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由廣東省紀委、省監察廳、省文化廳策劃指導,省話劇院創排的大型反腐倡廉原創話劇《滄海清風》是一部現實主義結構、直面人生、拷問靈魂的作品。劇情圍繞滄海市官場“大地震”展開,反映了一群敢于監督、執紀問責的紀檢監察機關工作人員在與貪腐作斗爭的過程中遭遇到的威脅與抗爭、懷疑與求證、動搖與堅守……在保求名利還是守土有責之間,具有堅強黨性和堅定信仰的紀檢監察干部最終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這是一曲激揚的紀檢監察干部頌歌,一部黨員干部開展正風反腐的生動教材。此劇于7月1日在佛山進行巡演首演,拉開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巡演的帷幕。整輪巡演預計持續3個月。
此外,歷史劇《康有為與梁啟超》以其宏大的氣勢、充足的懸念、強烈的戲劇沖突贏得觀眾的首肯。本報在此刊發這兩部話劇的評論文章,以作為觀眾的觀劇指引。
○曾志灼
當看完廣東省話劇院排演的話劇《滄海清風》走出劇場的那一刻,心里不免發出感嘆:戲劇真是一個神奇的魔方,這個魔方可以容納溫柔恬靜的大海,柔和的海浪是她嘴邊哼著的晨曲;可以容納連綿起伏的群山,裊裊云霧在群山之間浮動;還有人與人之間心靈的碰撞與交融,好比海浪拍打著礁石,紅日的光芒穿過霧霾。總體而言,話劇《滄海清風》舞臺空間的再現給二度創作提出了挑戰,目前呈現出簡約樸實的舞臺、靈動寫意的布景、層層疊疊的海浪聲、音樂的旋律與人物心靈外化的融合,還有演員們自然流暢沒有絲毫虛張聲勢的表演、內斂與激情的控制,都是拿捏得準確到位的。從某種意義上講,二度創作彌補了文本上的單薄與不足。該戲的導演想象力豐富,尤其是把這樣一個線索較多、紛繁復雜的故事講得如此有條不紊而富于感染力,讓觀者條理清晰,不得不令人佩服。
值得一提的是,故事結局的處理,不是簡單的正義戰勝邪惡,而是提供了一個極為廣闊的想象空間,讓你思考,讓你沉醉,甚至讓你痛不欲生……回過頭使人在想,為什么作為滄海市紀委副書記張云天開展工作是如此的困難?為什么一個縣辦公室副主任的實名舉報能引起縣委的一次強烈的“大地震”,一場生死較量由此拉開?話劇《滄海清風》在講故事的過程中不斷地向觀眾拋出一個個復雜、尖銳的現實問題,緊緊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使得觀眾在觀劇的同時不斷產生情感共鳴與現實思考。在當今經濟大潮下,仍然有一批堅守理想信念、謹記黨組織的諄諄教導、不負人民的重托與厚望的黨政干部,一如《滄海清風》中的紀檢人員,他們個性或許并不張揚,而是淡定沉實,一步一個腳印,守好自己的底線,為社會作貢獻,為人民謀幸福。
真實是藝術的生命。《滄海清風》的亮點在于細節處理的真實性。有許多真實的細節都是我們以前未曾觸碰過的,而這些藝術的真實又能引發我們對戲劇內涵的深刻思考。
劇中市委書記歐陽鋒請紀委副書記張云天在辦公室“喝茶”的戲令人印象深刻。在面對案件該查與不該查的問題時,雙方各說各有理,甚至針鋒相對。這時出現了一個以前在文藝作品中從未見到過的情節——紀委書記直言提醒市委書記要主動擔負起黨風廉政建設的主體責任。在真實工作中,市委書記是黨委的第一責任人,對黨風廉政建設負全面責任、直接責任和首要責任。這個細節的大膽運用令人耳目一新,既樹立了張云天堅持原則、敢言直說、敢于問責和勇于擔當的精神,更從張云天的臺詞與行動中充分體現我們黨落實具體責任,建立預防腐敗機制與措施、從嚴治黨的決心。張云天對領導的“不客氣”讓我們感到了目前反腐敗工作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緊迫性與重要性,更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贏得反腐敗斗爭勝利的希望,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生活中,張云天沒有利用手中職權托人情、找關系,為妻子趙萍調動工作,解決夫妻長期兩地分居的問題。有朋友看后覺得這樣的描寫使得人物過于理想化,高大上。而筆者認為,這才是黨員干部本色的體現。翻開《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第五條,其中禁止為親屬及身邊工作人員謀取利益的規定一共有八條之多,包含不得為其親屬謀職位、落實工作等。在現代法治社會里,我們必須理清感情賬,自身干凈,才能創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
《滄海清風》在處理張云天的內心戲時尤為動人。他在求證與懷疑中,在情與法(紀)的較量中面臨著原則上、情感上、名利上的諸多考驗。當他發現曾經的同事、自己的救命恩人馮一然涉嫌貪腐,在友情與原則之間遭遇了“兩難”。為了查案,他頂著被調離的壓力與市委書記據理力爭,寧可不當這個書記也要堅決把案子查下去。這些情節是感人的,他的情感與抉擇、信仰與堅守是真實可信的。《滄海清風》向觀眾真實再現了紀檢干部對黨忠誠、自身干凈、勇于擔當的良好形象。
與之相反的是,劇中馮一然的墮落尤為令人教訓深刻。為了滿足貪欲,馮一然在把攬縣委書記的大權后,收受開發商的賄賂,充當黑惡勢力的保護傘,在經濟開發中牟取暴利,帶壞了縣里一大批干部,同時他還每年組織向希望工程的捐款活動,當眾向上級交納10萬元的賄賂金作為掩人耳目的作秀表演。像馮一然這種臺上溫文儒雅、臺下貪婪可怕的“兩面”干部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少見,且有許多已被查處的真實原型。馮一然就是在這樣扭曲的人生中,一步步走向罪惡的深淵,乃至孫福全出事之后,為免禍及牽連,他罔顧法紀,指使下屬毒害同僚,以達到殺人滅口的目的。戲接近尾聲的時候,馮一然被上級紀委雙規,伴隨著他的將是法律的制裁,但讓人絲毫感覺不到那種壞人被抓、貪官倒臺的快意,相反隨之而來的是一陣陣的寒心:我們黨培養一個普通干部成為典型模范是多么不容易,而一個優秀干部變為一個違紀分子卻似乎是舉手之間的事情!正如劇中臺詞所說,權力是一把雙刃劍,既能讓人一言九鼎,又能使人身敗名裂。如果我們不正確對待權力,必然會被權力所累。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天日暖玉生煙”。美好的事物為什么總在不經意的時候就失去了,一如彩云易散琉璃碎,美如盛夏的水果卻容易腐爛一樣,本來不該如此卻偏偏如此,多么令人扼腕痛惜、發人深省呀!戲劇故事可以是虛構的,但它反映的生活卻是真實的,是值得警醒的。正如《滄海清風》結尾處,歐陽鋒書記有句臺詞,富有內涵。“我真不明白,馮一然在鄉鎮時,是個廉潔奉公、一心為民的好干部,到了縣委當了一把手后,怎么會爛得這么快?”有效監督的缺失、權力的泛濫,在貪欲的驅使下,最終滑入犯罪的軌道,這些難道不值得我們好好總結和深刻反思嗎?
敢于面對現實,敢于說出真話,敢于直面人生,敢于拷問靈魂!這或許是話劇《滄海清風》最值得人們點贊的地方吧。
(作者系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