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劉慈欣:如果有可能,我會不惜一切代價去未來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4月11日11:03 來源:北京青年報

      答題者:劉慈欣

      出題者:劉雅麒

      時間:2016年3月31日晚

      采訪手記

      雖然已經過了去年剛獲得世界科幻最高獎項“雨果獎”的大熱季,不過在被稱為“科幻電影元年”的2016年,劉慈欣依舊很忙。春節前我通過出版社聯系到他,但直到昨天才敲定采訪時間。約的是晚上10點通電話,因為他白天還要忙其他的事,比如作品改編成電影的編劇和深度參與工作。他說自己一般不接受記者到家里采訪,因為對家人的生活是一種干擾。電話中,在山西陽泉家中的他聲音有些嘶啞,略帶疲憊。一個多小時的采訪,他始終思路敏捷,邏輯嚴謹,回答干脆,不拖泥帶水。

      1 在入選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劉慈欣少年科幻科學小說系列”叢書的中短篇小說《詩云》中,你探討了技術與藝術的極限問題與二者的關系。你認為科學、科幻、文學三者的關系是怎樣的?

      答:從傳統的科幻小說來看,科幻是把科學與文學結合起來的媒介。但隨著科幻小說的發展,形式變得多種多樣,產生了很多其他不同的流派,有一些還保留著傳統科幻小說融合科學與文學的特點,有的離科學就比較遠了。現在科幻文學,尤其是西方科幻文學的發展趨勢是作為一個獨立的文學品種存在,而不再把科幻綁定到科學上去。

      (問:你認為“技術是反詩意”的嗎?你如何看待科技與人文的關系?如何評價“科學萬能論”?)

      我不認為技術反詩意,科學技術也有它自己的美感和詩意,比如對稱、自洽、和諧、完美的邏輯,只不過技術的美學與文學藝術的美學有一定差別?苹脹]有賦予科學美感,而是把科學之美通過文學藝術的方式表現出來。科技與人文也不是一組對立的關系,科技的發展能促進人文的發展與進步。事實上,我們當今世界人文如此發展,很大程度上是以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基礎的,如果沒有科技革命就沒有今天的世界,人類可能還停留在中世紀!翱茖W萬能論”這種說法本身是不嚴格的。誠然科學有它做不到的某些地方,但是人類社會未來的主要希望還是寄托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上。因為除了科學技術的發展之外,人類很難從別的方面找到面對未來的希望。

      2 你寫作的靈感一般來源于什么?

      答:閱讀,思考。比如《三體》的靈感就是看到一篇介紹物理學中的三體問題的這么一篇文章。

      3 你在創作中是如何突破前人想象力框架的?

      答:其實不要說突破前人的想象力框架,就是突破自己的想象力框架也很難。《三體》出版已經五六年了,到現在我沒寫出一個字來。以創意為核心的科幻越來越困難,并不是因為作家的想象力達到了頂峰,而是在現在這個時代人們對科學技術的奇跡已經不再陌生,科技在人們的心目中已經失去神奇感了。所以傳統的科幻小說要想再讓讀者感到震撼,感到新奇,就比較困難了。不但我沒辦法克服這個創作瓶頸,我估計整個科幻文學界都沒有人有辦法克服。這也是目前整個科幻文學呈現一種衰落態勢的重要原因。最近這些年來,我幾乎沒讀到過讓自己特別激動的科幻作品。

      4 你如何看待科幻昔日之冷與今日之熱?

      答:總的來說,“科幻熱”可能是針對某些個別的科幻作家和作品,而不是針對全部的科幻。國內的科幻市場,整體來看與以前差別不大,不是每本科幻作品都像《三體》這么有市場。中國國內科幻作家群的數量和科幻讀者的數量和以前也差不多。目前發展比較快的是科幻的影視產業,有越來越多的資金投入,也有越來越多的科幻電影在運作。但到目前為止,這個運作的成果還沒有顯現出來。好萊塢已經拍了一個世紀了,可美國真正能稱得上經典的科幻片,說實在的就那么幾部。所以我還是以平常心來看待中國科幻電影的。

      5 你與讀者交流互動的方式?市場和讀者的反饋對你的創作影響大嗎?

      答:我跟讀者幾乎是隔絕的。我不會主動聯系讀者,就是偶爾收到一封半封讀者的郵件,我也從來不回。我沒微信,沒微博,與讀者的直接交流幾乎為零。但我很注意讀者和市場的反饋,會通過微博、豆瓣、各種科幻論壇查看讀者的評價、留言。但我只是看,不回答。如果讀者的建議合理,我會調整自己的創作。

      現在的科幻讀者大多是年輕人,他們的欣賞取向變化是很快的,可能五年就是一代人。但另一方面,改變的只是科幻的表現方式,科幻的最核心的東西,最根本的創作理念是不會變的。

      6 你說過科幻文學是要有情懷的,“情懷”指的是什么?

      答:科幻的情懷就是對宇宙的敬畏、對新世界的向往、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勇于探索與開拓的精神。

      7 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李淼曾說:“講故事是你的特長,而寫人物可能是你的短處”。你對此評價有何看法?你認為自己科幻文學創作的長處與短板分別是?

      答:長處當然是在科幻構思和創意方面,短板可能是在文學性方面。人物方面也不一定是短處。我畢竟是在基層社會混了二三十年的人,真的集中精力去寫人物,也不是不行。但是科幻小說很難讓你把精力集中到人物上,比如篇幅上就不允許,因為寫人物是要占用科幻的容量的,如果你花筆墨把人物寫得血肉豐滿,就會消耗掉原本留給科幻的空間。

      8 你如何看待科幻創作帶給你的名和利?

      答:我覺得這個肯定是好事啊。首先從名來說,它能讓科幻小說受到更多的注意,比如讀者、市場、媒體、政府、主流文學等各方面的關注。其次從利的方面來說,科幻作家的經濟收入比以前要高,F在影視改編和作品出版獲得的收入,可以讓我在三四線城市生活沒有后顧之憂,給我的創作帶來更多的自由。所以我希望國內其他的科幻作家也能夠得到這方面的資源。因為目前來說,國內其他的很多優秀科幻作家都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問:成名前后你的生活狀態和工作、寫作狀態有哪些變與不變之處?)

      總體來說變化不大,因為我住的地方遠離大城市,周圍沒人關心科幻這些事。唯一的變化就是像這種采訪電話更多了。

      目前每天就是在家待著,有空的時候在電腦上寫寫東西,可能是劇本創意啊,小說啊等等。我很長時間沒寫科幻了,主要精力還是忙一些別的事,比如根據我作品改編影視劇的深度參與工作,F在我每天仍然抽出時間來閱讀,比如新出版的科幻小說。

      (問:當選山西省作協副主席會對你的創作產生影響嗎?)

      作協副主席第一沒工資,第二沒有行政編制,第三沒有級別,事務性工作為零,所以它什么都不是,就是個頭銜,只不過是對你創作的一種肯定而已,所以它對我的創作沒有任何影響。要是那些占用很多精力,對創作有影響的職位,我肯定不會接受的。

      9 你重讀次數最多的一本書?

      答:我重讀一般是這種情況:很多科幻小說以前讀的是翻譯過來的,現在有條件拿到原作了再重讀一下,主要是“科幻三巨頭”美國的羅伯特·海因萊因、艾薩克·阿西莫夫和英國的阿瑟·克拉克的作品。美國上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作品對我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中文的科幻作品我很少重讀。

      10 最近讓你比較震撼的科幻電影?

      答:《地心引力》、《星際穿越》、《火星救援》,都是用電影的畫面詩意而精確地反映科幻故事的優秀科幻片。

      11 你希望女兒以后從事寫作嗎?

      答:不希望。寫作不是一個好職業。這個職業是非常艱難的。如果她喜歡當然可以,要是不喜歡我不會把她往這方面引導的。

      12 你的讀者不乏年輕人,你對他們有什么建議與期望?

      答:我一直持這個觀點:作家是沒有資格對讀者提期望的。對讀者你還能提出什么建議來呢?只能是讀者對你提建議,因為你要向讀者拿出好的作品。讀者喜歡看什么樣的書,怎么閱讀,怎樣成為一個科幻迷,這一方面是他的自由,另一方面也是你的創作一個指引的方向,不能反過來你對讀者提什么建議。因為科幻迷是一個很龐大的群體,豐富多彩,有各種各樣的欣賞取向和閱讀風格,有的人喜歡傳統的科幻,有的人喜歡前衛的科幻,有的人比較喜歡那種小清新的科幻。對不同的科幻迷我能對他們提的期望就是:希望他們能繼續關注中國科幻文學。

      13  你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劉慈欣少年科幻科學小說系列”叢書的自序中說小時候看人造衛星發射的體驗,讓你日后進入了一個超出日常生活的有趣世界。此外童年還有哪些經歷對你與科幻結緣產生了重要影響?

      答:我在山西長大,還在河南長過那么兩三年,都是很普通的地方,從自己的經歷中間不大可能找出什么與科幻有關的。我對科幻產生興趣百分之九十都是通過閱讀科幻小說與科學方面的書籍。最近的話,當然條件就和以前不一樣了,你可以去航天基地看火箭發射。但這也只是最近才能做到,以前想都不敢想。

      14  聽說你計劃三十年之后登上太空?

      答:因為在三十年后之前,價格還降不到那么低,沒有經濟能力去啊。我指的是真正的太空旅行,不是那種花二十多萬仿真的那種,F在去一次太空的價格是明碼標價的,大概是2200萬美元,相當于一個億多的人民幣。就算我的科幻作品再熱門,也很難掙到那么多錢,對吧?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按照現在的預測,當價格真正降到我們這個經濟階層能夠承受的話,我估計大約需要二十五到三十年的樣子。現在太貴了,全球真正做過這種旅行的人,也就五六個。一般人顯然不具備這種能力。

      15 你閱讀的習慣?

      答:我讀書讀得很慢,而且這幾年讀了都記不住。我并不認為我和別人相比有什么好的讀書方法。我唯一的經驗就是,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盡量讀你感興趣的書。

      16 你相信命運嗎?你如何看待自己取得成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答:我是個無神論者,我不相信宗教意義上的命運,但每個人肯定有他的命運。任何一種成功,除了你自己的努力,也和外界是分不開的。如果外部因素是“A”,你個人的努力是“B”,一個人的成功不是“A+B”,而是“A×B”。一個為0,全為0。這是很殘酷的事實,但是據我觀察,確實如此。如果沒有外部因素的作用,任憑你再有才華、再努力也沒用。

      有句話叫“有志者事竟成”,你可以對孩子說這句話,鼓勵他們去努力,但是對一個走出校門即將參加工作的大學生,你就得告訴他這句話可能不是太準確。怎么會“有志者事竟成”呢?成功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個偶然的事情,都是個幸運的事情。有時候你盡了努力,做到自己的最好,但卻沒有取得想要的成功,這個原因可能不在你,因為外部的因素不是你能左右的。再拿《三體》舉例,如果這部書早出版五年,或晚出版五年,可能根本不會成功,正好就趕上微博興起這個時候了。

      我從來沒有渴望成功的焦慮。因為科幻小說是一種非常小眾和邊緣的文學類型,我沒指望通過科幻創作能取得多大成功,所以現在獲得的一切都是意料之外的。但現在中國人普遍對成功充滿焦慮感,每個人都渴望取得成功,不管是自己想成功還是想讓孩子成功。我認為應該讓大多數的年輕人認清這個現實,認清成功的本質:成功需要機遇,需要運氣,一切成功都是偶然的。

      17  你怎么看大眾與精英的關系?你覺得自己屬于前者還是后者?

      答:我覺得自己屬于大眾而不是精英,我的思維也基本上是大眾的思維。精英首先得有知識背景對吧,如果一個人初中畢業,是很難成為精英的。我只是一個大學工科畢業生,連研究生都不是。一般我們說的精英都是出在文科呀、經濟呀、法律呀,至少也是理科,工科領域很難出傳統意義上的精英。而且我在基層工作了二三十年,也沒有精英應有的成長環境。

      18 你通常如何排解壓力?

      答:排解壓力最好的方式就是面對壓力,把給你帶來壓力的事給解決了。

      19 你最理想的生活狀態?

      答:平靜生活一段時間,出去旅游一趟,然后再平靜生活一段時間,如此交替。這可能是比較理想的。如果是創作的一天,最理想的狀態是想出寫作創意來。

      20 如果可以生活在別處,你最想生活在什么時代的什么地區?

      答:現在和未來的地球。我個人認為現在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好的時代,比過去任何時代都好,而且我堅信未來會越來越好。至于有人說想生活在清朝、明朝、唐朝,你打死我也不會去的,那個時代對咱們現代人來說幾乎就是地獄。人們都在歌頌過去田園生活的閑適安逸、民風民俗的自然淳樸,但是你想過沒有那時候生育是一道鬼門關:婦女生孩子,五個里面就有一個要死于難產。生下來的孩子只有三分之二能存活下來,而存活下來的三分之二只有一小部分才能長到十五歲以后。手上破一個小口就可能要你的命,因為沒有抗生素。別說是清朝,就是我童年那個時代我都絕對不會回去的,那個時候生活太難了,太貧苦了,物質、文化資源都很貧乏。所以說就算真的發明了時間機器,我也絕對不會去古代。

      如果有可能,我會不惜一切代價去未來。一是作為科幻小說作者,我當然希望看看未來是什么樣子;二是我堅信未來肯定會在各方面都比現在好。所以說你要問我的最終理想的話,根本不是什么去太空之類的,我真正想去的未來,是那種比較遙遠的未來,一百年以后的。

      21 如果可以與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隔空對話,你希望是誰?

      答:我希望能夠和阿瑟·克拉克對話,因為是他把我帶上科幻創作的這條路的,我想對他表達我的敬意。

      22 你喜歡與什么樣的人交朋友?

      答:我希望與那些把我看成普通人的人交朋友。

      23 父母對你的影響?

      答:我第一次接觸科幻小說是從父親買的書中找出來看的。他不是為我買的,因為他買書的時候是五十年代,那時候還沒有我呢。他把書放到床下面,被我找出來讀了。雖然父親不是有意為之,但卻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24 所讀作品中最有代入感的男主角?

      答:這個還真沒有。因為一般文學影視作品中的人物,尤其是主人公,都被塑造得很有傳奇色彩,而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25 你平常的穿衣風格?

      答:我不喜歡那種特別正式的西裝革履,愛穿那種到哪兒都能坐,到哪兒都能躺的比較隨意的衣服。

      26 未來三到五年的規劃?

      答: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寫小說上,希望能再寫出一本一百萬字左右的作品。

      本版文/劉雅麒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