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訪談 >> 藝術家訪談 >> 正文

    讓更多人了解京劇愛京劇——訪京劇表演藝術家袁慧琴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1月11日09:3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吳儲岐 王玨
      袁慧琴劇照  袁慧琴劇照

      前不久,京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京劇院一級演員袁慧琴,參加了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組織的“文化中國”藝術團赴美慰僑演出。說起此事,她感慨萬分:“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巡演,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京劇會勾起異鄉人的鄉愁”

      袁慧琴在國內是著名的“千面老旦”,是京劇界的“角兒”。盡管曾多次出國演出,但京劇在海外是否會受歡迎,尤其是美國當地對京劇的接受程度如何,一開始她心里也沒底。沒想到,每到一個城市演出,當地觀眾熱情洋溢的臉龐、手舞足蹈的動作都在傳遞著一個信息——“我們愛聽京劇!”這下,袁慧琴心中的石頭落地了。

      芝加哥的首場演出十分成功,劇場座無虛席。“演出完畢,很多觀眾涌到后臺來,其中有兩個女觀眾驅車4個小時就為看場京劇!”袁慧琴笑著說。在匹茲堡演出后,很多華僑走上舞臺,其中一位對袁慧琴說:“我原來不懂京劇,但一次偶然的機會在電視上看到您的演出,從此便喜歡上了這種藝術。這一次能來到現場聆聽,大大加深了我對京劇的喜愛!”在紐約的最后一站演出,一名留學生在演出結束后與袁慧琴合影,激動地表示:“對我來說,這真是一場藝術盛宴!”不僅華僑華人熱情似火,當地的美國人也被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所折服,每次演出,觀眾席上都會不時傳來陣陣贊嘆。

      在異國他鄉的人們,對于祖國最深刻的記憶莫過于民族記憶,京劇便是最好的承載形式之一。“播種的種子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發芽,聽京劇就好比遠在他鄉忽然聽到熟悉的琴聲,會立即勾起異鄉人的鄉愁。”袁慧琴動情地說。

      “京劇在海外受歡迎,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隨著文化走出去的力度逐年加強,海外觀眾特別是華僑華人同國內的聯系越來越多,文化交流也日益頻繁。”袁慧琴說,“強大的祖國是最堅強的后盾!這就是巡演帶給我的最大感受。”

      她認為,京劇能在海外受到如此熱烈的歡迎,與其在保持本身藝術特色風格的同時又不斷創新息息相關。別看京劇是傳統藝術,對于“創新”,它可一直在路上。

      “我是帶著問題出訪、演出”

      過去的京劇“走出去”,曲目單調,武戲多、文戲少,全本戲不足、折子戲為主……這一度讓外國觀眾心存疑惑:京劇就是雜耍嗎?盡管這次海外演出非常成功,但談到京劇的發展問題,袁慧琴依舊心事重重。

      “作為傳統文化的京劇要在新時代謀求新發展,既需要繼承,也需要創新。這一對矛盾統一體不能兩極化,只談繼承不談發展是死路一條,只談發展不談繼承是舍本逐末。在發展中繼承才是正道。”袁慧琴說,“京劇的質量,尤其是在對外文化交流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長期以來,中華民族文化,特別是戲曲藝術,形成了自己固有的傳承模式。進入21世紀,京劇在教學、演出方面缺少新的觀念、新的思路。”

      除了演出,每到一個城市,袁慧琴都會抽出時間感受當地的藝術文化氛圍。此次,她先后參觀了芝加哥藝術學院、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及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并與教授們交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國外藝術院校的專業課程設置很值得我們借鑒。”她說,“這次我是帶著問題出訪、演出。我經常思考,為什么百老匯一個劇目能長演不衰?我們為什么就不能打造更多經典作品,成就自己的品牌?如何讓京劇藝術走向世界,讓更多的人知曉京劇、了解京劇、熱愛京劇?這些都值得深思。”

      “真正的藝術家不需要炒作”

      談到技術革新與京劇發展的關系時,袁慧琴認為二者并不沖突,可以相融。“新時代要擁抱新技術,京劇也不例外。互聯網科技手段可以讓京劇的傳播更便捷、更廣闊、更高效。”她說,比如有的手機軟件能讓人很方便地欣賞傳統藝術,已經吸引了一些用戶。

      京劇是角兒的藝術,人才至為關鍵。“對于青年演員來說,要耐得住寂寞,沉下心來。藝術是講回饋的,來不得半點虛假。你對待藝術什么態度,它就反過來回饋給你什么。”袁慧琴認為,當前我國戲曲隊伍面臨青黃不接的窘境。“青年演員要腳踏實地把每一出戲、每一個角色演繹出來,無論走到哪里都能遇到知音。同時,京劇不僅是戲,不僅是演出,還要有交流和思考,尤其在對外傳播文化方面,臺上與臺下的交流同樣重要。”

      袁慧琴是全國政協委員,曾就京劇人才培養以及傳統文化普及問題多次向政協和政府部門建言獻策。她說:“作為藝術工作者,當然要了解觀眾的審美情趣。但是,藝術絕不是迎合,真正的藝術家不需要炒作,浮華的東西要去掉,還原藝術本真。這就是我從事藝術事業的初衷和追求。”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