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出版人訪談 >> 正文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堅守“慢出版”
成立于1985年的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剛剛度過了自己的30周年生日慶典。經過30年的發展,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已經成為中國少兒出版社中實力最強的出版社之一,獲得了包括“國際版權金獎”等眾多國內國際獎項。在今年三月舉辦的意大利博洛尼亞書展上,該社還獲得了“亞洲地區年度最佳出版社”的榮譽。
30年來,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同世界一流童書出版社交流合作,不僅翻譯了許多世界經典兒童文學作品,還輸出了許多原創童書的版權。他們不僅在編校上精耕細作,更時刻堅守著一種切合出版本質的安靜從容與文化自覺,“中國式童年”應該拒絕浮躁。連續舉辦七屆公益性的“二十一世紀中國兒童閱讀推廣人論壇”,就是執著地以一種慢功夫,長線引導、培育一個民族的兒童閱讀習慣,以一種專業的精神擔當建構書香社會的企業責任。二十一世紀社的編輯們像農夫侍弄莊稼那般的耐心、精勤、從容不迫,溫火泡茶式地打磨《彩烏鴉中文原創系列》。在浮躁的時代,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倡導一種“比慢”的精神,追求目光長遠、淡定沉著地完成一項讓自己心安的事業。
2006年,當一些出版社仍習慣于功利性地搶奪出版資源時,他們率先提出“從經營作品向經營作家轉變”的經營理念,以誠懇的態度、誠信的服務與國內大批優秀作家建立長效合作機制,陪伴作者共同成長。張秋林社長希望用一種美好的守望與善待,構建編輯與作家長效互信的合作機制。眾所周知的“童話大王”鄭淵潔與二十一世紀出版社的合作,開創了中國出版史上“一個作家所有作品只在一家出版社出版”的先例。他的《皮皮魯總動員》時至今日累計銷量已超過3000萬冊,成為民族自主創新出版品牌的代表。近年,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又在著力培養青年作家曉玲叮當。在與曉玲叮當十年的“長編”生涯中,二十一世紀社出版了她的三大系列30余部作品,作品累計銷售逾500萬冊。按她自己的說法,是“出版社對作者的深度經營,換來了作者死心塌地的信任”。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彭學軍,本身就是二十一世紀社的優秀編輯,她近年精心創作的《男孩不哭組合》,如今已經成為該社的雙效精品。與二十一世紀社建立長久關系的作家曹文軒曾動情地說:“30年間,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將我當成了這個大家庭的一分子,我們不離不棄,風雨同舟,患難與共。二十一世紀,有它的今天,有它的天下,就是它知道與作者的關系就應是這樣一種相濡以沫的關系。”
不僅如此,張秋林社長還把眼光投向了與國外作家的長效合作,著眼于全球版權經營。如今,二十一世紀社已經擁有波蘭世界級圖畫書大師麥克·格雷涅茨十余部作品的全球版權;專門約請了日本著名畫家木下晉實地考察,創作圖畫書《真正的大熊貓》。這種著名作家作品的全球版權經營,是中國少兒出版走向國際化的一大步,對于提高中國出版社的知名度和中國文化的對外宣傳,意義深遠。
“在一個出版走向全球化的開放時代,我們引進過許多蘊涵人類文明精神的經典,創新引進與輸出的方式,終極提升了中國兒童文學原創能力。”張秋林說,他們不是為引進而引進,終極目的是為了借鑒世界出版經驗來孵化中國原創。受到引進的德國兒童文學經典《彩烏鴉系列》的啟發,二十一世紀社圍繞著“生命、愛、成長、人與自然和諧”等主題,匯集當代中國優秀兒童文學作家多種風格的原創精品,推出《彩烏鴉中文原創系列》。這套單本呈現、集優組合的原創叢書,已經成為圈子內叫好、市場上叫座的的成功個案,多部作品輸出法文版、日文版、韓文版等。《我的第一本大中華尋寶漫畫書》,也借助這種模式成功地反向輸出到國外。“引進帶動原創,原創優化引進,從引進借鑒到原創,再到原創作品走出去”,全新的引進——輸出模式,使二十一世紀社在對域外經典折服與尊重的同時,努力學習,最終促進了中國兒童文學原創能力的提升。
為中國出版貢獻出整個職業生涯的張秋林社長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出版是一門時刻要求以大局觀回應時代召喚的藝術。25年前,我們曾經出版作家董宏猷的《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成為兒童文學經典。在‘中國夢’深入人心的今天,我們專門派出編輯團隊,全程跟蹤打造,馬上將出版他的原創長篇小說《一百個孩子的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我們敏銳捕捉到這個百年難遇的出版良機,激活出版資源,精心策劃了《絲綢之路尋寶記》系列作品,以10冊小說、10冊漫畫、52集動畫片的全媒體架構的規模,敘說一對母女在‘絲綢之路’尋找父親的故事,全景式引導讀者形象直觀地認識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啟發讀者在現實與歷史的交織中思考人類文明的重大主題。”
具體的與抽象的,商業理性的與文化理想的,現實主義的與浪漫主義的,昨天的與明天的……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可以言說的內容,還有不少。在今天,作為與中國兒童文學命運休戚與共的出版人,在為中國兒童文學大發展備感驕傲的同時,張秋林也痛感兒童文學創作與出版出現了一些令人憂慮的現象。突出的問題就是,作家與出版人過于迎合市場與讀者,臣服于經濟效益,導致滑向流水線生產、工業化制作,放縱了一些平庸、低俗乃至恐怖、驚悚等不良童書的流行。這降低了兒童文學的創作水平與出版準入門檻,消解了兒童文學的純潔與神圣。
“出版是引領時代精神風向與調節文化生態的重要力量。為廣大讀者成長奠定精神底子的少兒出版,更是關乎世道人心的崇高事業。作為一家有社會責任感的少兒出版機構,我們堅信影響力永遠比利潤重要。出版事業迷人而寂寞。身體力行,心存敬畏,為行業貢獻價值理念,更為讀者養成人格品質貢獻精神糧食,二十一世紀出版社永遠在期待保留更多文化光彩與人格詩意,以使自己的榮耀,配得上這個與社同名的偉大時代!”這是張秋林恪守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