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南粵清風 滄海見證——從《滄海清風》看紀檢干部的自省與情懷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7月02日11:14 來源:南方日報 王景喜
        話劇《滄海清風》劇照。 話劇《滄海清風》劇照。

      一組鮮活的藝術人物群像

      大型反腐題材話劇《滄海清風》的幕布拉開——這天,滿臉鮮血的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葉子莫沖進市紀委大院,講述有一伙暴徒得知他來實名舉報縣長,便在路上悍然行兇。市紀委據此問題線索立案查處孫福全……滄海市、平山縣兩級政要及查辦案件人員相繼登場,各式臉譜紛紛亮相,成為該劇最大的看點。

      楊小青,這位處在正風反腐風口浪尖上的市紀委常委兼第一紀檢監察室主任,她忠義俠膽、業務精湛且處事干練,就在案情峰回路轉的關鍵時刻,親生父親竟然成為涉嫌受賄的當事人,根據紀律規定她必須要離開該案負責人的崗位。雖不舍,但于法于理別無選擇,愛恨情仇交織的時刻,她說:生命不息、堅守不止。一個信仰堅定、忠誠衛士的形象高高矗立;

      葉子莫,平山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也是該劇中實名舉報縣長孫福全、市紀委據此立案的關鍵人物。其實,正如他所言,自己和孫福全并沒有私仇,但他痛恨這樣的貪官污吏,為的是不能讓孫福全之流玷污了我們黨的名聲。一個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普通共產黨員站在正義的一邊,正氣必然戰勝邪惡;

      市委書記歐陽鋒,他面對自己一手培植起來的“得意干將”、全省模范縣委書記馮一然的涉案,痛心、沮喪、無奈。最終,他堅定地維護了黨紀的尊嚴;孫福全雖沒露一面,一個貪腐官員的形象卻躍然舞臺……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真實,是藝術的生命。在這幅黨風廉政建設的寫實畫廊里,一組栩栩如生、個性鮮明的藝術人物群像給我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印記。 

      一曲激揚的紀檢監察干部頌歌

      話劇《滄海清風》,不論是劇情的設計還是角色的定位,都把握得恰到好處。

      一直以來,黨的紀檢監察機關在公眾的視野里有些神秘色彩。該劇直面反腐這一主題,揭開了紀檢監察機關辦案的神秘面紗。從接到群眾舉報的問題線索,到對縣長、縣委書記立案審查的過程,有著全方位的展示。尤其是將角色置于劇情矛盾中,人物刻畫入木三分。如隨著案情的進展,市紀委副書記張云天在求證與懷疑中發現,多年的好友、曾經的救命恩人、時任縣委書記馮一然竟也涉嫌貪腐。友情與原則,黨紀與國法,面對市委書記不明就里對案件的施壓,若不從將直接影響到自己的升遷、去留。他的心在滴血,清淚橫流。在與馮一然四目相對的那一刻,他說出了這番發自肺腑卻又令人警醒的話:如果你要我用命來換,我愿意;可你要我用原則來換,我辦不到!彰顯著人性“正”的特性,積淀著“德”的品行。是啊,馮一然是“功臣”還是“囚徒”,可謂在于張云天的“一念”之間。在執紀紅線上他退一步,馮依然是全省縣委書記學習的榜樣;進一步,就將成為“階下囚”。張云天作為市紀委書記,他和他的團隊向黨和人民交出的是一份合格答卷。

      “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紀檢監察干部擔負著維護黨的肌體健康的特殊任務,身處查案執紀第一線的特殊環境,在講黨性重品行上有著更為特殊的要求。然而,紀檢監察工作人員并非生活在真空中,也并非處于天然的避風港,這就要求始終心存敬畏、常懷戒懼,要以普通人的良心自省,以公仆的忠心自勵。張云天調任滄海市紀委工作10多年,他和妻子一直兩地分居。妻子趙萍擔任平山鎮小學教師,能力強、業務精,工作兢兢業業。為什么不能調到身邊?是張云天對妻子無情且無義?非也,就是因為趙萍是紀委書記的妻子,紀委書記不會利用手中職權托人情、找關系,他寧愿承受著情感上的煎熬、生活上的孤寂。現實生活中不正是因為有著這樣一些黨的忠誠衛士,才堅定了我們打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從政環境和營造風清氣正社會環境的決心和信心嗎!

      一部黨員干部開展

      正風反腐的教材

      縱觀全劇,我們不難發現劇情處處充溢著從嚴治黨新常態的元素,如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的擔當,紀委對監督執紀問責的職守,實施“一案雙報告”這一查辦案件體制機制改革的指引,也有對黨員領導干部被“查處”前呈現的開燈是“人”,關燈是“鬼”的“兩面人”面具的撕裂和對“裸官”以及“窩案”、“串案”等現象的披露。馮一然,可謂“能人”腐敗的典型,他從基層鄉鎮干部一步一個腳印干起,成長為主政一方百姓的父母官,頭頂全省優秀縣委書記的“光環”。平山縣從一個山區貧困縣一躍成為全省經濟強縣,成為市里重要的經濟支柱,他功不可沒,自然成為從市委書記到普通百姓眼中公認的“能人”。然而這種能人啊,正如司馬光在《史記》中所述,“愚者,雖智不能周,力不能勝,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決其暴,是虎而翼其也,其為害豈不多哉。”

      大量的案例顯示,“能人”腐敗恰如老虎長了翅膀,腐敗手段智能化、形式隱秘化、收益虛擬化。他們為民做事是人民之福;一旦他們的能力用在腐敗上,便演變為腐敗的“升級版”,對黨的事業造成的破壞性也更大。他們要做事,為的是方便自己撈好處,為的是給家人朋友輸送利益。表面的政績,不過是謀取自身利益的“副產品”。

      幕布落下的那一刻,也許有觀眾對“能人腐敗”的下場感到扼腕。但創編者就是向觀眾釋放這樣的信號:黨對腐敗現象“零容忍”,對待那些所謂的“能人”,功是功,過是過。但決沒有“將功抵過”這回事。不管功勞多大,只要你違反了黨紀國法,就必須受到懲處。警鐘聲聲,令人警醒。

      精心策劃,精品打造。這部由中共廣東省紀委、省監察廳、省文化廳共同策劃,省話劇院創排的原創話劇《滄海清風》,是一次通過文藝作品呈現反腐倡廉新常態的探索和實踐。愿在當前開展的“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中,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發揮廉政文藝作品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真正產生讓廣大黨員干部沁人心脾、清風拂面的效果。

      (作者系中共廣東省紀委宣傳部副部長)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