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王志祥:醫者父母心 作家天下義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11月18日10:12 來源:北京青年報
      
      

      王志祥已經離開醫療系統好些年了,現在的他在中國作家協會從事自己喜愛的文字工作,但是他對于醫療行業,對于醫生,一直有難以割舍的情結。對他來說,最美好的愿望莫過于醫生能夠被患者理解,而患者的身體健康能夠經過醫生的治療得以康復,這之間的過程充滿了相互的尊重,這是對生命和尊嚴最好的詮釋。

      棄醫從文 不忘初心

      11月11日,鉛色天空彤云密布,北京城依舊籠罩在濃濃的霧霾里。這樣的日子很多人選擇瀏覽網頁,爭前恐后地裝滿自己的購物車,繁華喧囂中,也有人會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品一杯茶茗,尋找生命和靈魂最深處的寧靜和渴望,王志祥就是其中之一。 

      王志祥,筆名高眾,來自安徽廬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服役于北京衛戍區某部,歷任衛生所所長、醫師、衛生隊副隊長,心血管內科專業。八年的從醫經歷練就了一手高明的醫術,同時也造就了他對醫生這個職業不可替代的情結。即使現如今已經就職于中國作家協會,他依舊經常懷念當醫生的日子,在他看來,救死扶傷是崇高無比的榮耀。 

      中國作家協會的大廳里佇立著一尊魯迅先生的雕塑,棄醫從文的魯迅深知醫學救不了當時的蒼生百姓,便用筆桿子叫醒沉睡的人民。

      寄情寫作 心系醫療

      我們進入中國作家協會,走進辦公室的時候,王志祥正在伏案工作,辦公室里面從桌子到窗臺、從書架到沙發堆滿了書籍,整整齊齊數百本,可能做文字工作的,書就是他們的命。 

      看到我們進來,王志祥滿臉笑容起身迎接,一米八多的身材十分魁梧,眼睛不大卻炯炯有神,濃密的眉毛英氣十足,爽朗的笑容平易近人。招待我們坐下后又分別給我們倒了咖啡和茶水,按他的理論,女人比較喜歡喝咖啡,男人更愛喝茶,雖然他連咖啡的品牌都不知道,但是這樣的招待還是讓我們覺得十分暖心。

      王志祥一直對寫作有著濃厚的興趣,早在從醫之前,就已經發表過很多優秀作品,即使在當醫生的那段時間里,也經常會發表文章。多年的從醫生涯并沒有讓他對生命麻木,反而他能夠更加透徹地看待生命和靈魂。尤其是從事文學工作后,王志祥回頭看自己曾經的經歷,除了懷念之外還有一種無奈,無奈于醫生的職業理想和現實的社會環境之間的種種矛盾,他希望將現有的問題用自己的筆指出來,他希望自己曾經從事,并且現在熱愛的醫療行業會更加美好,所以創作了這本《白衣江湖》。

      針砭時弊 拷問人心

      《白衣江湖》是王志祥歷時兩年多完成的醫療系統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出版以來備受好評。書中對醫患關系的描述真實到位,一針見血,其中夾雜著醫生個人利益和病患的身體健康的矛盾,考驗著每個醫生的良知和尊嚴,揭露了當今社會環境下醫療江湖里面的種種弊病和問題,所有人都身不由己,又貪得無厭地徘徊在金錢和職業素養的邊緣,是一部剖析醫患關系,真實展現醫療行業現狀的現實主義優秀小說。有讀者評價這部書“通過展現醫療系統的現狀,來引導讀者對社會問題的拷問。作者從真實的生活角度出發,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深度的思考空間,當天使離席,我們該以怎樣的一種天性來維護人的尊嚴和良知”。

      筆寫人生 揭露江湖

      八年的從醫經歷,讓王志祥對醫生這個行業有著很深刻的感情,他理解醫生的不易,他也懂得患者的艱辛,處在這兩者之間讓他總會思考現在的醫患關系問題出在哪里,而問題的答案,讓他倍感無奈。 

      書中的故事和人物都是虛構的,但是卻也是真實發生的。當今社會是一個“金錢至上”的物質社會,醫院的創收體制逼迫白衣天使在面對患者的時候化身成為金錢的吸血鬼,談及此事王志祥很是感慨,他說:“那種收紅包的、跟患者家屬要錢的醫生有,但是極少數不到百分之一,絕大部分醫生都是好醫生。”“在給病人看病的時候好比雕塑家在塑造自己的藝術品,誰都想治好自己的病人,沒有什么比拯救一個生命、治好一個病人更有成就感的事了。”但是現有的醫療體制還是不完善的,這種體制下,讓醫生也讓王志祥有的時候很無奈。 

      當談到醫鬧、傷醫的話題時王志祥顯得很激動,他不敢相信這是這個社會對待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的回報,他激動地說:“醫生是救命的人,結果反過來要傷害自己的救命恩人,如果公眾是這樣對待醫生這個職業的,那這個社會的就沒有底線了”。 

      當聊到“臨終關懷”的時候,王志祥又有絲絲隱憂,他說:“有的時候,我們的治療是不人道的,如果救治已經沒有意義了,再治療只是增加病人的痛苦,不如讓病人去吧,起碼走的很有尊嚴。” 

      最后當問及王志祥對社會醫患關系等期待時,他沉吟了片刻,然后滿懷希冀地說:“這個大家所有能想出來的好,都是我的愿望”。 

      這就是一名作家的道義,一名曾經作為醫生的作家應有的良心,李大釗曾有言“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一名真正的大家,不管是從事什么行業,都時刻記住自己的道義和良知,用自己的方式去推動行業的發展,王志祥正是如此踐行的。更多詳情敬請關注“北青生活時代”微信

      本版文/馬思遙

      專訪問答

      《生活時代》:從何時開始有創作這部小說的想法,醞釀了多久?

      王志祥:醞釀了很長時間,我自己當醫生的時候,也寫一些東西,關于一些生命和靈魂的東西,那時候感覺不是很成熟,若干年以后,我不當醫生了,反復思考這個問題。寫人性,寫生命,有的時候從醫生的角度看就會習以為常,見得太多了,見怪不怪了,但是從一個作家的角度去看,有很多值得感悟的東西。

      《生活時代》:創作《白衣江湖》的時候有沒有靈感枯竭的時候?

      王志祥:沒有,畢竟我是當醫生出身,素材是寫不完的。其實對于我當醫生的那段時間,我反復回憶,經常寫文章,所以素材很多。

      《生活時代》:《白衣江湖》中人物和故事有原型么?

      王志祥:這本書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是虛構的,但是又是真實發生的,都是在醫生身邊發生的事。人物在現實中沒有特定的原型,寫的都是一類人,比如白世懷,他就是那種一直從事臨床科學科研的典型知識分子。又比如,劉加林他就是那一類代表市場效益,自己技術又不錯的醫生。但是總體而言,人都是有兩面性的,我寫張玫寫的比較多,但是更多的是從人性去寫她,她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一方面自己想搞好自己的專業,不想趟這個渾水,結果不知不覺又深陷其中,她身上還有一點小情調,又被現實環境所淹沒。

      《生活時代》:醫生和作家這兩個角色您更喜歡哪個角色?

      王志祥:我更喜歡醫生。我從醫院出來是看不慣一些現象,我是那種性情耿直的人,既然無法抗爭,那我只能離開。

      《生活時代》:您怎么看醫鬧、傷醫事件的發生?

      王志祥:看病難、看病貴,這是誰都不可否認的事實,病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他就把這些怨氣撒在醫生身上。

      如果醫生的地位低到讓病人去砍的地步,說明這個社會已經沒有底線了。這么崇高的職業,救人命的職業,怎么能被刀砍!

      《生活時代》:您希望借助這部小說表達自己對醫療事業怎樣的期望呢?

      王志祥:這個大家所有能想出來的好,都是我的愿望,我有醫生情結,曾經做過醫生,我想替醫生說話,我也想替患者說話,讓大家看看這到底是醫生的問題,還是病人的問題,讓大家自己去評述,我只是一名作家,只是想把問題用小說的形式反映出來。

      《生活時代》:您最近是否有新書計劃?還會和醫療系統有關么?

      王志祥:有,我正在寫另一部和醫療系統相關的書,主要側重“臨終關懷”,預計明年寫完它。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