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理論 >> 理論熱點 >> 正文

    建構中國文藝理論系統化版圖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1月11日08:5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陳怡君

      無論是西方古希臘羅馬時期,抑或是中國先秦文學伊始,關于文學藝術的社會功用就已經得到論定。亞里士多德在《詩學·詩藝》中提出悲劇的凈化作用,悲劇在喚起受眾憐憫和恐懼兩種情緒的同時,也使情緒得到凈化。中國古代倡導“文以載道”,文學藝術作品承載著社會的教化功能。正如艾·阿·理查茲所認為的那樣,藝術的功用就在于幫助人們理順各種心理沖動,將紊亂的心態引向和諧。文藝理論研究者既要對此進行挖掘與探討,更要在文學藝術的生產流變過程中發現規律和線索,及時形成理論總結,必要時可以對文學藝術的生產形成理論干預。由此,文藝研究者的責任與義務便開始顯現。

        利用理論引導文藝生產

         文學研究應當拓展范圍,音樂、舞蹈、書法、影視等各種文學藝術的衍生品都可以納入研究范圍。這并不代表文藝理論研究者“不務正業”。恰恰相反,正因為需要對理論做最為全面、權威的概述,所以才應當拓展研究的范圍,以形成更具普遍性的理論總結和理論指導。比如,中國當前有一部分兒童文學充斥著成人思想,容易使孩子變得市儈,在本該無憂無慮的童年加入了過多的對奢靡生活的向往,而權力和謀略的過多侵入,使得孩子們再無真正意義上的童年。文藝理論研究者需要對此高度重視,更要找到一種方法、理論去引導。

         針對文藝市場出現的各種問題和困擾,文藝理論研究者所要做的不再是像往常那般躲在自己欣賞、建構的理論世界中暗暗陶醉,也不是如往日那樣僅對某一文藝現 象、某一作品做一般性的批評式的解讀。文藝理論研究者有責任和義務區分文藝創作者和接受者各自應該要做的事情。就文藝創作者而言,創作是一件神圣而又莊嚴 的事,縱使是在文藝創作和現實利益緊密結合的今天,也當牢記創作的終極目的與意義——陶冶受眾,改善心智。文藝理論研究者要做的,就是讓文藝創作者在創作 中時刻保持這樣的態度,明白自我創作的高層次目的和人類大范圍中的意義,這是其責任之一。而當文藝理論研究者在面對文藝作品的接受者時,就需要教會受眾用 “真、善、美”去接受、思考和評判作品。當代中國美學是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哲學基礎的,如何將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傳遞到所有生產者與接受者之中,是每 個文學理論研究者需要思考的問題。研究者們需要進入到廣泛的文藝生產活動中去,調查、解析其中的現象,并總結其中的規律。除此之外,還要將自我掌握的理論 同現實相結合,用理論引導文藝創作。

        進行自我思考和思維旅行

        作為一名從事文學研究的人,要有質疑的精神,要適時對當前的理論進行挑戰。在理論依據支撐的基礎上,對當前某些文藝生活中的現象進行評判。文藝理論研究 者的質疑精神和對文藝理論的挑戰,不是胡亂進行和毫無章法地提出的。近年來理論界提出的“消費主義”的觀點,試圖解釋當前文學中無法解釋的現象,但“消費 主義”在解釋中的有限性會給當前的文學現象披上迷人的外衣。

         除去質疑精神和對現有理論的挑戰,文藝理論研究者還要對理論進行自我思考和思維“旅行”,學會用中西方各種理論創設一種研究的情境,同時更應形成自己的 理論體系。文藝研究的對象,從廣義而言,是文學藝術;從狹義而言,則是文學理論、文學批評和文學史。有鑒于此,理論研究者要對理論進行思想的“旅行”,畢 竟很多理論在形成之初,只是針對某一個藝術門類或者單一的人類活動現象。例如,影視創作當中的“蒙太奇”技法,如何能夠運用到小說的創作之中?或如本是醫 學研究中的精神分析學,又是如何運動到文學藝術的文本研究當中的?這些正是文藝理論研究者在對理論進行思維“旅行”后的結果。一個合格的文藝理論研究者不 僅要具備質疑精神和對現有理論進行挑戰,還要在自我內心中樹立對理論進行思維“旅行的”責任意識。

       以開放的學術視野搭建理論框架

         文藝理論研究者的任務不僅僅是拓寬研究范圍,將理論作用于文藝創作,或者在學習和接受理論的過程中提出質疑與挑戰,并對理論進行思考,而是在對西方引介而來的所有理論的把握中,在對整個中國文藝情狀的了解之下擺脫當前的局限性,建構中國文藝理論版圖。

         當前,中國文藝理論系統化版圖重構中的最大限制性因素(當然也可視為一種優勢,主要看所站角度如何)是:中國本土理論系統化的缺失以及西方文藝理論的強 勢介入。就前者而言,主要是中國文藝理論同西方理論的混合形成。中國自古就講究渾融,因此,中國的文藝理論是“潛理論”,一種既有深邃充實的思想、精致獨 到的精神體驗,但缺乏系統的理論表現。《文心雕龍》、《詩品》和《原詩》等是中國本土文藝理論中少有的著意總結,能夠窺見理論架構的理論著作。從這個角度 看,需要文藝理論研究者樹立重構中國文藝理論系統版圖的決心和責任。

         同時,西方文藝理論在20世紀后期的強勢涌入,使中國本土的文藝理論研究者無法招架。在西方文藝理論的長期浸潤下,要想在此思維環境里總結歸納并形成有 別于他者的獨特的文藝理論思維,更是難上加難。盡管西方文藝理論的引介使中國文藝理論在同世界接軌的道路上縮短了距離,但就建構自我文藝理論的版圖而言, 中國的文藝理論研究者比西方文藝理論者要艱難許多。在數千年“欠系統化”的理論思維定式之下,還要考慮和西方文藝理論的差異與調整,這本身就是一個難以逾 越的鴻溝。

         文藝理論研究者要有區別地選擇西方的文藝理論來研究中國的文學與藝術,也可利用西方文藝理論中的他者視野,站在另外一個角度來研究中國文藝界的某些現象。但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建構自身的文藝理論,這就需要打開學術視野,立足本土,放眼世界。

        (作者單位: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