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各地文訊 >> 學習習近平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 正文
一
在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的過程中,深深感到這一講話為中國當代文藝理論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為建構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提供了指南。為什么這么說呢?至少有兩點根據:一是講話的內容為文藝理論推進有許多新歷史條件下的創新;二是在今年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了“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號召。他說:“必須高度重視理論的作用,增強理論自信和戰略定力,對經過反復實踐和比較得出的正確理論,要堅定不移堅持。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在這種統一和互動中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卑l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當然包括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因為這是局部和整體的關系。
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這里有三個關鍵詞:一是“21世紀”,一是“中國的”,一是“馬克思主義”!21世紀”指的是時代特性,“中國的”指的是民族特性,“馬克思主義”則是其本質屬性。這三個關鍵詞與“文藝學”結合起來,就決定它必將形成一個新的文論形態。這種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同以往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我認為,從聯系上講,前者是后者的一個發展;從區別上講,前者對后者是一種理論范式上的轉型。
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中國的發生發展,大體經歷了這樣三個階段:一是引進、介紹、傳播和擴散影響的階段;二是同中國革命文藝實踐逐步結合的階段;三是持續豐富這種結合并不斷增加自身特點的階段?傮w上講,這些都可看作是實現“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和文論家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貢獻是巨大的。
隨著歷史條件的變遷和文藝實踐的發展,隨著理論自信的增強和現實需求的迫切,不能不看到,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21世紀已經走到了需要由“中國化”向“中國的”轉變的拐點。套用經濟學上的一個說法,那就是我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需得從“中國制造”向進入“中國創造”階段的轉化。
瞻望文藝理論前景,要推動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發展,不能不對未來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從提法、主張和界定上都賦予新的內涵。面對此種語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無疑有著特殊的意義。文藝理論界理應跟上步伐,相應地提出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任務。這是現實的需要,也是發展的必然。因為習近平總書記的文藝講話已經昭示我們:到了新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應該實現一次理論形態上的轉型和升級。我們不僅要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文藝實踐的結合,而且要有我們自己的理論創造,有真正屬于我們“中國的”東西。這里“中國化”與“中國的”雖一字之差,但它在理論層次上、在創造性的含量上是不同的!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應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中國的一次新的飛躍。
二
“隨著自然科學領域中每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唯物主義也必然要改變自己的形式”。文藝理論也不例外!榜R克思主義一定要向前發展,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不能停滯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沒有生命力了!薄榜R克思這些老祖宗的書,必須讀,他們的基本原理必須遵守,這是第一。但是,任何國家的共產黨,任何國家的思想界,都要創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產生自己的理論家,來為當前的政治服務,單靠老祖宗是不行的!边M入21世紀,我們更應當有這種抱負、這種能力、這種豪邁的勇氣和境界。
進入新世紀之后,時代確乎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依托社會實踐和歷史轉型的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面臨著再次“綜合創新”的使命。在這種時代條件和背景下,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要善于總結經驗教訓,勇于走出陰霾低谷,站到歷史潮頭和理論前沿,創造出真正呼應時代、表達精神訴求、凝聚審美理想和崇高信念的文論系統,在理論發展的各個鏈條和環節上注入中國元素,提出更多帶有民族主體性的命題、范疇和概念,這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我們已經看清了這些年文論走過的道路的曲折和泥濘,文論建設已經到了擺脫跟著西方文論跑、變成人家學說的摹仿者和膜拜者的時候了,已經到了拋棄貶損和排斥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本民族文論學說、認定只有走“西化”之路才行得通的時候了。為了改變文論觀念和價值意識大面積傾斜的狀況,我們理應在學習前人和外國人長處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構建我們自己的、符合馬克思主義精神的文藝理論。
通觀人類文藝思想史,沒有哪個國家的文藝理論是通過依賴外國學說、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地實現自身強大和振興的。站在21世紀的地平線上,中國文藝理論界只要秉持自信心,具備理論定力,堅持走自己的路,把握世界潮流,增創自身優勢,在中外文論的碰撞和互動中,下決心改變西方現當代文論的“稱霸”和“統治”地位,我們就一定能走在世界文藝理論建設的前面。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從來都是在直面問題中展開自己的畫卷的。問題導向和科學思維、全局視野和戰略眼光、立足實際和堅定信念、提升經驗和針對難題,這些都是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帶給我們的精神營養!袄碚撛谝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焙翢o疑問,習近平總書記文藝講話的許多論點,都是從廣大文藝工作者的關切、需要和期盼中催生出來的,都是為推動解決文藝領域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煉出來的。正是從對文藝核心問題的深掘和拓展中,倒逼出一個個關乎文藝創作規律的具體問題,層層遞進地展開了理論探索。因之,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對發展我國馬克思主義文藝學具有明確戰略方向、規劃重點領域、確認主攻目標、制定前行路經的全局性意義。
三
通過文本分析,可以進一步證明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對構建“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理論價值。
“正確的理論必須結合具體情況并根據現存條件加以闡明和發揮”。我們必須使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其每一表現中帶有中國的特性。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充分體現了這個原則。它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高度來強調文藝的“不可替代”作用,認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這就給我國文藝理論建設鋪展了新的背景和底色。講話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從這樣的高度認識文藝的地位和作用,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同時又“必須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努力創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边@就在功能和價值觀領域提出了步入新世紀才面臨的課題。
“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绷暯娇倳泴Α吧鐣髁x文藝”概念的重申,對其本質的界定,有著鮮明的針對性。這種界定,不僅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文藝觀,而且對當代文藝的人民性做了新的揭示。從馬克思主義文藝發展史角度考察,集中從“以人民為中心”的內核來探討社會主義文藝的本質特征,探討社會主義文藝的實現方式和路徑,這種理念給建構中國新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開拓了無限的空間。譬如,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理論上如何去界說這個“中心”,在題材和素材上有何約束和要求,其“導向”功能怎么體現,這些都有必要從學理上加以闡明;又如,以往的文藝理論習慣稱“生活是文藝創作的唯一源泉”,但此次習近平總書記講“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這兩者是什么關系,也需要給予理論上的有力闡發。
尤其值得重視的是,講話鮮明地指出了“能不能搞出優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于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這種觀點,把作品優劣同對人民態度關聯起來考察,張揚了唯物史觀見解。講話指出“文藝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須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對人民,要愛得真摯、愛得徹底、愛得持久”!拔乃噭撟鞣椒ㄓ幸话贄l、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這些表述,充滿了感情和智慧,充滿了辯證法,在理論上是個創造。
講話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對中華美學精神的弘揚,也極大地增添了文論的“中國的”元素和精神內涵。 這不僅出色解決了文藝理論上批判與繼承的關系,而且為未來的文論建設創造性地鋪設了一塊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堅持洋為中用、開拓創新,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我們文藝才能更好發展繁榮起來!痹谶@個意義上,“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很可能形成一種更加科學系統的模式。
四
習近平總書記的文藝講話中有許多新穎的提法。如“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文藝家要有“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講品位,重藝德,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文藝工作者應當“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文藝作品要“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里的清風一樣,能夠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能夠掃除頹廢萎靡之風”;文藝要“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等等。這股清新的文風,讓我們感受到馬克思主義文論的生命力。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文藝的發展,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要創造出新格局和新面貌這是必然的。而要創造出新格局和新面貌,勢必就要認識市場經濟條件下文藝產生的機制性特點和結構性矛盾。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直面這些問題,分析了諸多負面現象,把馬克思的“藝術生產”理論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極大地增強了馬克思主義文藝學說的威力。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評論工作,提出要“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這對構建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提供了新的準繩和信息!靶叛鲋馈、“崇高之美”、“文質之美”、“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美的發現”、“美的創造”、“審美追求”、“文質兼美”等等,這些詞匯和概念不僅使文藝理論增添了誘人的光彩,而且也預示著未來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美學之間適度融合的可能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這在文藝理論建設上,同樣是如此。建構和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一方面要對實踐證明正確的理論堅定不移地堅持,另一方面要靠實踐來衡量和檢驗。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創新需求,是要靠破解實際的文藝問題來促進和推動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有很強的實踐功能,一旦被群眾和文藝工作者所掌握,就會變成強大的精神力量。因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要發展和創新,就要敏銳地發現新問題、分析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切實增強理論的現實感和針對性,努力解決紛繁復雜的文藝實踐中那些帶根本性、長遠性、關鍵性的問題,這樣才能“接地氣”。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給我們的又一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