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家動態(tài) >> 正文

    張抗抗:推動"全民閱讀"需要新思路 網絡文學要多出"精品"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3月10日09:30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張抗抗做客人民網。(人民網記者吳亞雄 攝)

    人民網北京3月7日電 (記者陳苑)“我對‘書香社會’的想象,就是人人都熱愛讀書,而且閱讀很方便,圖書的資源是在不斷分享和流動當中的。”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 委員、國務院參事、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張抗抗做客人民網文化頻道,講述了自己對于推動“全民閱讀”的新思路的深度思考,并分享了在信息時代如何用“深度閱 讀”代替“碎片化”閱讀的方法。

    推動“全民閱讀”需要新思路

    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是張抗抗一直以來非常關注的話題。“在全國來講,深圳的‘全民閱讀’工作應該屬于‘領跑者’。”在訪談中,她首先講述了自己在深圳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深圳的圖書借閱之便利讓張抗抗贊嘆不已。除了可以到圖書館進行借閱,深圳還自主研發(fā)了“城市街區(qū)24小時自助圖書館系統”。這臺被稱為“自助圖書館”的機 器,遍布深圳市的各個社區(qū)、街邊,市民在這里借書、還書,就像在銀行ATM機上取錢、存錢一樣便利,不用親自跑圖書館,就能享受圖書館提供的服務。

    張抗抗還注意到,深圳的圖書館里還特別開辟了一個“交換書角”,“你可以把家里的舊書送來,在這里交換你想要的書。讓書永遠在流動當中,讓更多人受惠,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經驗。”張抗抗感嘆。

    在深圳購書也是一種享受。“深圳有一個中心書城,購書環(huán)境之好,你進去后就不想出來了。”張抗抗描述到,深圳中心書城的設計非常人性化,買書的人可以在書 架前的木制臺階上坐下并隨意翻看,此外,還特別開辟了專區(qū),為外地打工者設置了免費的“書吧”。書城周邊還集中了各種類型的商業(yè)消費區(qū),可以讓人們在這里 愜意地待上一整天。而且,中心書城并不是孤立的,深圳各個區(qū)還有區(qū)的書城,各個街道還有街道的“書吧”,“以中心書城為核心,每個區(qū)的書城和街道的‘書 吧’就像一朵復瓣花的花瓣一樣,一層一層地綻放開來。”張抗抗形象比喻說。

    深圳每年還設有讀書月活動,包括經典詩文朗誦會、“年度十大好書”評選活動、“華文領讀者大獎”評選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整個讀書月持續(xù)時間長達一個月,這是一場為深圳所有愛書人準備的讀書盛宴。

    此外,深圳還通過了《深圳經濟特區(qū)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張抗抗介紹,該條例主要用于規(guī)范政府對于閱讀的保障系統的資金提供,包括設施、平臺、傳播渠道等。“將來希望中央政府能出臺一個全國性的閱讀條例,這樣起碼能使讀書在硬件建設上有一個基礎的保證。”張抗抗說。

    “我對‘書香社會’的想象,就是人人都熱愛讀書,而且閱讀很方便,我們在任何地方都能接觸到書,書的資源是在不斷分享和流動當中的。”張抗抗認為,“深圳推動‘全民閱讀’工作的新思路真的特別值得借鑒。”

    用“深度閱讀”代替“碎片化”閱讀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了用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進行電子閱讀,而捧著紙質書讀的人越來越少了,對此,張抗抗表示,“擔憂肯定是會有的”。

    電子閱讀成為“主流”,受到明顯沖擊的是實體書店。張抗抗介紹說,經過多年呼吁,實體書店從2014年開始免收營業(yè)稅,“實體書店大大喘了一口氣,但還有 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張抗抗認為,實體書店如今還面臨著房租上漲、人員工資上漲等壓力,“我希望將來可以設立一種基金,讓一些業(yè)績良好的書店能夠通過申請 的方式對房租進行補貼,使它們渡過難關。”

    此外,如今越發(fā)“碎片化”的電子閱讀習慣,也讓張抗抗有些擔憂。“用什么工具閱讀不重要,重要的是閱讀的內容”,張抗抗認為,目前電子閱讀存在的問題是, 人們常常讀的是一些營養(yǎng)含量比較低,很八卦,很娛樂化的東西,“這些信息很浪費我們的生命和時間,讓我們變成了知道得最多而思考得最少的人。”

    如何避免“碎片化”閱讀?“是我們的生活被各種各樣瑣雜的事情‘撕碎’了,而不是時間自己‘分裂’了”,張抗抗建議,大家可以把近期要讀的書進行分類,攜 帶方便的書,可以安排在旅途當中,工作間隙,或者晚上睡覺以前看;而厚書就要攢著,每年安排出幾個半月或者整月的讀書周來進行閱讀,“這是我的閱讀習慣, 不然我沒有辦法去深度閱讀那些大部頭的書。”

    怎樣的閱讀才算得上是“深度閱讀”?“我們講的閱讀,首先是去閱讀一些完整的、比較大的作品,而不是碎片化的閱讀”,張抗抗認為,“深度閱讀”通常指的是 讀一部書,首先,你會反復閱讀;其次,閱讀之后你會提出問題;最后,你能自己回答這些問題,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結論。“我覺得完成這整個過程,才能算得上是 ‘深度閱讀’。‘深度閱讀’不容易做到,一年里,我自己能深度閱讀一兩本書就很好了。”張抗抗坦言。

    “我特別希望大家都能給自己制定一個閱讀計劃,一個月讀一本書,一年下來就是十二本書,我覺得這已經很可觀了。”張抗抗感慨地說。

    網絡文學要多出“精品”

    作為傳統文學作家的代表,張抗抗聊起如今越來越流行的網絡文學,也頗有感觸。

    早在2000年,張抗抗就開始接觸網絡文學了。“我最早注意到的網絡文學作家是安妮寶貝,我發(fā)現她的語言是那么好,她寫作的路數和傳統文學是不同的,是獨辟蹊徑的。”自此,張抗抗開始對網絡文學產生興趣,想了解它。

    為早期的網絡文學評選活動當過評委,張抗抗很早就閱讀了很多網絡文學作品,她越發(fā)覺得,“大家要轉變那種對網絡文學的偏見,好像網絡上都是奇奇怪怪的東 西,其實它們只是傳播方式不同”,張抗抗認為,與傳統文學相比,網絡文學更注重故事性,相對來說,思想性會弱一些,它們更多承載的是娛樂性的功能。

    網絡文學能否出“精品”?張抗抗的回答是肯定的。她介紹說,現在已經有很多優(yōu)秀的網絡文學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發(fā)展新會員的時候,也會注意發(fā)展網絡文學會員。“像最開始的時候,當年明月、唐家三少等網絡文學作家都是我介紹入會的。”張抗抗回憶說。

    網絡文學作家普遍比較年輕,思維快,寫作速度快,張抗抗對此提出擔憂,“寫作是腦力勞動,同時也是體力勞動,他們一天寫八千到一萬字,我希望他們能更加愛 護自己的身體,尤其是眼睛。”此外,張抗抗認為,文學不能以這樣求速度的方式進行生產,“寫作速度太快了,什么時候有空修改呢?我的一部長篇都改了十 年。” 張抗抗期待,“網絡文學已經出現了一些精品,希望今后有更多‘精品’出現。”

    訪談的最后,張抗抗還結合《瑯琊榜》《羋月傳》等由文學作品改編的熱播影視劇談到了“IP熱”的現象。“文學作品是所有其他藝術形式的母體,影視作品、舞 臺劇等很多都是來自于文學作品的,所以我們應該特別重視原創(chuàng)的文學作品,要保護原創(chuàng)作品的版權。尤其是原創(chuàng)文學作品版權的開發(fā)利用,更應該受到高度重視 的。”張抗抗說。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