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wǎng)>>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北京相聲小劇場為何萎縮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8月13日10:38 來源:中國文化報 胡克非

      2009年前后,北京有50家左右;經(jīng)過淘洗,如今剩下20多家

      北京相聲小劇場為何萎縮

      劉嘉文是一名相聲愛好者,對相聲藝術十分癡迷。劉嘉文回憶,2005年左右,北京的相聲小劇場還不太紅火,除了周末相聲俱樂部,也就是德云社。“那個時候的德云社可不能跟現(xiàn)在比,觀眾聽相聲花不了多少錢。”

      2009年前后,相聲小劇場呈爆發(fā)增長之勢,光北京就有50家左右。劉嘉文開著自己的那輛二手捷達轎車,時常橫穿京城去小劇場觀看他鐘愛的相聲。可這一年來,劉嘉文沒有再去過小劇場。“段子不太好,演員的水平也參差不齊。你發(fā)現(xiàn)沒有?這些紅了的相聲演員又回到電視里去了,參加綜藝節(jié)目,弄個脫口秀啥的,小品他們也演。”說到這里,劉嘉文有些失落。

      曾經(jīng)的紅火:演出被交警喊停

      “那時我們在鼓樓西大街廣茗閣茶樓演出,場場爆滿。那條路本來就不寬,也沒幾個停車位,觀眾就把車停在路上,交警來貼條兒都不走,經(jīng)常我們演著演著,進來一個交警,張嘴就喊:‘別演了別演了,先停一下,出去給挪挪車!’就那樣,觀眾都不帶挪窩的!”說這話的是相聲演員金霏,他和他的搭檔陳曦是嘻哈包袱鋪的青年相聲演員,聊起京城相聲小劇場曾經(jīng)火爆的場景,金霏依然歷歷在目。

      2009年,北京的相聲小劇場異常活躍,有些演員常常是在一個劇場說一段節(jié)目后,隨即驅車趕到下一個劇場演出。

      “自上世紀90年代相聲回歸茶館(小劇場)后,恢復上演了大量的傳統(tǒng)節(jié)目,吸引了很多觀眾,使聽相聲、說相聲成為一種時尚。”相聲小劇場謙祥益文苑經(jīng)理史清元告訴記者。

      相對低廉的價格也成為相聲小劇場火爆的原因。在北京,起初的相聲小劇場票價在20元左右。相聲演員李金斗與宋德全、孟凡貴等人組建的周末相聲俱樂部一直堅持低票價。這樣的價格能換來幾個小時的輕松生活,相聲也迅速成為許多人休閑娛樂的方式。

      不僅如此,相對上世紀80年代在電視平臺上熱播的相聲節(jié)目,小劇場的相聲表演更加生動、貼近生活,也易讓觀眾共鳴。二炮文工團團長周煒是央視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語言類節(jié)目的常客,他表示,在電視上表演相聲沒有在小劇場中放松。

      如今的冷淡:膨脹帶來的泡沫

      經(jīng)過幾年的淘洗,如今北京的相聲小劇場剩下20多家,其中德云社、星夜相聲會館、鳴樂匯都同時有多個劇場演出。

      2008年5月成立的嘻哈包袱鋪是京城相聲小劇場的代表,最多的時候在4家劇場演出,一周演出20多場。如今,嘻哈包袱鋪正常營業(yè)的只有兩家。凡是有演出的日子,金霏和陳曦都會提前到劇場,一邊對活兒,一邊排練新的節(jié)目。

      陳曦說,現(xiàn)在周末的票房還可以,平時會稍微“慘一點”,不過這并不影響演出的質量。記者通過嘻哈包袱鋪負責銷售的工作人員核實,觀眾少時只有二十幾個。

      如今,德云社在京城已經(jīng)成為旅游目的地,全國各地的許多相聲愛好者慕名而來。劉嘉文表示,雖然德云社的票房可能沒有受到太多沖擊,但相聲的質量的確不如幾年前。“過去聽的相聲,不僅語言幽默,而且常聽常新。但現(xiàn)在的許多相聲,一聽就是把網(wǎng)上的段子串在一起,有的段子演員剛一張嘴,我都能接出下句。”

      星夜相聲會館也是現(xiàn)在京城相聲小劇場中生存狀態(tài)還算不錯的一家,班主是李菁。他道出了相聲小劇場由盛轉衰的原因:“舉個例子吧,本來有10個演員在一起說相聲,后來有名氣了,火了,又有20個演員來投奔,但是每天的演出時間是有數(shù)的,也需要給他們爭取演出的機會,怎么辦呢?就再開一個園子,最開始的10個人就分開了,隨著人數(shù)的增加,園子就越開越多,但是水平跟不上。這樣的發(fā)展模式,曾是許多相聲小劇場的模式,但是這種方式現(xiàn)在看并不健康。”

      金霏肯定李菁的說法,“相聲藝術非常考驗演員的功力。有人說一部電影可以反復看,但是一部相聲作品聽兩次就不樂了。這其實是不對的,你看侯寶林、馬三立老先生的作品,什么時候聽都會覺得有意思,這是因為藝人的功力深厚。而如今很多相聲演員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覺得相聲賺錢了,一窩蜂地扎進這個圈子,導致這個圈子魚龍混雜了。”

      未來的期望:繼續(xù)堅守、加強原創(chuàng)

      “經(jīng)歷過曾經(jīng)火爆的日子,如今稍顯冷清,但是我們哥兒倆沒覺得是個事兒,因為選擇干這行,就沒打算出名賺大錢,就是真心喜歡這門藝術。我們倆是同學,從小一起學相聲,師父和前輩們用心教我們,我們也應該耐得住寂寞。”陳曦和金霏以及高曉攀是北方曲藝學校的同學,在他們看來,相聲必須經(jīng)過嚴苛的訓練和扎實的舞臺磨練,才能出來好的表演。

      “我、何云偉、李菁、王玥波、徐德亮按照北京話來說就是發(fā)小,從小就喜歡曲藝,在一起說相聲。”按照星夜相聲會館演員應寧的話來說,這個團體最大的優(yōu)勢就在于“整齊”,這個整齊來自心態(tài)、水準,甚至是收入。大家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觀眾經(jīng)常可以看到徐德亮、王文林、應寧、王玥波,甚至李菁、何云偉的名字出現(xiàn)在同一天的星夜相聲會館的演出節(jié)目單上。這種水平相近的節(jié)目安排在一場演出中,觀眾會非常過癮。

      應寧是個很知足的人。“我們小時候曾經(jīng)在不足15平方米的小票房里演出,那個時候的快樂和幸福感,我一直保持著。你別看我們也在電視上出現(xiàn),但是小劇場里的演出我們從沒有放棄,也正是這樣,才培養(yǎng)了一批觀眾。”應寧說。

      鳴樂匯的創(chuàng)始人李鳴宇希望通過原創(chuàng)來改變相聲小劇場的命運,“當90%的劇場在說傳統(tǒng)相聲時,我們只有說自己原創(chuàng)的新相聲,才能從中脫穎而出。即便是翻新的傳統(tǒng)相聲,我們也只保留傳統(tǒng)的架構,其余都是全新的。”

      對于相聲小劇場中許多段子比較低俗、用詞和語言經(jīng)常有些“擦邊球”的情況,金霏認為,不能因為受眾喜歡聽,就用在段子里。“雖然自己知道,說一些這樣的內容觀眾會笑,但這不是相聲,也不是相聲應該有的樣子。”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