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新聞 >> 各地文訊 >> 學習習近平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 正文

    新世紀文藝工作的行動指南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10月21日08:27 來源:中國作家網 白 燁

      在習近平總書記于2014年10月15日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之后,最近,中共中央又下發了政治局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繁 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在近一年的時間里,黨中央連續就文藝工作召開座談會,發表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發出有關文藝工作的重要文件,這在整個當代時期 都極為少見。這充分表明黨對文藝事業的高度重視,對文藝工作的殷切期待,也使得文藝事業的地位更加突出,文藝工作的作用更為彰顯。

      《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六個方面、二十五個要點的意見指導和工作安排,對做好當前的文藝工作進行 了全面的部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從主要精神與基本內容來看,這個《意見》是以中共中央文件的形式,對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精神的進而細化和具 體落實。因而,《意見》的作出與下發,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精神,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的繁榮發展,以頂層設計、整體謀劃的方 式,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證與制度保障,使新世紀的文藝事業有了強大的思想引領與精神動能,為新世紀的文藝工作制定了新的發展路線與行動指南。

      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里,結合新的歷史發展趨勢與民族發展需要,對于文藝的作用與功能給予了充分的論說與高度的估價。《意見》在 “做好文藝工作的重大意義與指導思想”的第一個問題里,也依循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基本思路,以精警凝練的語言,對文藝的重要意義與重大作用做了概要性的高 度評價,指出:”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民族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文化 繁榮昌盛,離不開文藝事業的繁榮發展。”這些重要論述,既登高望遠,又鉤玄提要,從文藝與民族精神的走向、與時代進步的風向的密切緣結,說到民族的偉大復 興、文化的繁榮昌盛與文藝的繁榮發展的內在關聯,既步步深入地論述了民族、文化與文藝彼此映照、相互依存的密切關聯與遞進關系,又由小到大、由遠及近地把 民族復興的偉業落實到文藝工作上。這既是對于文藝事業地位與意義的高度認定與充分估價,也是對于文藝工作者工作的殷切期待與高度評價。它昭示人們和文藝工 作者,需要從民族復興的大局、社會發展的需要、歷史進步的趨勢的高度,來認識文藝的作用與職能,也需要從這樣的大局、趨勢與高度,來認識自己的使命與責 任,從而肩負起“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的歷史責任,履行好“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的神圣職責。

      正是由于格外看重文藝工作的重要意義,高度估價文藝事業的巨大作用,《意見》就做好文藝工作提出了系統性的指導思想和綱領性的方針原則后,還就 整體的文藝工作提出了“七為”的具體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社會主義價值觀為引領,以中國精神為靈魂,以中國夢為時代主題,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 脈,以創新為動力,以創作生產優秀作品為中心環節”,就文藝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出了“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 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的殷切期望。

      在這里,“七為”涉及了文藝的重心與導向、內核與靈魂、主題與根脈、動力與中心等基本問題,而且系列性的提法,簡明扼要,環環相扣;而“三力” 則分述了文藝在價值引領、文化凝聚和精神推動諸方面應予發揮的最大能量和最大作用,而且精警凝練,擲地有聲。這些方針原則與總體要求,以其密切的關聯性和 彼此的互動性,立足于文藝本身又超越文藝范疇,顯示出對于文藝事業高瞻遠矚的深刻認識,以及對于文藝規律秉要執本的有力把握。

      二

      在整個的文藝工作中,重心在哪里,什么是根本,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的講話中就明確地指出:“推動文藝繁榮發 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自己的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意 見》對于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這一基本精神,從多個方面予以了分解和細化,提出的要求也更為全面和細致。

      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的問題里,《意見》提出了“為人民書寫,為人民抒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面向基層,服務群眾”, “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繁榮群眾文藝”,“建立經得起人民檢驗的評價標準”等五個方面的意見。五個方面的要求,由上到下,從內到外,涉及到文藝創作和文藝活 動的情懷與立場、狀態與面向等重要的現實問題。這些具體而微的規約與要求,因為秉承了提高與普及相結合的方針,堅持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兼顧的原則,使 得人們看取文藝的眼光自然向下了,文藝工作的重心顯著下移了,從內在的觀念到具體的措施,都有力地保證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目標原則,成為始終不渝的創作 導向,構成文藝工作的基本常態。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旨在創作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優秀作品。在這一方面,《意見》提出了“把創作優秀作品作為中心環節”,“把創新 精神貫穿創作生產全過程”,“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文藝理論和評論工作”,“大力發展網絡文藝”,“加強文藝陣地建設”,“推動優秀作品走出去”等六個方面 的切實措施。這里,不僅包括了創作與作品、創作與創新、創作與理論批評等傳統的話題,而且包含了網絡文藝、文藝傳播、對外輸出等新興的課題。可以說,這種 廣闊的視野與全面的觀照,針對著變動不居的文化現狀,也切合著日新月異的文藝實際。事實上,現在的文藝從業者包含了不同觀念、不同代際的愛好者,現在的文 藝受眾也包含了不同層次、不同趣味的人們,只有把文藝工作的各個環節都抓起來,讓文藝領域的各個板塊都活起來,做到不同的寫作追求在相互借力中共同進取, 不同的審美需求在相互聯動中彼此啟迪,才能使整體的文藝事業有序而健康的發展,做到更廣的輻射,發生更大的影響,真正做到從創作到生產,從傳播到服務的全 系統的“以人民為中心”。

      三

      創作是精神勞動,作品是精神成果。因此,葆有一定的精神含量,宣示一定的精神傾向,就是創作與作品的題中應有之義。《意見》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文 藝工作座談會講話的精神,從“聚焦中國夢的時代主題”,“培養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四個方面,簡明扼要地闡述了“讓中國精神成為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的重要問題。“中國夢”、“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優秀傳統文化”四個關鍵詞, 相互系連,彼此映照,以點帶面地構成了中國精神的標志性符號,也像矗立在文藝前進航程上的鮮明路標,使得變動不居又活躍不羈的社會主義文藝,行有依歸,魂 有定所。

      在一些具體問題的解說中,《意見》也充滿辯證的思維、新穎的見解,讀來精警啟人,清新引人。如講到中國夢的表現內容時說:“既講好國家民族宏大 敘事,又講好百姓身邊的日常故事,用生動的藝術形象和敘事體現中國夢的豐富內涵,見人,見事,見精神。”講到“唱響社會主義主旋律”的意義時,特別提到: “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這里的“四觀”、“三信”,以高 度概括、要言不煩的關鍵詞,既囊括了極為豐盈的思想內容與精神內涵,又概要表述了文藝應予釋發的精神能量,應該發揮的社會功能。

      因為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家負有崇高的社會責任與神圣的歷史使命,文藝工作者自身的思想修養和道德建設,就顯得十分必要和重要。因此,在 “建設德藝雙馨的文藝隊伍”的問題里,《意見》就“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特別提出:“文藝工作者要成為黨的文藝方針政策的擁護者、踐行者,成為時代風氣的先 行者、先倡者”,“牢記文化擔當和社會責任,不斷提高學養、涵養、修養”。只有做到了這一切,才有可能成為名副其實的“靈魂工程師”。這些意見和建言,既 是黨對文藝工作者的勉勵與希望,也是文藝工作自身性質的要求與需要。

      四

      進入新世紀以來,文藝在自身的發展演進和外力的強烈推動之下,不斷發生著深刻而巨大的變化。跟過去相比,文藝在整體走向豐富多樣的同時,也使自 身的構成更為混血與混雜,并以自身的持續分化與不斷泛化,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形態與新生態,這種新形態與新生態的主要特征,便是當下的文學日益凝聚著新力 量,混合著新關系,含帶著新元素。如以網絡文學為龍頭強勁崛起的“新型文藝類型”、“新的文藝形態”,在其自身的發展與繁衍中,也給整體的文藝領域帶來強 勁的沖擊與巨大的挑戰。因此,如何認識新的文藝現象,引領新的文藝形態,就成為新世紀以來當代文學最為重要也最為嚴峻的時代課題。

      對于文藝領域的這種新現象與新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中有著清醒的認知與細切的觀察,有兩處特別講到對新的文藝形態要加以關 注,強調“要適應形勢發展,抓好網絡文藝創作生產,加強正面引導力度”。《意見》在不同的部分里,都涉及到有關網絡文藝和新的文藝形態的問題。如在“堅持 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里,提到“青少文藝群體”、“網絡文藝社群”;在“創作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里,談到“推動文藝與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 媒體的有機結合”;在“大力發展網絡文藝”的專節,不僅提出“重在建設和發展,管理、引導并重”的方針,而且提出“促進傳統文藝與網絡文藝創新性融合,鼓 勵作家藝術家積極利用網絡創作傳播優秀作品”的要求。尤其是在“建設德藝雙馨的文藝隊伍”里,特別提出“要擴大工作覆蓋面,延伸聯系手臂,完善工作機制, 創新組織方式”,“做好新的文藝組織和文藝群體工作”,使其在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中發揮積極作用。對于新的現象、新的形態的高度關注與切實引領,有助 于新的文藝形態健康地生長與成長,也有利于整體的文藝和諧地繁榮與發展。

      這些直面現狀、切中腠理的看法和要求,在當下不僅是極其重要的,而且是極為迫切的。因為無論是從文藝自身的發展演進上看,還是從黨領導文藝的歷 史實踐上看,面對在觀念上、手段上都與傳統文學明顯不同的網絡文藝及其新興文藝形態,我們還缺乏有效的應對方法,也缺少應有的處理經驗。在這一方面,我們 委實需要研究新的現象,破解新的難題,探索新的方法,學習新的智慧,開展新的實踐,總結新的經驗。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現實的任務,也是我們應予承擔的歷史 的責任。

      總體來看,《意見》對于文藝問題的認識與把握、對于文藝工作的安排與部署,既具有深刻的理論性、深湛的思想性,又具有務實的實踐性、切實的操作 性,堪為黨在新世紀這一新的歷史階段指導文藝事業的工作綱領與行動指南。相信這一《意見》的學習與宣傳、貫徹與落實,必將進而把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 會講話的精神發揚光大和落到實處,從而以正確的導向指引、強大的精神推動、多樣的政策引領、系統的制度保障,極大而持續地推進和促動中國文藝實現新世紀特 有的時代輝煌,書寫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光輝燦爛的新篇章。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