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各地文訊 >> 抗戰勝利70周年 >> 正文
![]() |
![]() |
“陜北民歌粗獷豪放,是勞動人民長期生產、生活創造的寶貴文化遺產,是愛恨交加的歌唱。許許多多的優秀革命歌曲或 用了民歌的元素,或以民歌填詞的樣式出現,在群眾中廣為流傳,成為經典。《抗日將士出征歌》也是其中的一首佳作。”8月3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陜西省音 樂家協會主席尚飛林一談起陜北民歌和抗戰名歌,就滔滔不絕地打開了話匣子。
尚飛林說,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吳起鎮,一大批優秀的文藝工作者也從全國各地匯集到延安,投入到轟轟烈烈的抗日大潮之中。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大量的抗戰歌曲迅速流傳,形成了凝聚民心、鼓舞士氣、團結一致、奮勇殺敵的精神力量。
尚飛林介紹說,《抗日將士出征歌》是一首地地道道的陜北民歌,其曲調簡單明快,再加上進行曲的節奏,雄壯有力,恰似生命的吶喊、出膛的子彈,一經填詞就廣為流傳。
“我 翻閱了一些資料,這首作品原來名為《革命將士出征歌》,最早的記載是1937年填詞,但什么人填的詞已經無從查找,這樣的情況在延安時期比較普遍。然而可 以確定的是,這首詞一定是出自一位有較高文化素養,而且對全國抗戰形勢比較了解的人之手。”尚飛林告訴記者,從存在的幾個不同的版本可以看出,這首歌后來 在不同的革命時期,大概是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求,又進行了多次的改動、擴充,尤其是對歌詞中人物姓名的追加。但萬變不離其宗,總體的框架依然是最早的樣 式。
據尚飛林介紹,20世紀70年代初,陜西省音樂家協會主席關鶴巖率領陜西的詞曲作家赴延安采風,根據當地文藝工 作者、民間藝人提供的陜北民歌素材,分別改編、創作出了《咱們的領袖毛澤東》《山丹丹開花紅艷艷》《軍民大生產》《翻身道情》《工農齊武裝》五首民歌。這 幾首新編民歌后來傳遍大江南北,風靡全國,為陜北民歌的傳播與推廣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中的《工農齊武裝》就是《抗日將士出征歌》再一次重新填詞的作品。
“從 《革命將士出征歌》到《抗日將士出征歌》,再到《工農齊武裝》,這首陜北民歌以其樸素、大氣的旋律和寬廣、豪邁的情懷,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可以說是一首 風格獨具、久唱不衰、在不同歷史時期釋放出不同能量的經典歌曲。由此,我們也能感受到民族音樂的強大生命力。”尚飛林感慨道。
(本報記者 楊永林 張哲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