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舞臺人物 >> 正文
![]() |
進入音樂創作狀態的葉小鋼 |
郭超 李琭璐
這一天是星期三,天空湛藍。傍晚,葉小鋼出現在國家大劇院,背一個黑色雙肩背包。許多鏡頭對著他,其中一臺攝像機后面站著黑衣墨鏡的導演。稍后,幾只話筒伸向他!爸x謝大家……”他一邊用紙巾拭汗,一邊微笑著介紹由他作曲、7月初上演的歌劇《永樂》。
前幾日,葉小鋼來彩排過。面對汗涔涔的演員,他用悅耳的聲音告訴大家:“這不僅僅是排練歌劇,還是空間的釋放。城市的人忙忙碌碌,心里積壓了很多東西,他們來看大家演出,也許心里會有些小小的幸福感。”
6 月18日,葉小鋼剛剛被推舉為新一屆的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他生于1955年,朋友們說,很少有人在他這個年齡還能保有一團真氣、一身熱氣。無數個深夜, 他獨自坐在辦公室的鋼琴旁,輕按琴鍵。那一刻,他感覺自己的身軀里裝了一個年輕的靈魂。至于詢問他當音協主席的感受,他的回答簡單、平靜,略微深沉:“生 活工作如常,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上海陜西南路582弄——
父親的作品喚起了他音樂創作的好奇心
1954年,不滿30歲的葉純之結束了在香港的“揾食”生涯,攜婦將雛回到闊別8年的上海。8年間,他為《翠翠》《嫦娥》等一百多部電影作曲配樂,名字在香港乃至東南亞家喻戶曉。據說,其行程猶如今日之明星,經常被刊諸報端。
這 次舉家返滬,當然又是一個大新聞。只是,這次并不在“娛樂版”。就在葉純之離港的第二天,當地幾家親臺灣報紙赫然刊出:“中共文化特務葉純之昨日回國! 原來,葉純之在香港一邊進行音樂創作,一邊秘密從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工作。他被組織要求匆匆返滬,不免引起外界猜疑。
第二年,葉小 鋼在上海出生,他上面的兩個姐姐和一個哥哥都出生在香港。他的大表姐趙青是著名表演藝術家趙丹與葉露茜的女兒,后來成為新中國第一代舞蹈表演藝術家。趙青 在《我和爹爹趙丹》(1998年1月昆侖出版社出版)中回憶:“我的大舅葉純之,后來成了著名音樂家,在港臺享有盛譽;電影《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都 是他作曲的。表弟就是音樂界后起之秀葉小鋼!
在上海陜西南路582弄,雖然葉小鋼一家住一幢三層洋房,但是他記憶里的童年同樣不 乏艱辛。小時候,他經常凌晨去馬路對面的步高里小菜場排隊買菜。因為只要稍晚一些,緊俏的蔬菜就沒有了。葉小鋼經常一個人排三個隊,用竹籃子和青磚占兩個 隊。有時與人發生爭執,他會瞪著眼睛據理力爭,毫不后退。
他4歲開始彈鋼琴,卻沒有考進徐匯區少年宮的鋼琴班。6歲上下,他在陪二姐去上海市少年宮考試時,被舞蹈指導鄔美珍看中,進了市少年宮。
葉 小鋼對區少年宮鋼琴老師不屑的眼神耿耿于懷!袄梗^少年宮有什么了不起,我是市少年宮舞蹈隊的!”鄔美珍對學生十分苛刻!艾F在我天天像拿著鞭子似的 逼著我的作曲學生‘拼搏拼搏’‘奮斗奮斗’‘搞事業’,恐怕是從鄔美珍那兒潛移默化來的!比~小鋼對鄔美珍心存感念。
劉力是葉小鋼帶的博士生,從本科入學一路跟著葉小鋼,他的話印證了恩師的嚴格。“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都比較怕葉老師,覺得他說話重,你哪里不好,他會馬上嚴厲地指出來。”現在,劉力覺得恩師的脾氣好多了,但耿直的性格始終沒變。
組織上一直沒有解決葉純之的工作問題,葉家的日子不好過。葉純之一度被下放到農村。母親靠給別人繡花賺錢維持一家生活。葉小鋼和哥哥、姐姐常幫母親攬活、送貨。
但葉家的空氣中幾乎每天充溢著音樂之聲——葉小鋼“丁零哐當”彈鋼琴,哥哥“嗚嗚咽咽”拉小提琴。其他時間,葉純之把唱片放進老式留聲機里,普羅科菲耶夫的《彼得與狼》、德沃夏克的《新世界》或《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就飄了出來。
葉家有豐富的藏書。小學畢業后,葉小鋼大部分閑暇時光都窩在上海陜西南路的洋房里啃經典。“文革”時抄家,葉家大部分的書都沒剩下?尚σ嗫蓢@的是,德萊賽的《美國的悲劇》因為書名逃過一劫。
1971年,初中畢業的葉小鋼“上山下鄉”去了農場。在上海的崇明島,他學會了插秧、割水稻。轉年又去了上海郊區一個偏遠的造紙廠當鉗工,一干就是6年。在工廠當學徒的頭一年,他用自己的工資買了人民文學出版社第一版《魯迅全集》。
“除了《兩地書》之外,魯迅的書我都很熟!比~小鋼很欣賞魯迅的文筆和思想。有人評說,葉小鋼的音樂是治愈系的,但他的文字卻很辛辣。他刊諸報端的散文,透著魯迅雜文的影子。他認為,音樂和文章是“兩股道”。他文章落的名字經常是“葉小綱”。
當 時條件非常艱苦,葉小鋼每天早上6點起來上班,下午六七點鐘才回到家里,吃兩口飯,趕緊練琴!懊刻煲槐犙郏蟾庞惺畮讉小時都不是自己的。我當時認為人 生最大的目標就是脫離這個環境。對我影響最大的音樂家是貝多芬,他與命運抗爭的英雄主義思想對十七八歲的我影響很深。”
葉小鋼每天 堅持練琴兩個小時,星期天會加勁練八個小時。“我經常彈到樓下人拿著竹竿捅天花板,前后左右的鄰居拿石頭砸我們家的玻璃。夏天,父母也會因為我彈琴,躲到 陽臺上去。有一次,母親問鄰居:你看鋼琴伴奏《紅燈記》嗎?鄰居說,我看什么,我天天聽人在隔壁彈!
廠里工人都知道葉小鋼會彈鋼琴,對他比較照顧。但有一件事讓他很痛苦。當時,年輕人要求思想進步,積極入團,但是葉小鋼因為家庭原因一直不能如愿。費了很多周折,葉小鋼終于入了團,但還是有人投反對票。有人說他老不務正業,彈“封資修”的東西。
葉純之直到“文革”結束前都沒能回到他所鐘愛的音樂工作中,但他始終沒有放下音樂。葉小鋼記得,父親創作的《中提琴協奏曲》,“憂悒的中提琴破空而來,似清樸之人立于蒼茫天地之間。就是這個作品,最終在我心靈中喚起了對音樂創作的好奇心。”
葉 小鋼鍥而不舍地練琴,希望“考上文工團,改變人生”?傉、海政、空政、鐵路、煤礦等文工團他都考過,業務沒有問題,最后都卡在了政審上!澳銈兘窈蟮娜 生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家里是指不上的!备赣H常說的這句話葉小鋼記憶猶新。“20年后,我一個人赤手空拳跑到北京來打拼,幾乎沒有一個人可以襄助。我早 早意識到,命運改變只有靠自己的努力。這一點我永遠感激自己的父母!
北京鮑家街43號——
他完成了轟動一時的《地平線》
“考 鋼琴系永遠彈別人的作品,考作曲系也許一輩子別人就彈你的東西。”恢復高考那年,中央音樂學院沒有招鋼琴專業,葉小鋼可以選擇的只有作曲系。母親的話堅定 了他報考作曲專業的決心。葉小鋼花了兩三天寫了人生中第一個曲子,結果順利通過了考試。本來計劃錄取10名學生的作曲專業,因為鄧小平的批示,最終增加到 36人。
進入位于西城鮑家街43號的中央音樂學院沒多久,葉小鋼就和譚盾、瞿小松、郭文景并列為中央音樂學院“四大才子”。和同班的多數同學一樣,每天從早上出操到晚上就寢,他幾乎把時間百分之百投入在學業上。
“政 治經濟學考了98分,中國黨史考了99.5分,錯了一個小括號!比~小鋼對當年的成績記得很清楚,“因為人太多了,競爭太厲害了,而且年齡比較大,唯恐自 己落下,所以天天特別累。”年輕時的葉小鋼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大二時,他的作品獲得齊爾品作曲比賽第一名。他看到了音樂人生的第一道曙光。
1981年,26歲的葉小鋼在中央音樂學院小禮堂舉行了自己第一個作品音樂會。演出曲目有周廣仁彈奏的《岱雪》、夏小曹等演奏的《弦樂四重奏》,還有根據當時流行的“朦朧詩”寫成的《這紅色的雪》《果子熟了》等。
“葉 小鋼的每次音樂會,不僅有特別精湛的音樂,他本人也是永遠風度翩翩,以高貴的氣質示人,不像有些音樂家,不修邊幅。他是內外兼修的典范。”張萍是北京回民 中學高級音樂教師、葉小鋼的老師杜鳴心的夫人。從20世紀80年代到現在,他們夫婦出席了無數次葉小鋼的音樂會。
1984年,29歲的葉小鋼作為改革開放后首次派出的青年藝術家代表,參加在新西蘭舉行的亞太地區藝術節及作曲家大會,并在當地首演了新作《西江月》。
他的現代音樂風格引起國際同行的注意,為此Naxos(西曼國際唱片公司)專門為他出了唱片。因為他,香港音樂家同行舉行了中國第一次作曲家大會,大陸、臺灣、香港各派10名作曲家參加,兩岸三地的藝術交流大幕隨之開啟。
改革開放初期,在相對封閉的中國能寫出現代風格的音樂,葉小鋼把原因歸結為對知識的渴求。當年,英國作曲家格爾萊在中央音樂學院講了一個月課,每節課都是浮光掠影,但帶來了不少國際上流行的音樂流派和專業名詞。每天課下查書、查資料,讓葉小鋼和同學們眼界大開。
1985 年,葉小鋼因患急性肝炎,被隔離在中央音樂學院前院一個偏遠的小屋里。在那里,他完成了轟動一時的《地平線》——一年前飛越太平洋的新西蘭之旅,他從萬米 高空俯視大海。海面無間斷的伸展在他心中形成巨大沖擊力,迫使他的目光找尋一個落點。那不是任何實在的物體,而是水天的匯合處——地平線。
《地 平線》被視為20世紀80年代新潮音樂的代表作!爱敃r北京音樂界的傳統衛道士掌握著生殺大權,年輕人的新想法會被扼殺在搖籃里,并且嘲笑年輕人不會以 ‘傳統’手法作曲。于是,我寫了這首馬勒式浪漫的《地平線》來回敬,F在這首作品居然成了‘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在中國不斷地上演,并被中國的指揮家 帶往外國演出!痹1994年8月專輯CD的小冊子《多余的話》中,葉小鋼寫道。
“我看自己大學時代的照片,眼神特別清澈,表情特 別單純。盡管那時很清貧,但精神上相當愉悅,似有一條金色坦途通向遙遠的水晶宮,那里最美的人生在召喚。那時天空特別藍,潔白的云朵在天空飛馳,心中蕩漾 著要寫的音樂,這當然是人生最燦爛的時光!比~小鋼對當時的生活有種詩意的深情。
1987年,留校任教4年的葉小鋼獲美國伊斯曼音 樂學院獎學金,選擇赴美留學。那時,他已經是一個成熟的音樂家了,不僅多次獲得大獎,完成了電影《湘女瀟瀟》《情漫黃山》《死神、老人與少女》《望日蓮》 的音樂創作,還與日本藝術家合作為舞劇《浩浩蕩蕩,一衣帶水》配樂。
剛到美國的葉小鋼揣著一萬美元,躊躇滿志。但是沒過多久錢就用完了。學業之余,他用各種辦法掙生活費。他為臺灣、香港、日本、美國、歐洲等地的作品配樂,以前不屑一顧的活兒他也接。和很多留學生一樣,他也在餐館打工,一晚上可以掙到100美元。
留學期間,葉小鋼為管弦樂隊創作了《冬》。評論者說,這部作品表達了一個初來者在美國生活的文化困境。
“這首樂曲作于水牛城,一個一年差不多半年是冬天的紐約州北部的一個鬼地方,云層老是壓得很低,仿佛你一生中倒霉的日子都會在這里發生。我喜歡黯淡的音色組合,這也許是我自己最喜歡的作品。”葉小鋼在唱片說明書上寫道。
走向世界——
“我有三個音樂精神來源”
“美國床頭的燈光柔和而溫馨,但半夜砸醒自己的不再是大學時代放在床頭那高高壘起的書,而是更沉重的種族、語言、經濟和文化的差異!1994年,葉小鋼回到闊別7年的祖國,繼續任教于母校中央音樂學院。
“那 十年我在國內基本沒動窩,忙得不得了,直到十年后開始‘反打’,作品亮相美國舞臺!笔昴ヒ粍Α~小鋼說的十年是指1994年到2004年,這期間他 的作品全面開花。除了在全國各地舉辦個人交響樂音樂會,還為影視劇《人約黃昏》《半生緣》《波濤洶涌》《芬妮的微笑》《天上的戀人》《洗澡》《花季雨季》 《走出凱旋門》《玉觀音》等配樂寫主題歌。
1996年,葉小鋼創作的電影音樂《人約黃昏》獲上海東方電視臺頒發的“最佳電影音樂獎”。兩年后,電影音樂《半生緣》獲香港第十七屆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提名。就像父親早年在香港憑借寫影視歌曲獲得巨大名聲一樣,葉小鋼也通過影視音樂讓大眾熟知。
改 革開放讓葉小鋼的人生軌跡發生了變化,也讓葉純之煥發了第二次青春。葉純之重新回到音樂工作中,為《彼岸》《灰姑娘》等十余部話劇作曲。1979年,調入 上海音樂學院后,他創作了包括舞劇、協奏曲等幾乎所有題材的音樂作品,并為老友李翰祥執導的影片《垂簾聽政》配樂。而葉純之寫的《音樂美學導論》,成為國 內第一部音樂美學專著。
由于工作繁忙,葉小鋼與生活在上海的父親見面不多,但是父子間書信往來很勤。1984年,第四期《人民音 樂》發表了葉純之的《給葉小鋼的一封信》,信中稱呼的是葉小鋼的小名小毛。那是寫在葉小鋼演出《西江月》和《地平線》之后,父親叮囑他:“人生最難的是兩 件事:處于逆境而不灰心喪氣、喪失自信;稍見順利而不騰云駕霧、飄飄欲仙。前一點我能做到,后一點你要經常提醒自己。”
大學同班同 學、作曲家、小說家劉索拉說:“葉小鋼的作品,各種風格里有一種風格,就是‘大旋律’,是老百姓能聽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作為一個從小生活在上海的音樂 家,他為電視劇《上海滄!穭撟鞯闹黝}曲和主題音樂,就是風格鮮明的大旋律,讓你一聽就十二分認同的上海的味道。”
2002年開始,葉小鋼與國內音樂界的許多朋友一起,創建北京現代音樂節。“外國有我們沒有,所以我們要有,不光要有,我們還要引領外國,比外國人做得好。”葉小鋼說。
8 年后,葉小鋼開始有計劃地向社會推廣國內外優秀音樂作品的演出和交流活動,并發起“青年作曲家發展計劃”、“送校歌計劃”、中國美育論壇等項目。2010 年兩會期間,葉小鋼發出倡議:“我們要號召廣大作曲家和有識之士,為全國、特別是西部欠發達地區的中小學寫一萬首校歌,讓每一個貧困偏遠地區的孩子都能夠 唱上自己的校歌!
葉小鋼發動他的學生為校歌譜曲,并親自率領中央音樂學院的師生來到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二中,實施“送校歌計劃”。
“學習藝術對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很重要。為什么我們的學校難出諾貝爾獎得主,而美國一個學校就有20多個諾貝爾獎得主?我覺得我們太注重理性思維的培養,忽視了對孩子想象力的培養!比~小鋼感慨道。
2013年9月,在葉小鋼58歲生日的前一天,他迎來了一個最好的禮物。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音樂廳為他舉辦個人交響樂作品音樂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由美國主流交響樂團專門為一位中國作曲家舉辦專場音樂會。
葉小鋼少年時就有一個夢想,“在伊斯曼音樂學院時,有一回去紐約在林肯藝術中心前留影,當時我心里就閃過一個念頭,什么時候我能來這里開場個人音樂會……20多年過去了,沒想到小小的憧憬居然變成了現實!
如今,60歲的葉小鋼絲毫不敢懈怠,時常工作到凌晨兩三點。有時,在午夜時分,葉小鋼和鄒航師徒二人在QQ或者微博上發現對方還在線,聊上幾句話,然后各自埋頭干活兒。
張藝是中央芭蕾舞團副團長、音樂總監、首席指揮,他大學畢業留校時正趕上葉小鋼從美國回來。當時,葉小鋼是中國當代音樂的領軍人物,組建了中央音樂學院新音樂團——國內第一個專門演奏現代音樂的樂團。
“葉 小鋼是天才作曲家,有一顆童心,很真誠,有什么說什么,不拐彎抹角,有時候會讓人覺得接受不了,不過后來證明結果都是好的。在搞音樂節的困難時期,有時為 了5萬元的贊助,我們在人家那里一坐一上午。有時我們到設計師的家里熬夜一起設計海報,選曲目。很艱辛,但都挺過來了。”張藝說。
劉力記得,當他還是本科生時,葉小鋼有一次一堂課講了20本譜子,把學生都鎮住了!巴ǔ碚f,研究一本譜子就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葉老師平時下了多少功夫,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
葉 小鋼平時很忙,他會利用開車時聽車載音響,里面總是放上一兩張碟,聽得爛熟于心,然后再換兩張!捌胀ㄈ碎_車聽可能會出問題,他不會,因為他已經熟悉那種 轟鳴感了!眲⒘ν嘎,葉老師一般不會聽流行歌,除非有特別好的,我們推薦給他聽一下也就完了。他專注在分量很重的音樂上,包括各種歌劇選段。旋律他聽一 遍大概就記住了,他聽的應該是一種狀態、氣質、思想。
“我有三個音樂精神來源:中國古典音樂、德國古典音樂和美國當代音樂技術。瓦 格納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精神資源,主要是他的強者意識。但我沒有怎么受德國現代音樂的影響,德國當代樂派能耐心聽下去的不多。美國是一個比較講究傳統意義美 感的國家,我也比較喜歡傳統意義美感的藝術作品!比~小鋼說。
當年,在美國羅徹斯特的冬天,葉小鋼常呆坐于院中,老樹的葉子掉光了,枝干蕭索地伸向冰冷的夜空。望一眼寒星,他覺得那是一撮最美麗的精靈在深不可測的蒼穹里跳舞。他想,總有一天會拽這群仙人進五線譜里做升降號。
如今,在由五線譜構成的天空中,葉小鋼希望他的音樂既能濃墨重彩,也可聲色微現;能流麗酣暢,也可清揚婉兮;大作品做到黃鐘大呂,搏激勵志,小作品可以尺幅興波,微雨濕花,浮現淋漓丹青的美感與醇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