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新聞 >> 各地文訊 >> 抗戰勝利70周年 >> 正文

    《放下你的鞭子》:抗戰戲劇的永恒經典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9月03日09:06 來源:光明日報 □胡志毅(浙江大學教授)

      “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三省淪陷,百姓流離失所……

      在抗日救亡中,一出廣場劇《放下你的鞭子》演遍大江南北,成為中國抗戰戲劇的經典。

      在《放下你的鞭子》演出的背后,流傳著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據記載,《放下你的鞭子》演出效果之好,演出次數之多,可以說超過中國已有的任何劇目。當時有人統計,在街頭或農村上演的劇目中,這一劇目至少占百分之七十以上,可見其影響之廣泛。

      關于《放下你的鞭子》的作者,有各種版本。但是,首先不能忘記的是田漢。1928年12月16日,田漢根據德國歌德的《威廉·邁斯特》中眉娘的故事寫了一個獨幕劇《迷娘》,這是后來所有《放下你的鞭子》的底本。

      “九一八”事變后,經過眾多劇團的演出實踐,該劇被陳鯉庭、崔嵬等同志先后中國化、現代化了。劇本有了更新的版本,從東北淪陷區逃出來的父女倆,流離道路,無以為生,老父逼女兒街頭賣唱,女兒不愿,老父舉起鞭子要打她,從群眾中走出來一位青年,高叫“放下你的鞭子!”并責問老漢何以要折磨他的女兒,老漢和他女兒因之訴說日寇入侵,家鄉淪陷,被迫流亡的痛苦。最后青年向群眾說:“我們若不趕快起來自救,這樣的災難將落到我們每個人的頭上。”于是群眾中爆發出“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吼聲。這個名為《放下你的鞭子》的短劇被各地根據不同的具體情況加以豐富和改編,經各地許多劇團廣泛演出,與《三江好》《最后一計》合稱為“好一計鞭子”,對抗戰宣傳起了很大作用。

      1931年10月10日,在上海南匯縣,第一次上演陳鯉庭的《放下你的鞭子》,由應邀前來指導的上海“劇聯”的謝韻心(章泯)導演。此后,《放下你的鞭子》由金山與王瑩,崔嵬與陳波兒,凌子風與葉子,崔嵬與張瑞芳等組合演出。

      1937年1月,上海婦女兒童前線慰勞團前往綏遠慰勞前線抗日將士,團員有陳波兒、崔嵬、丁里等。他們21日抵達歸綏,23日在軍人俱樂部演出《放下你的鞭子》,24日赴百靈廟前線,在沙場上為戰士再次演出,陳波兒飾香姐,崔嵬飾老漢。因為有陳波兒這樣的明星,這次慰勞團北上勞軍,頗受媒體關注。

      1937年4月4日,北平各大中學的2500余名學生在香山舉行聯合大游行,由各校學生團體表演各種有國防意義之唱歌游藝。當地大批民眾前往觀看。在大批軍警的監視之下開場,最后,是最精彩的一幕話劇——《放下你的鞭子》,著名戲劇家崔嵬扮演的老頭,裝得惟妙惟肖,張瑞芳女士所扮的賣唱的女兒,也演得恰到好處。精彩之處,是當最后劇中人領導大家高呼口號時,震天的喊聲在群眾中爆發出來,大家忘了是在做戲,連警察也忘了執行他們的禁止呼喊口號的命令了。

      1937年9月25日,上海救亡演劇第二隊在鄭州舉行公演,日夜兩場,壓軸戲是《放下你的鞭子》,金山飾老頭,王瑩飾香姐,田烈、鄒雷飾徒弟,田方飾青年。演出場面熱烈,臺上臺下完全打成了一片,全體觀眾跟演員一起高呼口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打回老家去!”……閉幕后,觀眾往臺上投錢,是援助“香姐”的,有許多銅板,還有許多包著石頭子的成元的鈔票哩!

      演劇二隊,由崔嵬和王蘋在武昌黃鶴樓演出時,正遇敵機轟炸,圍得水泄不通的觀眾竟不忍散去,面對敵人的淫威,演員們更是義憤填膺,堅持演下去。一位賣茶的老人上前拉住崔嵬的手說:“飛機來了,你和你姑娘(指扮演香姐的王蘋)快到我家去躲一躲吧。”崔嵬說:“老大爺,我們還要演戲哩!”老人卻說:“忙什么,躲過轟炸,再出來賣藝!”老人竟以為他們真是流落江湖的賣藝人。

      《放下你的鞭子》的演出,反映了抗戰以來話劇走向群眾的輝煌動人的場景,也在述說著救亡演劇隊的功績。街頭劇最大的特點是接近群眾,讓演員與觀眾打成一片,形成臺上臺下共鳴式的演出場面。《放下你的鞭子》在抗戰期間引起巨大反響,實現了抗戰文藝所力求宣傳的救亡意識,不但極大鼓舞了士氣,更鞭策了諸多有志之士投身從戎,凝聚起了偉大的抗戰精神。

      (本報記者牛夢笛、董城采訪整理)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