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作家袁靜、魯藜百年誕辰的日子。日前,天津市作協、天津市文聯、中老年時報社舉辦“紀念袁靜魯藜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天津市作協主席趙玫、黨組副書記萬鏡明,天津市文聯主席陳洪、黨組書記寇士愷,中老年時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張玲等近百人參加活動。大家共同回憶和緬懷了兩位老作家從事文學創作的歷程和生活經歷,并就繼承和發揚兩位老作家的文學藝術傳統發表了觀點。傳記文學《袁靜與趙梅生》《泥土的靈魂》首發儀式也同日舉行。
袁靜曾任天津市文聯、中國作協天津分會副主席,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1946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新兒女英雄傳》(合作)、《怪人木羅漢》(合作)、《紅色交通線》等。與會者認為,袁靜早年放棄優越的生活,堅持在白區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為民族解放事業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她在邊區創作的秧歌劇、秦腔劇本等作品,因緊貼時代而廣受好評。晚年她主要從事兒童文學創作,有中篇小說《李大虎和小刺猬》《芳芳和湯姆》,以及科普童話集《眾英雄和小搗蛋》等10余部作品出版,其與秦文虎共同創作的電視劇《精豆子外傳》播出后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袁靜當年曾擔任過輔導員的和平區岳陽道小學校長王希平,還回憶了晚年袁靜投身青少年教育事業的情景。
魯藜1936年參加左聯,1938年入延安抗大學習,曾任天津市文學工作者協會主席、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中國作協天津分會副主席等,著有詩集《醒來的時候》《時間的歌》《天青集》《山》《魯藜詩選》、短篇小說集《槍》等。座談會上,與會者談到,魯藜作為“七月詩派”的詩人,他的詩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為海內外廣大讀者所喜愛。
袁靜之子婁向明和魯藜之子王麥夏代表家屬參加了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