《飛吧,丹頂鶴——丹頂鶴的故事》是中國木偶藝術劇團近期在國家大劇院上演的一部木偶劇。這部劇以真人演出和傳統的杖頭木偶表演結合的方式,演繹了一個感人的人和自然、人與動物的溝通和理解的故事。
以真實的故事為原型的歌曲《丹頂鶴的故事》,許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唱,而大學生徐秀娟關愛保護珍稀的野生動物丹頂鶴,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并為之犧牲的故事,這些年來一直是人們所傳揚的,它寄托了中國人對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的期望,也寄托了我們對于人性的向上升華的美好期望。這個故事已經成為我們文化記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中國木偶藝術劇團把這個故事用木偶劇的形式再加演繹,和少年兒童及其家長一起分享,這也感染了孩子們和成年人。
這部劇以大學生娟子和丹頂鶴賴毛子之間的真摯感情為主線,傾情講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也凸顯了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的意義。故事從孩子的心理特征出發,以讓他們接受和認同為基礎來編織情節,從而打動人心,體現了文化化人的意義。
通過“擬人化”的表現,劇中的丹頂鶴賴毛子像個今天的孩子。這樣就能讓現場以少年兒童為主體的觀眾迅速地進入故事的情境,他們感覺賴毛子和這些丹頂鶴就像是一些和他們一樣的孩子,而大學生娟子就像是一個美麗真誠的女老師。觀眾迅速地進入情境,從此“入戲”,感同身受地體驗劇情的發展。我在劇場中看到孩子們和劇情的發展同喜同悲的反應,說明這部戲能夠切合少年兒童的心理感受,也讓家長們受到教育方法的啟迪,讓正能量的傳播有其感人的力量。
這個賴毛子是個有些弱小笨拙的小丹頂鶴,在可愛天真單純之外,有著和今天生活在優越環境下的“00后”孩子相似的弱點:軟弱,不夠堅強,缺乏面對困難的勇氣,貪玩,專注力欠缺等。這些弱點在娟子的幫助下逐漸克服。賴毛子學習飛翔的段落是這部戲的感人片段之一。在學飛的過程中,賴毛子貪玩、害怕困難的缺點暴露了,而娟子用愛和嚴格的要求,最終讓賴毛子能夠自由飛翔。這其實是一個關于今天生活的擬人化的表現,故事和我們的生活有了日常化的聯系。這是這個戲打動人心的一個方面。
這部劇最突出的成就是生動地展現了大學生娟子的形象,她體現了高尚的品格和真誠的心。她和男友有約,到丹頂鶴的保護基地為保護丹頂鶴而努力。她把愛與真誠、勇氣與力量投入到保護自然關愛動物的事業之中,像一個幼兒園的老師一樣關心愛護和幫助丹頂鶴,和丹頂鶴建立了真摯的感情,直到最后為了救賴毛子而沉入沼澤犧牲。娟子開朗熱情的性格、對動物的真摯感情都表現得格外動人。這部戲就是讓娟子把我們帶入到丹頂鶴的世界,讓我們感知丹頂鶴像人一樣需要關愛。娟子最后犧牲時,許多孩子的眼中閃著淚光,說明這部戲打動了他們的心。
這部劇無論表演方式還是舞臺美術等方面都做了精心的設計和大膽的探索,用歌舞表演抒發感情,調動觀眾的情緒,把故事的講述和生動的舞臺表現結合得渾然一體,豐富的舞臺空間的表現,更好地襯托了劇情的發展,讓少年兒童觀眾始終把注意力集中在劇情的發展上。這是這部戲獲得成功的重要的藝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