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作家、編劇、書法家身份背后真實的楊爭光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12月03日10:37 來源:晶報 熊奇俠

      11月4日,楊爭光當選2015“深圳讀書月年度作家”,得知消息后記者當即致電約了專訪,可11月13日他參加完“中國文學博鰲論壇”回到深圳后,就一直忙于準備“楊爭光的文字歲月”作品展,作為“深圳讀書月”首位年度作家接連參加各種講座、報告會,根本抽不開身。昨天下午,記者終于約到了楊爭光,他剛接受完另一家媒體采訪,直說回深圳這么多次,從來沒這么忙過。

      楊爭光被媒體報道過很多次,多集中在他的成就,他的作品,包括這次當選“年度作家”,深圳媒體又報道了一輪他的小說、電影、電視劇成就,從《老旦是一棵樹》到《雙旗鎮刀客》,從《水滸傳》到《激情燃燒的歲月》……這次,記者想請他談談作家、編劇、書法家身份背后真實的楊爭光。

      關于閱讀: “隨著年齡增長,讀書越來越挑剔”

      晶報:“深圳讀書月”剛剛結束,先來談談閱讀,您平時讀書多么?喜歡讀什么書?最近在讀什么書?

      楊爭光:我從小就喜歡讀書,現在因為工作的原因,讀書量不如過去。但還是保證實用閱讀,比如我寫一部小說或劇本,會找相關的書和資料來讀,這屬于工作要用的。但同時不會太功利地去閱讀,因為閱讀首先是一種享受,自由隨性的閱讀帶來更多的好處,包括閱讀快感、閱讀理解。

      現在年紀大了,讀書時更重視選擇。別說全世界的書,一個圖書館的書你都讀不完。每個人能獲取的信息總是有限的,隨著年齡增長,好奇心和興趣變化,讀書也會越來越挑剔。

      我個人讀的書主要還是人文社科類。因為我下一部小說是關于知識分子的,最近在讀的是一些關于知識分子的書,但新小說的寫作還沒有開始,也會同時進行一些補課性的閱讀,如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等讀書人公認的經典。

      晶報:您認為什么樣的書是好書?

      楊爭光:每個人標準不同,我覺得只要自己喜歡的書就是好書,因為隨著年齡、興趣點的轉移,心中的好書標準就會變化。

      晶報:您有寫作上的偶像么?偏愛的作家有哪些?什么樣的作家是好作家?

      楊爭光:我這個人是不太有偶像的人,但敬佩的作家很多,其中國外作家多一些,如莎士比亞、托爾斯泰、雨果、卡夫卡、馬爾克斯、海明威、契訶夫等。也會讀大家推崇的中國當代優秀作家的作品,看他們在寫什么。作家只有不同,很難說好壞。

      關于寫作: “我寫作速度很慢,沒有文思泉涌的時候”

      晶報:2012年《楊爭光文集》出版,共10卷,我比較關心您的寫作時間和速度,您每天一般花多少時間寫作?能寫多少?

      楊爭光:我不是每天都寫,其實更多時候是想,說得好聽點叫思考,平時的積累比寫的多,積累包括閱讀、筆記本上隨時記錄的靈感。我雖然習慣把自己封閉起來寫,但我寫作速度很慢,如果正兒八經寫作,一天寫2000字,也不多寫。我沒有文思泉涌的時候,如果寫得很順,我反而會很警惕,會放下來。以前也有這種經歷,覺得寫得很酣暢淋漓,但過幾天回頭一看,其實寫得挺爛的。自己被寫作當時的那種興奮——我管它叫“虛情興奮”——欺騙了。

      晶報:寫小說和寫劇本哪個更有成就感?有什么異同?小說家轉行做編劇您怎么看?

      楊爭光:劇本和小說寫作兩者完全不同。劇本只要表述清楚,臺詞精確,描述性的東西作用不太大,因為劇本是給工作人員看的,不是給讀者看的。而且影視劇是一個團隊藝術,編劇只是其中一部分,劇本是畫藍圖的,光是藍圖好沒用。好比房子構架還不錯,但如果裝修不好,那也還是不行。影視劇包括投資、團隊想法、道具、服裝、后期等各方面,不成功的影視作品都是團隊契合上出問題了。

      而小說是給讀者看的,作為書寫者來說,我更愿意寫小說,因為自主性更強。小說和劇本寫到最好都很難,但一般來說寫劇本比寫小說容易。小說家轉行做編劇很容易,只要愿意嘗試。

      晶報:您近幾年的寫作狀態如何?很久不動筆,會強迫自己一定要去寫么?

      楊爭光:2012年前后我很忙,編了文集,寫了兩個劇本,寫了本小說,然后就得了“抑郁癥”,最近三年幾乎沒怎么寫東西,因為一直在養病調養。我很久沒動筆但不會覺得有壓力,因為喜歡這個,又愿意去寫。如果身體或情緒不允許,也不會有壓力硬要去寫。后來在朋友們催促下就拿毛筆字寫了一本書(《楊爭光文墨》,這個月剛面世)。我對寫作的強迫癥表現在寫作過程中有時會因為某個字某個句子過不去,而不表現在每天寫多少。

      晶報:能說說您接下來準備寫的關于知識分子的小說么?有什么關注點和訴求?

      楊爭光:這個現在不便多說,只是嚴格來說是一部跟知識分子、讀書人有關的小說,而不是具體寫某個知識分子的小說。對于小說具體能寫成什么樣,我也難以預測。我希望也許一年后,等書出來后再和你詳細談談。

      關于書法: “在讀書寫作之余寫字,也是一種休息”

      晶報:《楊爭光文墨》上個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您的行書非常飄逸,您大概是什么時候開始練字的?學的哪一家?

      楊爭光:我小時候就喜歡寫,不過是斷斷續續的。正兒八經寫是在2000年以后。我很喜歡“二王”(王羲之、王獻之)、趙孟頫、文征明,臨帖主要是這一路,碑帖臨的少,字帖多些。

      晶報:您現在每天會花多少時間寫字?

      楊爭光:我不是每天寫,我其實是一個比較懶散的人,不喜歡每天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得像一個鬧鐘。在讀書寫作之余寫字,也是一種休息。

      另外其實每次寫字還要下決心,因為寫之前要伺候筆墨,之后還要洗筆,挺麻煩的一件事。我近幾年寫得多,因為身體原因,沒法看書、看電視。寫字就成了一個管理自己的方式——找點事情做,同時把自己管起來,對休養身體有好處,沒想到后來還有個成果——出了一本書。

      晶報:您對歷來的文人字怎么看?覺得自己的字是文人字么?

      楊爭光:要看怎么定位文人字,識字、有文化的人寫的字就是文人字嘛。中國過去的字都可以說是文人字,隨便拿出來一個書法家,哪個不是文人?可能今天這樣說是要和專業書法家區分。

      我覺得字的傳承更多在于文藝,歷來字以文傳的多,文以字傳的少。今天很多專業書法家其實自己不會寫文章,都是寫人家的東西。希望今天即使書法成為獨立藝術門類,還是有更多人可以文書皆備。

      另外一些作家所謂文人字寫得好,那都是有功底的,都說魯迅毛筆字寫得好,他在紹興會館抄了多少碑啊。要把毛筆字寫好,要兼學各家優長,多臨帖、讀帖。

      楊爭光

      詩人、作家、一級編劇。1957年生于陜西省乾縣大羊鄉祥符村,1982年畢業于山東大學中文系,先后在天津市政協、陜西省政協工作,1989年調西安電影制片廠任專業編劇。1999年調深圳市文聯,任專業作家至今,兼職深圳市文聯副主席。小說代表作有《黑風景》《老旦是一棵樹》《從兩個蛋開始》《少年張沖六章》《驢隊來到奉先畤》等。影視代表作有《雙旗鎮刀客》《激情燃燒的歲月》《我們的八十年代》等。書法集有《楊爭光文墨》。

      晶報記者 熊奇俠 圖由受訪者提供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