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藝術品質是戲劇可持續性演出的關鍵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9月07日09:31 來源:中國作家網 徐 健

      舞臺劇《戰馬》中文版登陸中國舞臺——

      藝術品質是戲劇可持續性演出的關鍵

      作為中英文化年目前為止最大的項目,由中國國家話劇院與英國國家劇院聯合制作推出的舞臺劇《戰馬》中文版9月4日起正式登上中國的舞臺。《戰 馬》英文版2007年在英國最負盛名的英國國家劇院首演,2009年轉移至英國倫敦西區奧利弗劇院駐演,至今仍是倫敦西區一票難求的熱演劇目。此次中文版 演出可謂中英兩國最高戲劇表演團體和最優秀制作團隊的一次集體發力。

      《戰馬》改編自英國兒童文學作家邁克爾·莫波格創作于1982年的同名小說,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講述了英國農場少年艾爾伯特與愛馬“喬 伊”由于戰爭不得不分離,但他們最終又在戰場上重逢并一起返回家鄉的故事,反映了人與馬之間真摯的情感。莫波格的創作靈感來源于一個經歷過一戰的英國老 兵,他曾向莫波格講述了戰爭中他與馬之間的故事。舞臺版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創作者選擇了一種源于非洲馬里獨一無二的工藝以及“實操木偶”的方式,將《戰 馬》的“主角”喬伊活靈活現地展示在了舞臺上。自2007年登上英國國家劇院的舞臺至今,《戰馬》已經在全球10余個國家演出超過4000場,觀眾累計達 到660萬,創造了戲劇史上最為輝煌的觀演紀錄。至今它仍在倫敦西區駐演,并且仍舊一票難求,成為英國名副其實的“國寶”演出。此次中文版是繼英語、德 語、荷蘭語之后全球第4個語言版本,中國也成為亞洲第一個進行《戰馬》長期演出的國家。

      感人的故事、精妙的展現、細膩的演繹、震撼的視聽,《戰馬》中文版給中國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觀劇體驗,尤其是戰馬“喬伊”的展現以及人偶之間 的密切配合,形象詮釋了劇作友誼、勇敢、堅韌、信念的主題。三名演員的密切合作為喬伊賦予了舞臺的生命,它的呼吸、跳躍、奔跑、叫聲惟妙惟肖、形象傳神, 甚至耳朵、尾巴、鬢毛都帶出了“戲”。戰爭可以摧毀城市和生命,卻不能磨滅動物和人類之間的情感和記憶。劇中,有多個場面表現了人與馬之間的情感與關系, 比如“艾爾伯特騎馬”和“馬戰沖鋒”兩場戲,前者借助角色演員與木偶演員的默契配合,表現了艾爾伯特和喬伊之間的友誼和信任,充滿著溫情;后者則以兩匹馬 的沖鋒和勇往直前,于戰爭的殘酷無情中展示了人馬之間的微妙關系,呼喚著人性的真與善。此外,空曠的舞臺簡約而莊重,所有的場景均由道具和移動景片打造; 黑色的帷幕上18米長的投影幕條,形狀恰似從尼克爾斯上校的繪本上撕下來的一條紙,不僅帶出了戲劇演出需要的背景,而且襯托出艾爾伯特與喬伊的命運關聯, 充滿著詩意的隱喻。燈光也成為該劇制造戲劇情境的重要手段,比如在德文郡時,高光打出溫暖、和煦的陽光,營造出安全、愉快、自然的環境;然而在戰場上,燈 光變得又暗又低,陰影、遮光的運用,營造出危險、混亂的殘酷景象。

      如果從中國國家話劇院制作人員赴英國觀摩學習算起,《戰馬》中文版從籌備到演出有近兩年的時間。它不僅為中國話劇舞臺帶來了優秀的作品,也為國 有院團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技術運營、知識產權等方面提供了新的經驗。該劇是馬偶演員和角色演員的完美結合。舞臺上,馬偶演員就是“馬”。為了演出逼真的效 果,15位演員從一年前就開始訓練,了解馬的習性,觀察馬的動作,甚至在馬廄里和馬共同生活了近一個月。與此同時,這支平均年齡24.5歲的隊伍每天還要 接受高強度的綜合訓練,體能、力量、肌肉、線條,輔之以瑜伽、馬術等,所有這些都是為了能夠最終實現人與木偶以及機械的完美配合。中方木偶導演劉曉邑介 紹:“操控馬的三個演員在表演中是不能通過語言或眼神相互交流的,他們的配合完全依靠馬自身的動作和反應發出信號。比如馬頭抬起時,馬的身體要立刻做出呼 吸上的變化,這個時候馬腿也要立刻做出反應。只要他們進入木偶戰馬的身體,他們就是‘馬’,直到他們脫下這身行頭來為止”。

      精準的技術配合也是該劇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2000多件服裝、重達1噸的音箱、英國軍工廠原版制作的軍服、與“一戰”時重量相等的行囊、三臺 疊加的超高流明投影儀、重新進行雙層鋪設的地板、劇場環繞立體聲音響……《戰馬》中文版全部以英國標準制作,舞臺技術和服裝造型全部從英國“原裝進口”。 僅技術合成,劇場內的人員就達到了近200人。中方制作人李東介紹:“所有技術部門的高難度是我們難以想象的,這個難不僅僅是中文版難,英國方面在制作英 文版《戰馬》時就非常難,為此英國國家劇院邀請了全世界各地最頂級的設計者。比如木偶設計師貝塞爾·瓊斯和亞德里恩·科勒來自南非木偶劇團;動作導演和編 舞托比·塞奇威克是倫敦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的編舞設計;作曲約翰·塔姆斯7次獲得BBC民歌獎,是英國民族音樂的權威人物;燈光設計保羅·康斯特布爾則 獲得過4次奧利弗獎和2次托尼獎……這些設計師匯聚到一起,使《戰馬》成為一輛頂級配置的高性能跑車。”可以說,該劇的知識產權不僅包含文本和表演,技術 也是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中方技術總監王璞和馬昕舉例說:“音響師會根據每個演員的聲音條件不同而設計聲音效果,所有的程序非常嚴密,不容半點變動和更 改。”這樣的高標準保證了可持續性演出的高質量。

      “《戰馬》中文版會在未來5年中產生巨大的能量,會對中國戲劇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在該劇總制作人、國家話劇院院長周予援看來,“可持 續性”是該劇在中國演出發揮的最大效應。“藝術品質對一個可持續性演出來講非常重要。舞臺劇《戰馬》從2007年在英國首演開始,已經進行了長期的高質量 可持續性演出,而《戰馬》中文版在中國的上演,則將提升中國整個戲劇行業的創作和技術水平,使之成為演出品質的保障,而這正是該劇上演最深遠的意義所 在。”目前,《戰馬》中文版的5年演出有著明確的計劃。據周予援介紹,北京連演50場之后將繼續在上海演出64場,廣州演出30場,天津演出30場等,希 望有更多的中國觀眾能一睹《戰馬》風采。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