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為年輕舞蹈家搭建平臺——
金星:愿做“中國舞蹈十二天”的義工
蘇鵬作品《花生》劇照
6位中國舞蹈界的領軍人物與6位中國優秀的年輕舞蹈藝術家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本年度的國家大劇院“中國舞蹈十二天”日前啟動,與廣大舞迷見 面。中國舞協主席趙汝蘅,中國舞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羅斌,中國舞協副主席劉敏,著名舞蹈家金星,香港著名編舞家黎海寧,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民間舞 系主任高度擔任“推薦人” ,一對一推薦李俊、張蓀、蘇鵬、張傲月、邢亮、古麗米娜·麥麥提6位優秀青年舞蹈家及其原創作品。
在近一個月的時間里,觀眾可以在國家大劇院小劇場欣賞到6位青年舞蹈家的原創作品。“打頭陣”的蘇鵬作品《花生》用舞蹈語言講述一個輕松幽默、 溫暖質樸的生活故事。談到創作初衷,蘇鵬說:“花生一個果殼兩個果仁,好似一個家住著的你和我,這就是樸素幸福的象征。 ”青年舞蹈家張蓀則攜手海峽兩岸藝術家將共同打造的舞作《古城》搬上舞臺,用舞蹈在“古城”中搭建一條“時空隧道” ,連接起幾段關于他鄉和故鄉的情緣。同樣是以肢體語言抒發情感,青年舞蹈家張傲月選擇將目光投射到自己的內心,將面對大千世界時的迷茫與堅定都融入作品 《那里的花》 。以曹禺名著為題材的《舞·雷雨》由邢亮與鄧樹榮、梅卓燕聯合編作,透過舞者的肢體展現角色間復雜的矛盾與沖突,配合具有強烈時代感的服裝及布景設計,醞 釀出超越傳統戲劇的強烈張力。而由新疆青年舞蹈家古麗米娜·麥麥提帶來的作品《古麗米娜》則充滿少數民族色彩,“花之情”“花之戀”“綻放”三個篇章呈現 出當代新疆民族舞蹈濃郁的風格特征與時代氣息。中央芭蕾舞團明星舞者李俊的《白蛇·人間》將為本次“中國舞蹈十二天”精彩收官。這部作品以家喻戶曉的傳說 為藍本,用芭蕾語匯深入呈現人物心靈,講述一段生生世世、海枯石爛的凄美愛情故事。
國家大劇院精心打造的“中國舞蹈十二天”板塊自2012年初次與觀眾見面以來,便為中國民族經典藝術及本土優秀舞蹈作品提供了優質平臺。 2014年,國家大劇院與中國舞協合作,將該板塊升級打造為“青年舞蹈家展演計劃” ,并引入“推薦人”制,實現中國舞蹈領域的“傳幫帶” 。對此,劉敏表示:“有才華的年輕人需要一個展現才華、綻放個性魅力的機會,但往往苦于沒有平臺,而大劇院‘中國舞蹈十二天’正是這樣一個寶貴的平臺。 ”金星在去年的“中國舞蹈十二天”中就曾直言愿意“承上啟下” ,今年更強調自己“愿做‘中國舞蹈十二天’的義工” ,助力年輕人的發展,為現代舞的推廣和普及“搖旗吶喊” 。高度在采訪中表示,中國的編舞人才不斷涌現,水平不斷提高,也希望通過“中國舞蹈十二天”演出版塊,能夠讓更多人關注、熟悉編舞體系和舞蹈家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