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各地文訊 >> 抗戰勝利70周年 >> 正文
![]() |
京劇《抗金兵》劇照 本版照片均為資料照片 |
在國破家亡的災難歲月,以梅蘭芳、周信芳先生等為代表的文藝戲劇界人士以京劇為武器,借古說今,創編出許多針對抗日時局的劇目。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日本侵略中國東北。日本侵略者的猖狂野心和國民黨當局的“不抵抗政策”讓梅蘭芳預感到形勢嚴峻。為鼓舞抗戰,梅蘭芳傾注了極大的愛國熱情,在上海連續趕排《抗金兵》《生死恨》等劇目,以期振奮全國人民的抗日士氣。
關 于當年排演《抗金兵》的初衷,梅蘭芳先生曾這樣說:“‘九一八’事變后,我從北京舉家南遷,起先還沒有找到住宅,暫時寄居在滄州飯店。好些位老朋友都來看 我,我們正計劃著編一出有抗戰意義的新戲。可巧葉玉甫先生也來閑談,聽到我們的計劃,他說:‘你想刺激觀眾,大可以編梁紅玉的故事,這對當前的時事,再切 合也沒有了。’我讓他提醒了,想起老戲里本來有一出《娘子軍》,不過情節簡單,只演梁紅玉擂鼓戰金山的一段。我們不妨根據這個事實,擴充了寫一出比較完整 的新戲。葉先生主張將來的戲名就叫‘抗金兵’,大家一致贊同他的意見。”
當年此劇上演猶如一顆“精神原子彈”,鼓舞 了全民族的士氣,極大地震懾了敵人。梅蘭芳先生扮演的梁紅玉擂鼓助陣,活靈活現,出神入化,充分表現了偉大表演藝術家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操。在南京上演時, 觀眾為了看這個戲,買票的時候把售票窗口都擠壞了。在嘉興南門梅灣戲院演出時,人山人海,萬人空巷。演出結束時,有人帶頭高呼“抗戰救亡,還我河山”的口 號,聲聲震天,響徹云霄。
無論是《抗金兵》還是《生死恨》,梅蘭芳先生通過排演戲劇,有力振奮起國人抗戰必勝的民族 意志,極大鼓舞了人們誓死不當亡國奴的抗日精神。抗戰全面爆發后,梅先生更是冒著生命危險,克服生活的艱辛,蓄須明志,堅決不為日本人演戲,充分表現了偉 大表演藝術家可敬的民族氣節和崇高的愛國情操。
(本報記者殷泓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