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卻卻:不寫抗日神劇,寫抗戰中的人生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11月17日10:40 來源:北京青年報

      編者按:

      近年大批網絡IP改編成影視劇,一些優異的作品不僅帶來一股民間的真氣,也將有可能改變目前我國文藝創作的版圖。“人文問卷”版將不定期采訪一批從網絡起步的優秀作家,展現他們豐富而不為人知的創作世界。

      受訪者簡介:

      卻卻,本名王凌英,湖南人,國內知名作家、編劇。小說作品主要有《夜芙蓉》、《碎玉傾杯》、《末代金蓮》、《戰長沙》等;編劇作品主要有電視劇《戰長沙》、《智取華山傳奇》、《戰昆侖》、《擒狼》等。由著名導演孔笙執導,霍建華、楊紫主演,根據卻卻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電視劇《戰長沙》于2014年登陸中央電視臺八套黃金檔播出,受到觀眾和業界的好評。

      答題者:卻卻

      出題者:劉雅麒

      時間:2015年10月24日

      1 當時是怎樣想要創作《戰長沙》這樣一部書的?

      答十多年前奶奶過世那幾天,夜夜托夢給我,不知有多少話沒來得及交代,有多少事情沒有做完,我從此相信世上確有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事物存在,并不能因為我們的否認而消失。

      奶奶不是我的親奶奶,十幾歲時嫁人生了我大姑不久,鬼子打到湖南,國民黨把她的男人抓去當了兵,從此杳無音訊。

      1945年,鬼子投降,奶奶跑去找男人,沒有找到。苦守幾年后,大姑嫁人了。奶奶嫁給妻子過世沒多久的爺爺,那時候我爸爸才兩歲,另外一個姑姑還在襁褓之中。奶奶生了七個孩子,只活了一頭一尾兩個女孩,她把爸爸三兄妹帶大,又把我們姐弟帶大,當我想報答的時候,她卻等不到了,留下無可挽回的遺憾……這就是《戰長沙》這個故事的源起。

      有了一個大致的創作計劃,我開始瘋狂搜集資料,只要是有關的長沙舊時舊事一概不放過,各種文檔、報道、書籍、老人家的口述,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深深愛上這一代人,他們身上都有奶奶的影子,勤勞勇敢,歷盡磨難之后,依然兢兢業業地經營自己的小日子。

      所以,我把這家人的奶奶命名為十奶奶,也就是我奶奶在族中的名字。十奶奶是一個“生活家”,跟我奶奶一樣有本事,里里外外一把手,會紡線、會做衣服、會炒茶、會做各種各樣的壇子菜,把胡家經營得風生水起,靠著一手好裁縫手藝,養大了獨子胡長寧,還養大了五個孩子。

      戰爭對每個人每個家庭來說都是滅頂之災,沒有誰能置身事外。胡家的命運,就是整個中華民族百姓命運的縮影,里面也有我的奶奶,還有我奶奶和大姑畢生沒有等到的親人。

      歷史背景摸清之后,胡家的幾個人物個性也漸漸成型:胡爸爸是那一代普通教育者的縮影,在強勢的母親陰影下,懦弱中有傲骨錚錚;胡劉氏則是所有傳統女性的影子;薛君山和顧清明是設計得最為精致的人物,我希望用不完美的性格,來展現戰爭背景下人性最大的真實;湘君也是承襲母親的傳統女性形象;至于湘湘和小滿就是少年時期的我,調皮搗蛋,天真而好強。

      我怕自己筆力有限,還是不敢動筆,寫完了同樣是戰爭背景的《夜芙蓉》之后,我開始熟悉這個時代,才有了完成這部莊嚴作品的底氣和信心。

      之后,我又在幾個主要人物之外,加入了胡家這個大家族的概念,讓故事回歸我深愛的田園。同時,我完成另外一部48萬字的架空長篇小說,更加自信能駕馭這樣的長篇題材,這才開始這本書的創作。

      這個故事,其實就是對家人的傾訴,情真意切,樸實無華。而且我采用的是一種很低調克制的講述方法,這讓我寫起來無拘無束。

      2 你是怎樣對民國抗戰史產生興趣的?

      答我小時候就對民國抗戰史感興趣。

      我父親是被“文革”耽誤的一代人,他筆桿子也很好,直到現在都很喜歡看各種傳記。小時候我也蹭著看了不少,那會在欽佩之余就會腦補,腦補自己也能過這樣波瀾壯闊的一生,甚至想象自己是帶兵打仗的將軍,用各人的經歷來拼湊自己的經歷。

      這大概就是如今走上專職寫作道路的一種練習,喜歡看書,而不拘泥于書本,用想象來豐富并且提高自己閱讀的興趣。

      民國是我們最親近最熟悉的時代,近來宣傳力度加大,抗戰史也從云山霧罩逐步深入人心,我們的祖輩曾經經歷過這樣一段慘烈悲壯的歷史,我們要記住他們的功績,記住教訓,讓戰爭的陰云遠離這片土地,遠離人類。

      可惜的是,目前大多數人的認知已經偏離研究抗戰史的意義本身,大家糾結于這里死多少那里多報了多少,糾結國軍還是共軍,提到抗戰,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爭吵。這種爭吵,我向來不參與,也非常痛心。這場曠日持久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不是誰領導誰打下來的,是整個中華民族包括海外華人的事情,苦難是大家的,功勞也是大家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可以原諒,但是絕不能忘記,我們研究的目的不是激發仇恨反這反那,而是讓祖輩留下他們的名字,同時讓后輩記住這些教訓。國家一盤散沙,必有各種勢力趁虛而入,內斗不止,內戰不休,必給自己招來巨大禍患。

      3 你在歷史小說的創作中怎樣處理現實與虛構的關系?

      答以歷史研究為基礎,以口述和各種文史資料為細節的補充,再來進行適當的虛構創作,形成樸實沉郁的現實主義風格。

      不論歷史小說還是歷史劇,我的原則是決不進行海市蜃樓式的虛構。第一,歷史背景合理,所有歷史事件全都有跡可循,絕不生造歷史,完成這個目標看似容易,其實需要非常堅實的歷史基礎,也是我一頭扎進去無休止看書做專題極力拓展民國史研究的深度和廣度的原因。就因為這一點,我并不贊同寫抗日神劇,別人說我寫抗日神劇,我非常惱火;

      第二,人物合理,所有的人物都按照當時情境設置,語言思維都要合乎邏輯,每個人身上都有無數人的影子,同時避免臉譜化,這就需要從口述史從各種傳記中采集無數的細節和人物的特征,用這些細節對人物進行補充和雕琢,塑造人物是非常艱難的事情,每個人物都會反復推敲,甚至反復推翻,不過,塑造好了之后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形成一個經典人物,這又是非常開心的事情;

      第三,一個蘿卜一個坑,創作中緊貼人物寫,而不是人物浮于事情之上,為了讓他去做這件事而做,語言又浮于人物之上,想說什么說什么,這件事誰做都可以,這些話誰說都可以;第四,理論誰都會說,扎實的歷史功底和寫作功底非常重要,這就需要更高強度的鍛煉訓練和大量積累,這條路有難以言說的漫長和寂寞,除了真心熱愛,我還沒有想到什么別的辦法能夠讓人堅持。

      4 通常什么能激發你的創作靈感?

      答看書,自己給自己出題目,然后就這個題目做歷史專題研究,再來大量看書看資料。

      5 遇到寫作上的瓶頸時,你通常會怎樣處理?

      答看書。不停看書,做筆記。

      但凡有瓶頸,那就是人物雕琢不夠,故事基礎不好,邏輯沒有捋順,說明準備工作做得不夠充分。

      寫作憑一時激情的很多,想到什么寫什么,寫什么成什么,這是每個寫作者的夢想,夢想的背后,是汗水。

      我個人看來,激情能夠支持一時,不能支持10年20年甚至一輩子,而且創作出一部好作品,并不意味著能夠停下來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只有不停向前走,突破自我,處處才有美好風景。

      想要寫作生命長久,那就必須成為各種專家,雜家,用知識底蘊來填補寫作的消耗。寫作和人一樣,人要吃喝才能生存下來,寫東西也要貪婪地吃吃喝喝,才能下筆有神,永葆活力。

      6 最初你是受什么影響開始在網上寫小說?

      答我一直在寫一些小東西,后來發到網上,再來寫大東西,再來寫更大的東西,出書寫報紙寫雜志寫劇本,一直在寫,很慶幸一直沒放棄。

      7 你覺得自己能從眾多的網絡文學作者中脫穎而出的主要原因是?

      答扎實的民國史功底。作為野路子民國抗戰史研究者,一直心無旁騖專攻這個方向。研究的深度廣度日益擴大,已經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這對我的寫作很有幫助。

      8 你與網友的關系是怎樣的?網友的反饋和評價會影響你的進一步創作嗎?

      答很不錯。我們形成了良好的互動關系。我喜歡看作品的反饋情況并且了解大家喜歡看什么,下次寫的時候就會注意。

      9 你怎么看你的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你覺得當編劇和寫小說哪個更具挑戰性?

      答我七、八年前就已經在自學編劇,覺得當編劇更具有挑戰性。我已經拍過幾部戲,看到每字每句成為真實,每個場景每個人物一一展現,我虛構的人物,憑空創造的人物成為被演員們演繹成真實存在的人物,成為活靈活現的人,這是讓人很有滿足感幸福感的事情。電視劇《戰長沙》開播后,很多人都在問胡湘湘是誰,問顧清明是誰,他們的后人是誰,問小說開篇的記者是誰。這些詢問讓我莫名詫異和感動,也是督促我前進的動力。

      我以后主要的精力會放在編劇工作上,而且是民國史相關的劇本創作方面。我相信能創造出無數以假亂真讓人誤以為真實存在的人物,也相信能夠創作出與眾不同的民國史劇,能夠被大家反復提及,并且流傳下來。

      10 在研究整理口述史的過程中,最讓你難忘的經歷?

      答一是抗戰老兵的口述,他們大多歷盡苦難,令人痛惜;一是各種平凡人的口述,因為留存不易,極為珍貴動人。

      11 你似乎偏好湖湘地區的民國抗戰題材小說,這是你故鄉情結的一種體現嗎?

      答并不是偏好湖湘地區,湖湘地區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我第一本民國抗戰小說是寫的上海。目前還有廣東廣西東北江浙滬山東山西等各地的地方史專題研究和題材準備。

      12 聽說你家庭對你寫作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能談談你的家族史嗎?

      答祖上山西太原王氏。這是個超級巨大的家族。家族一直有讀書寫東西的歷史,并且對此十分推崇,有家人的鼎力支持,我想這大概就是我堅持至今的原因。

      13 你的愛情觀和婚姻觀?

      答第一,永遠相信愛,并且珍視愛;第二,緣來則聚,緣盡則散,不強求;第三,保持同情心好奇心,對愛人要更有耐心。

      14 你覺得自己是偏理性多一些還是偏感性多一些?你怎樣平衡感性與理性?

      答感性多一些。也是一個很有創作激情的人。

      天馬行空,隨時隨地有新創意新思路的感覺很好。不過這也需要理性的思維來讓創意思路進行規范分析,讓其一一變成現實。

      15 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品質?

      答直率坦誠,別繞彎子。

      16 哪些作家作品對你的影響最大?你最欣賞的作家?

      答我專攻民國抗戰史,專攻口述史,專攻全國各地文史資料,專攻地方史。因為這些作品娓娓道來,別具趣味,直接影響我的創作,也讓我打下堅實基礎。

      最欣賞的作家有老舍、沈從文、汪曾祺等等。

      17 你最想擁有什么超能力?

      答光吃不胖。容顏永駐。我現在的最高紀錄是一天寫兩萬五千字,是今年年中的時候創造的。一天寫太多其實蠻累的,手指頭都會抽筋。我一直在想,如果腦袋里天馬行空想的東西構思的故事能夠直接變成文字,那豈不是一件妙事,這樣一來寫東西效率就大大提高,人也不會累。

      18 最希望得到的評價?

      答功底扎實,風格獨特,特點鮮明,自成一派。

      19 未來三到五年的寫作計劃?

      答寫寫東北軍、西北軍、東北解放、湖南解放、江浙抗戰,大上海的故事、廣東抗戰、廣西抗戰等等。本版文/劉雅麒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