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劉慈欣:《三體》成功是個偶然難復制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7月28日15:51 來源: 廣州日報

      獨家對話科幻作家劉慈欣:《三體》成功是個偶然難復制

    劉慈欣。(新華社供圖)劉慈欣。(新華社供圖)
    劉慈欣的代表作《三體》。劉慈欣的代表作《三體》。

      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發布消息,天文學家確認發現首顆位于“宜居帶”上體積最接近地球大小的行星,一時間,“地球表兄”、“地球2.0”等說法在互聯網上流傳開來,被譽為中國科幻文學里程碑之作的《三體》三部曲也再度被網友提及。

      劉慈欣的《三體》三部曲在中國的銷售量總計已超過100萬冊,成為幾十年來中國最熱銷的科幻小說,并將被改編成電影。2013年,他以37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第一次登上了中國作家富豪榜。

      日前,記者專訪了《三體》作者劉慈欣,他表示,相比科幻文學比較發達的美國,我國還處在初級階段,很難通過一部或者幾部小說就能夠彌補。而對于被推上“世界高度”的《三體》,他認為,《三體》的成功只是一個偶然,這種機遇可能以后不會再來了。

      文/廣州日報張丹

      實習生楊天嬌

      劉慈欣和《三體》

      科幻作家,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度w》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在中國的銷售量總計已超過100萬冊,成為幾十年來中國最熱銷的科幻小說,并將被改編成電影。

      廣州日報:中國科幻領域現在是個什么水平?

      劉慈欣:世界上科幻文學比較發達是在美國。相比來說,我們還在初級階段,一方面,文學的成熟度不如他們,他們搞這個將近一個世紀了。另一方面,差異是在受眾群體市場,我們的讀者人數、銷售量、作家人數,跟美國都差很遠,大概是美國十分之一的水平。

      廣州日報:你是怎么開始科幻小說創作的?

      劉慈欣:1998年前后。主要動機在于我本人是一個科幻讀者,看得多了,就想寫了。

      廣州日報:你是位工程師?

      劉慈欣:對,其實國內寫科幻的,都是業余的,包括我也是業余的。

      談《三體》成功:

      “有很多偶然因素影響”

      廣州日報:有觀點認為,科幻文學很多是千篇一律,萬變不離其宗,你怎么看?

      劉慈欣:可能有這方面的問題。科幻本身是創新的文學,需要新的構思,新的想法,這本身來說就比較困難。就科幻的題材,不單在中國,在外國也一樣,還是處于一個不斷重復、有限的題材。

      廣州日報:《三體》是否脫離這樣的局限,相當于開辟一個新的領域或想法?

      劉慈欣:不贊同這種觀點!度w》不是新的領域,新的想法。相反,《三體》描寫的題材是科幻里最老的題材,都是外星人入侵,這在科幻小說誕生之初,就有作家寫過了,而且現在也不斷在寫。它不是全新的領域與題材,即便在國內的科幻小說中,之前描寫這類題材的也有很多。

      廣州日報:其他小說沒有取得《三體》這樣的成功?

      劉慈欣:是,它們沒有那么大的影響。但《三體》的題材不是全新的題材。

      廣州日報:《三體》成功有哪些因素?

      劉慈欣:說坦率的話,我也不太清楚?赡苡懈鞣矫娴臋C遇,剛好各方面的力量合在一起。不光我不清楚,出版者也不清楚。因為《三體》之前之后的科幻小說都很難產生多大的影響,所以具體說這本書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影響,可能會有很多偶然的因素在里面。和它的內容肯定有關系,但不得不承認里面有很多偶然因素。具體是什么偶然因素,只能說有些能感覺到,比如說《三體》第三部產生影響的時候,正好是微博興起的時候,微博有意無意對它起到宣傳作用。

      中國的科幻文學在世界總體來說,還差得很遠。不可能通過一兩部作品就把中國科幻作品帶到一個世界的水平,這不現實。

      談“《三體》電影”:

      “只有部分參與”

      廣州日報:《三體》拍電影了?

      劉慈欣:《三體》的外景部分在上星期都拍完了,F在已經不用看劇本了,無論認不認同都已經拍完,開始進入后期制作了。

      廣州日報:《三體》拍攝當中你有參與嗎?

      劉慈欣:只有部分的參與。電影的主要創作人是導演、編劇。

      廣州日報:國內拍科幻題材的電影是比較少一些。

      劉慈欣:對,在經驗方面肯定是不能和美國相比。

      廣州日報:不過《三體》不但在國內拿過獎,在國外也有些影響力。

      劉慈欣:目前在美國確實有影響力,獲得過五項科幻的提名,但是并沒有拿到任何獎項。在亞洲的科幻文學界確實是第一個。

      談《三體》之“火”:

      “這個機遇可能不會再來”

      廣州日報:《三體》火了,你其他的科幻作品會好賣一些嗎?

      劉慈欣:沒有。還真沒有什么帶動。這是很反常的現象,按理說對一個作家的作品會有帶動,但是對于我這個沒有帶動,多少有些失望。

      廣州日報: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劉慈欣:以前不敢確定,四五年過來,我幾乎可以肯定這個原因是什么,其實很簡單,《三體》的成功是一個偶然現象,不會重復。有人說這么說是我謙虛,但是目前來說不得不承認,這不是我謙虛。《三體》碰到的是一個機遇,這個機遇可能不會再來了。

      廣州日報:非常偶然?

      劉慈欣:如果想再次成功是另外一回事。因為成功的作家確實有這樣的實力,本身作品就很厲害,也可能有第二個成功出現。因為在我們目前的文化領域也好,在閱讀領域也好,話說回來每一本暢銷書都有偶然因素,很難說很多暢銷書是怎么暢銷起來的。舉個例子,《狼圖騰》這本書寫得不錯,題材也好,表現手法也好,但你能想到這本反映文革時期內蒙古的書會成為暢銷書?都有偶然因素,包括出版商、作家、讀者也好,說不定突然暢銷起來。包括現在很多暢銷書說不清楚它為什么暢銷,比如一些短篇小說暢銷,在以前是很難暢銷的。這個也給作者一個平常心,就是說你的書不暢銷,并不是你的錯,并不是因為寫得不夠好。反過來也一樣,它肯定有別的因素在推動的。所以,創作者要有平常心,機遇很重要,不是說你有實力就能成功。

      談“新地球”:

      不會成為科幻小說新線索

      廣州日報:如何看待李淼的批評?

      劉慈欣:他對《三體》其實是很大的宣傳,作用完全是正面,不是對立。無論是《三體》對他的書,還是他的書對《三體》,都有很重大的意義。我還給他的書寫了序的。(注:日前,中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科普作家李淼曾公開指出《三體》中的物理理論到處是“硬傷”,對此評價劉慈欣欣然接受,“我在發電行業的計算機領域是內行,但在其他學科,我是外行!)

      廣州日報:NASA稱發現新地球,能否為科幻小說提供“啟發”?

      劉慈欣:作為寫科幻的人,肯定會關注。但它不會對科幻小說產生新的啟示。因為這些東西不論在科學上,在天文學,還是科幻小說,它早就是可以預料到的。人們早就知道這樣的存在,因此就不會感到意外。這不是一個很震撼、不可預料到的發現,它本是一顆早就可能存在的行星。

      廣州日報:這種類地行星被發現,現在網友就會與《三體》中的外星文明夾雜在一起。

      劉慈欣:因為早在《三體》之前,在科學界也好,其他方面也好,早就確定這樣類似的行星是存在的,人們對于“外星文明”早就有了自己的想象。

      談“生活”:

      “抱著平常心來寫書”

      廣州日報:《三體》三部曲創作花費了多長時間?

      劉慈欣:大概用了五年。但是之前還有很長時間的,包括想法萌發,完善,這個時間很長。

      廣州日報:《三體》火了之后,對你的日常生活有沒有改變?

      劉慈欣:沒什么改變。只是一本書而已。

      廣州日報:畢竟《三體》暢銷,版稅也算當年最高了。

      劉慈欣:從這方面來說,這在科幻小說里面肯定是市場最好的,是遠遠超出其他的作品。但是與其他的暢銷書相比,它還很一般,無論是市場還是各方面。

      廣州日報:未來有什么打算?

      劉慈欣:繼續寫科幻小說,但是寫得比較慢,需要時間。

      廣州日報:今后還會寫出像《三體》那樣的書,或者盡全力構思類似新的想法?

      劉慈欣:一本書產生這樣的影響力,不僅取決于書的本身,它還有很多的機遇。這種可能性很小。我是抱著比較平常的心態來寫書。也有作家一本接一本地成功,但是這樣的作家少之又少。大部分作家作品可能很多,但是成功的可能只有一兩本。(注:劉慈欣大學畢業近30年來都沒有換過單位,一直在山西陽泉的一個發電廠做工程師。)

      在火星的荒漠,在水星灼熱的礦區,在金星的硫酸雨中,在危險的小行星帶,在木衛二冰凍的海洋上,甚至在太陽系的外圍,在海王星軌道之外寒冷寂靜的太空中,都有無數人在工作著。你當然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但如果你是他們中的一員,我為你而驕傲。

      你們遇到TA們了嗎?你知道我指的是什么,人類與TA們的相遇可能在十萬年后都不會發生,也可能就發生在明天,這是人類所面臨的最不確定的因素。

      節選自劉慈欣寫給女兒的信:《兩百年后的世界》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