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理論 >> 學術動態 >> 正文

    新松恨不高千尺

    山東省簽約文學評論家工作研討會發言摘要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3月28日10:26 來源:中國作家網 譚好哲

      山東新時期以來的文學評論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老一代評論家中以馮中一、陳寶云、任孚先、吳開晉、宋遂良、袁忠岳、朱德發、孔范今、牛運清等人為代 表的當代詩歌和小說評論以及文學綜合研究,曾極一時之盛。上世紀90年代山東評論界有所謂“四大名旦”、“四小名旦”的稱譽,足見當時人才濟濟的狀況。然而前些年隨著老一代人物逐漸脫離工作崗位以至病老謝世,已成國內評論界中堅甚至領軍人物的“四小名旦”王光東、張清華、吳義勤、施戰軍也先后南下(上海) 北上(北京),山東的文學評論一度滑入低谷。這種情況下,簽約評論家制度的實施為培育人才隊伍、重振山東評論打下一針強心劑,盡管剛實施一年,卻已很見成 效。從10位簽約評論家2015年發表的作品來看,數量不少,總體水平也不錯,其中很有一些質量較高的成果,在推介評論山東作家包括山東簽約評論家方面也 較為盡心盡力。這些作品展現了10位年輕評論家各自不俗的學養和才情,從中透露出山東文學評論的新氣象和新希望,這是令人欣慰、應予肯定的。然而,從更高 的標準來要求,即使其中寫得很好的幾篇文章,如張麗軍、房偉、張艷梅、馬兵等幾位公認已經站在或接近站在國內一線評論位置的人物,也都大有進一步提升的空 間。唐代大詩人杜甫曾有“新松恨不高千尺”的名句,寄寓他對新興事物的由衷喜愛,這里我也借此詩句來表達對于10位簽約評論家的真誠期待,并據此之意就他 們今后的評論寫作提兩點建議。

      首先一點,我很贊成這些簽約評論家今后的研究可適當地減少對個別作品的跟蹤,多做一些綜合性的研究和作家論,作家論也是對一個作家的綜合研究。 多做一些由點到面的綜合研究,一些全國性、全局性、整體性的宏觀文學現象研究,包括山東作家特別是30位簽約評論家的綜合研究與作家論,這對于山東作家在 全國文壇上的定位、對山東作家在宏觀的比較的視野中把握創作的潮流、反思自己的不足可能更有助益一些,同時也更有利于全國文壇了解山東作家和評論界的狀 況。過多的跟蹤性作品評論,每個作家一個作品出來,立馬寫一個幾千字的短平快文章,雖然很即時,很有現場感,但見不出這個作家整體的創作狀況及其長短得 失,也體現不出批評家自己的水平有多高。如果是一個大作家的作品、一個大作品、一個長篇,個別作品的跟蹤式研究是可以的,因為這樣的作品本身就會有較大的 接受效應,需要評論家投入更多的學養儲備、情感體悟、理性思辨,能夠見出評論家的功力和水平,而且有水漲船高的效應,有利于擴大評論家自身的影響。但我省 的簽約評論家以及其他大量中青年作家的創作現在大多都是中短篇和詩歌、散文,有一些長篇放在全國看也沒有那么高的評論價值,這種情況下個別作品的跟蹤對評 論的作家以及評論家自己都不見得有多大益處,有時候可能純屬浪費時間和精力,所以還是多做一些綜合研究為好。

      第二點,這些年輕評論家都很有文學感悟力,有很好的素養和功底,有較為闊大的學術視野,也各有不同程度的理論綜合能力,但從總體上觀察,他們在 理論思辨能力、批評理論和方法的掌握和運用等方面都還可以拓展與提升。仔細看他們的一些評論文章,覺得一般性的解讀比較多,許多文章是跟著作家的命意走或 沿著自己習慣的套路寫,新意不足,尤其是缺乏新的理論和方法的切入。比如在當今新媒體時代的文學語境下,傳媒對文學和藝術的介入,其實已經是很普遍的現象,也是一個挺重要的問題。現行的過于注重學科分野的學術體制造成了一些搞現當代文學、搞文藝理論研究的學生和研究者根本沒有傳播學的知識背景和素養,你 叫他談媒體,他可能只會像一般人那樣僅從現象上談,人云亦云,而對現代傳媒理論的一些理論觀點和方法根本不熟悉,所以也就不能由此切入到文學研究和分析中 去。有的人甚至會認為文學研究就是文學研究,因而只知道不同學科的相互區別,而看不到其相互聯系與相通之處。其實,學界講20世紀西方文藝理論的發展,其 中講到從作者到作品、再從作品到作者的轉向,這個和當代傳播學理論,從注重傳播活動的施動者,到轉向注重受眾、注重效果,是完全相通的。傳播學關于媒介研 究、受眾研究和效果研究的理論與方法都是可以在文藝理論和批評中加以借鑒和應用的。你不了解這一點,自然也就不會將傳播學的理論和方法運用到自己的批評和 研究中。這只是一個例子,其實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文藝理論研究和批評方法論熱潮之后,直到當今后現代語境下文化研究的大興,新理論、新方法層出不窮,幾 乎沒有什么不是可以加以運用的。但遺憾的是,從這些評論家各自的文章中能夠看到的新理論新方法不是太多,更不要說被以一貫之地加以實踐應用從而形成顯著理 論取向和特色了。在山東文學評論的重新崛起上,10位簽約評論家首先負有自己的責任,需要確立更大的雄心、追求更高的目標,因此也必須在學術視野上有更大 的拓展。各位都還年輕,就不應那么少年老成,不要那么習慣于已有的思路和套路。在新的理論觀念和方法的運用上,完全可以大膽一些,開放一點,勇于嘗試,不 怕生澀,敢于發出與眾不同的聲音,展示別開生面甚至陌生化的批評面孔,這樣才能使文學解讀的新意更多些,理論創新的氣息更濃點。10位簽約評論家雖說人在 山東,但要知道只有立在全國的大格局中才能夠顯示出自己的實力與特色來。你對具體的作家再熟悉,個人的感悟能力再好,如果沒有一種深刻的理論指引、新穎的 方法介入,也很難形成自己的實力派批評家形象,更不要說顯示出大家氣象了。

      有大追求才會有大收獲,知不足方有進步。只要這些簽約評論家能夠始終葆有對文學的摯愛與敏感,記住批評的使命與擔當,同時又能對自己的不足和局限不斷地有所省思、提升和改進,他們目前良好的發展勢頭就會進一步持續下去,其前景不可限量。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