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訪談 >> 資訊 >> 正文

    王干:“汪老文章每次重讀都有收獲”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6月30日14:39 來源:揚州時報 張旭

      《回望汪曾祺》叢書將在江蘇書展亮相

      專訪《夜讀汪曾祺》作者:“汪老文章每次重讀都有收獲”



      第六屆江蘇書展將于7月8日正式開幕,由廣陵書社編輯出版的五卷本《回望汪曾祺》叢書將在書展期間舉行新書發布會,并現場簽售。其中由魯迅文學獎得主、《小說選刊》副主編王干撰寫的《夜讀汪曾祺》是該叢書中唯一一本專論汪曾祺文章、詩、畫的書籍。昨日,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王干,就該書的背后故事進行探訪。

      【新書問世】

      專欄文章結集出版

      成就了《夜讀汪曾祺》

      對于《重讀汪曾祺》這本書的出版,王干表示,這有賴于讀者和專家的鼓勵。 近年來,王干在供職的《小說選刊》上,開設了“經典回望”欄目,他推薦了汪曾祺的《歲寒三友》,并寫了《難得的暖意》的賞析文章。王干說,用“經典回望”的方式,也是希望汪曾祺受到應有的重視。

      在“經典回望”欄目推出第一篇賞析文章后,王干對于汪曾祺的論述受到了讀者和專家的稱贊,于是他一發不可收,寫下了一系列的解讀文字,或宏觀,或微觀,或文學,或書畫,把自己揣摩多年的一些想法都呈現了出來。再加上之前的文字,居然可以結集出版了。“作為一個閱讀者,我是專業的,我長期從事編輯工作,閱讀是職業習慣,而作為一個寫作者,我始終是業余的,從30年前的高郵夜晚,到30年后的北京夜晚,從鋼筆寫作到電腦敲鍵盤,我沒有懈怠,也不敢懈怠,我喜歡在讀和寫的樂趣中找到自己。”王干說,對于汪曾祺的論述,這本書是一星半點,只是他個人的閱讀經驗,“這算是汪老給我的一個勉勵吧。”

      【深讀大師】 汪曾祺文章,每次重讀都有收獲

      曾在揚州地區上學、工作多年的王干,對于汪曾祺再熟悉不過了,早年受到文壇關注時,他就寫過不少汪曾祺文章的論著。在昨天的采訪中,王干表示,汪曾祺的作品更適合晚間閱讀,他的作品釋放著光輝,但不是灼熱的陽光,更不是熊熊的火光,也不是魯迅作品那種凜冽的寒光。汪曾祺的文字如秋月當空,明凈如水,一塵不染,讀罷,心靈如洗。

      “文學史有兩種文章,一種讀了就會忘記的,不再想重讀的,一種是每次重讀都會像第一次遇見,讀完之后還想重溫。”王干說,汪曾祺就是屬于第二種,他的文章看似平淡雋永,實則內在擁有很多獨特的東西,這些都需要讀者在一次次的重讀中去感悟。

      他的畫作,體現文人風骨

      “在夜晚閱讀汪曾祺,自然是一種享受,開卷慢慢進入,心也漸漸平靜,故鄉,鄰里,同事,親友,陌生的街道和熟悉的老屋,昆明的警報和上海的星期天,高郵的河流和北京的安樂居,都是作家筆下輕盈流動的筆墨意象。”王干告訴記者,他真正全方位閱讀汪曾祺,是其在上個世紀80年代發表《異秉》之后,由于不斷深入閱讀,他對于汪曾祺的文章有了一些心得。1986年,他在《讀書》上發表了《“淡”的魅力》,算是閱讀的第一份感悟:“30年過去了,我對于汪老文章的喜愛一直未減少,這本書算是閱讀汪曾祺30年的一個總結。”

      在此次出版的《夜讀汪曾祺》中,收錄了一篇《美麗的夢,感傷的詩,文化的畫》,對于汪曾祺的詩和畫有了深入的剖析。在文學界,有關汪曾祺小說和散文的論述很多,但就其詩畫一塊卻鮮有人提及。對此王干表示,汪曾祺是一位全面的文人,對于他的論述如果僅停留在小說和散文上,就顯得太單薄了,他的畫非常有風骨,極有味道。

      ■一點期待

      汪老作品,值得更多人關注

      翻開如今的文學史,對于汪曾祺的論述并不多。王干告訴記者,中國的文學史有著主流的方向,而汪曾祺避開了這種主流,他的文章看上去都是身邊人的喜怒哀樂,故而不受文學史重視,然而汪曾祺的文章水準是不負大師之名的。未來的文學史一定是多樣的,因此汪曾祺的藝術高度應該是會被體現出來的。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