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紅纓》:以另一個視角為孩子講述抗戰故事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9月08日10:00 來源:中國文化報 胡克非

      8月26日,北京懷柔劇場,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新創排的大型兒童劇《紅纓》作為第五屆中國兒童戲劇節閉幕大戲進行了首演,帶領大家重溫小英雄王二小的動人事跡。

      跌宕起伏的劇情、頗具時代色彩的舞美、豐富細膩的多媒體設計、融入地道河北梆子等地方戲曲的音樂等,讓這部主旋律題材的作品在視覺、聽覺等方面具備了強大的震撼力。劇場內座無虛席,觀眾掌聲不時響起,很多觀眾眼含淚水看完了全劇,部分小朋友在走出劇場的過程中仍然纏著父母給他們繼續講述“王二小”的故事。

      為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從2014年底開始,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就投入到兒童劇《紅纓》的創作中來。因為這部戲是現實主義題材,又是紅色題材,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尹曉東一開始就提出要求,希望把《紅纓》打造成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有熱血、有溫度的精品力作,給當代少年兒童以心靈的感染、精神的激勵。尹曉東和中國兒藝副院長馮俐、創作部主任陳傳敏、該劇總導演廖向紅率領劇院主創人員組建了專門的策劃團隊,多次深入生活采風、收集素材,反復研討劇本。

      青年導演馬彥偉表示,很多處于小學階段的孩子對于抗日戰爭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加之如今獲取信息的手段豐富多樣,孩子們也多少對戰爭場面有了印象。“主創團隊希望通過這樣一部兒童戲劇,讓孩子們進一步了解那段歷史,認識到如今生活的來之不易。”他說。

      當問及抗日題材戲劇對于青少年兒童是否過于沉重時,馬彥偉認為,對于所有的中國人來說,這個題材反映的都是一段艱苦的歷史,而正是因為先輩們曾經的拼搏與犧牲,才讓如今的孩子生活在和平和幸福中。但在創作這部戲劇的過程中,主創團隊并沒有設計過多直接體現戰場上硝煙或廝殺的場面,而是仍然依托“王二小”這個人物作為主線。

      馬彥偉介紹,通過對王二小犧牲前生活的描寫,該劇將王二小的背景設計為父母被日寇殺害,一心想參軍報仇的兒童。劇中不斷提到的“學習”“識字”“成長”等字詞,都在告訴觀看這部戲劇的孩子們,人在不同的生命階段要在應該做的事情上努力,專注用心地做好。在劇中,王二小在與連長、報社通信員、兒童團員們的交流中認識到了這個道理,雖然他最終因為將日寇引入八路軍包圍圈而犧牲,但其實他從心態到做法上都有了變化。“而這些變化以及其中的道理,也是我們希望孩子們接受的。”馬彥偉說。

      編劇杜薇介紹,這部兒童劇不刻意放大苦難和仇恨,只是讓孩子們了解歷史,更多地突出對和平、自由的向往。熱血、熱淚、熱汗浸透的紅纓槍,是一代代人心頭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王二小這個不怕犧牲的兒童團員,喚起的是抗戰記憶和民族精神,更是對于自由光明的無限追求與熱愛。

      演出結束后,尹曉東表示,用兒童劇的方式塑造英雄王二小的形象,就是希望當代的孩子們能夠銘記中華民族的抗爭歷史,傳承英雄前輩的抗戰精神。《紅纓》是正義勇敢、追求自由和平的象征,中國兒藝希望把這種精神和情懷傳遞給當代的少年兒童。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