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訪談 >> 出版人訪談 >> 正文

    《人民文學》:抬頭看路 俯首辦刊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2月02日15:45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吳重生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一年多來,作為中國文學主陣地的《人民文學》雜志社,牢記總書記“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精神抓精品力作,不斷提高文藝作品的質量,打造文藝創作的‘高峰’”的指示精神,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和編刊導向,在推出名家新作的同時,努力發現和培養新人,積極組織刊發講述中國故事、傳達中國價值、弘揚中國精神的精品力作,既強調導向,又強調對于原創好作品的追尋,取得了積極的成果。

      “讓文學思想在這里找到壯大的地方,讓審美的豐富性在這里遇到生長的可能。”——全國文學報刊聯盟理事長、《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為了更好地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人民文學》除了抓好中文版的工作重心之外,自2014年以來推出了多個語種的外文版,努力推動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對話互動,打造向世界展示中國形象的文學平臺。

      施戰軍自豪地說,創刊66年來,任何一個文學之于社會和時代熱切參與的時段,任何一個文學的探索時期,《人民文學》都刊發了標志性作品。

      2016年1月號的《人民文學》,在卷首向讀者作出了這樣的“預報”:“今年是建黨九十五周年和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本刊將陸續刊發相關優秀作品。新的一年,必有新的精彩。”

      外文版方陣發出“中國聲音”

      自2011年開始,在中國作協的領導下,《人民文學》雜志社著力打造中國內地唯一的英語純文學雜志《路燈》(PATHLIGHT),面向全球英語國家的讀者,表達來自中國的聲音。該英文雜志以季刊節奏已經推出了15期,既展示了中國文學的最新成果,又貼近海外閱讀的需求。

      截至目前,除了英文版的《路燈》作為主打,《人民文學》雜志先后出版了法文版兩期、意大利文版兩期、德文版一期、日文版一期和俄文版一期。與此同時,緊鑼密鼓地籌備并準備在2016年推出西班牙文版、阿拉伯文版、韓文版等。“這么多語種的專刊密集、連續推出,最大的原動力主要是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激勵。雜志社克服時間緊、任務重、工作量成倍增加等具體困難,努力用選篇和翻譯的高標準,準確、豐富而藝術地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施戰軍說道。

      記者了解到,《人民文學》外文版的編輯團隊除了雜志社自身資源以外,其外語編輯和翻譯團隊更多的是精心挑選來自相應母語國家對中國文學熟悉和喜愛的漢學家。眼界打開,在導向把關基礎上,充分借勢、借力、借智。每期都跟翻譯團隊提早商量,確定各種主題,如中國多民族、自然、未來、傳統與現代、思想、城市生活等,選出中文精品。這些主題設置既考慮到時代背景、中國元素,又兼顧域外讀者的文學閱讀需求,展示了中國當代文學豐富多彩的無窮魅力。

      《人民文學》雜志社去年為外文版開過兩個規模較大的研討會,一個是與魯迅文學院聯辦的名為“中國當代文學與英語世界的互動”研討會,一個是與北京語言大學聯辦的“表述中國:《人民文學》外文版跨文化傳播的新視野”論壇,其目的是為了集思廣益,使外文版更接地氣,擴大影響。此外,還在駐京的法國、意大利和德國使館舉辦了相應語種外文版的發布研討會。《人民文學》外文版多次參加了法蘭克福書展、倫敦書展、紐約書展,內容質量和設計等在參展中得到海外名家高度評價,并在編輯出版、宣傳推廣方面得到各方支持。尤其得到了中央和上級有關領導與部門的殷切關懷,中宣部和國家漢辦將其列入相關推廣渠道,海外漢學界關注度也不斷提升。而2016年將是《人民文學》多語種外文版全面擴大影響的關鍵之年。

      把文學當事業而非產業

      施戰軍告訴記者:“文學期刊是展現中國精神、中國價值的百花園,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載體,是人類靈魂駛向中國精神史的擺渡之舟。追求穩健,追求卓越,追求可信、可續、可存的精神成品,給我們的文學事業和民族的文化復興偉業以薪火、以光亮,是文學報刊人的心志和理想。作為與共和國共生的中國文學期刊重要品牌,《人民文學》理所當然要承擔牢固樹立導向、狠抓精品力作的重任。”

      近幾年來,《人民文學》雜志推出了劉震云的《一句頂一萬句》、畢飛宇的《推拿》、李佩甫的《生命冊》、劉醒龍的《蟠虺》、袁勁梅的《瘋狂的榛子》、賈平凹的《極花》等一系列長篇力作,深受專家的肯定和廣大讀者的歡迎;所倡導的非虛構寫作已經成為近年最有影響力的文學現象;其刊發的中短篇小說、詩歌、散文精品,在文學界和社會上也引起了廣泛反響,其中大部分已被多種文學選刊轉載,首發作品刊出后出書、獲獎、翻譯的多到難以計數,許多作品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等藝術形式。長期以來,《人民文學》雜志所刊發的長中短篇小說,在各種小說排行榜評選中,入榜數量也是名列前茅的。而在嚴把質量關上,本著對文學的敬畏之心,《人民文學》雜志社逐漸推行了編輯-編輯部主任-副主編-主編的“四審四校”制。

      施戰軍認為,文學是事業,不是產業。幾代《人民文學》人致力于打造中國文學精品力作的“高地”,既要保證文學作品的純度和高度,又要保持刊物的朝氣和活力與時俱進。

      翻開刊物,時常會看到超出一般陳規又保持文學水準的很有特色的作品,展現了《人民文學》的一貫敏銳眼光和前瞻視野。比如青年武俠小說代表人物徐皓峰的短篇小說《師父》,就首發于2012年第12期《人民文學》;有的以小輯或專輯形式推出,比如“科幻小說輯”,劉宇昆、宋明煒、陳楸帆、寶樹等幾位年輕的科幻界大咖集中出現在2015年第7期,十分搶眼。但熟悉《人民文學》的讀者并不感覺突兀,因為在3年前,該雜志曾集中刊出劉慈欣的短篇小說,并且《人民文學》英文版《路燈》曾在2014年的《未來》專刊中,翻譯發表了從劉慈欣、王晉康、韓松到夏笳、陳揪帆等堪稱老中青中國科幻“國家隊”的作品。而就在2015年“科幻小說輯”發表后不久,傳來了劉慈欣的《三體》獲得了國際科幻文學大獎雨果獎的消息。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