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話劇演員,我就要為話劇事業窮其一生。”熒幕上,“話劇皇后”朱琳年近90高齡的面龐閃爍著堅毅驕傲的光芒。看到此處的我淚濕眼眶。這是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歷時多年拍攝制作的16集人物傳記片《話劇大師——刁光覃與朱琳》。8月10日起,這一傳記片在北京電視臺文藝頻道開播。為紀念刁光覃誕辰100周年,為緬懷前不久逝世的朱琳,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為這一大型人物傳記片舉行了首播座談會,懷念這兩位對中國話劇藝術做出杰出貢獻的戲劇大家。
經過了60多年的歲月磨礪,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一代代藝術的接續者以一部部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創造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乃至中國現當代話劇歷史中的高峰。刁光覃與朱琳夫婦就是這歷史上濃墨重彩的兩個人物。他們是從抗日烽火中成長起來的文藝戰士。抗戰爆發,年輕的刁光覃和好友夏淳,從北京來到南京加入“首都平津學生救亡宣傳團”,一同參加了《盧溝橋》《八百壯士》《最后一計》等多部代表性的抗戰劇目。在接下來的抗敵演劇生涯中,刁光覃得到舒強、趙明、夏衍等老一輩藝術家的指導,成為其受益終身的藝術財富與人生經歷。
抗戰勝利后,刁光覃與朱琳調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帶槍的人》中的列寧、《關漢卿》中的關漢卿、《膽劍篇》中的勾踐……刁光覃塑造了形象鮮明的多個人物,并以創新的精神進行了導演創作,這其中尤以他和林兆華聯合導演的《狗兒爺涅槃》為代表。在《虎符》《蔡文姬》《武則天》中,朱琳則在焦菊隱的引領下,在表演上進行中國話劇民族化的探索與實踐,被譽為話劇舞臺上的“大青衣”。上世紀80年代,朱琳還成功地塑造了《貴婦還鄉》中的克萊爾,《推銷員之死》中的琳達,以及《洋麻將》中的芳西雅。
這一切,都在《話劇大師——刁光覃與朱琳》傳記片中得到了細膩的呈現。這部注重敘事的紀錄片運用了情景再現的表現手法,交織以對鄭榕、藍天野、蘇民、童道明、王育生、李雪健、濮存昕等40多位藝術家、學者的采訪,以娓娓道來的敘述風格,回憶了他們與這兩位藝術家的情誼,輔以大量的史料,為今人再現了這對戲劇伉儷不平凡的一生。
自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成立影視中心以來,已陸續拍攝了《戲劇大師曹禺》《演員于是之》,以及以歐陽山尊、焦菊隱等人為主人公的多部傳記片,總導演李春立和他的團隊用鏡頭刻錄了中國戲劇的這一段歷史。一代藝術大家的隕落使藝術的巔峰成為過去,北京人藝用鏡頭將往事留下,為的是溫故知新。如北京人藝老藝術家藍天野所問:今人如何接續曾經的輝煌?將歷史留下,將當下鑄就成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