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書店閱讀區座無虛席。 本報通訊員 許琳攝 |
![]() |
夜間先鋒書店的讀者。 本報通訊員 許琳攝 |
繼北京三聯韜奮書店24小時營業后,全國各地多家書店也相繼延長營業時間。作為一家民營書店,南京先鋒書店自6月 14日起延長營業時間至凌晨零點,并推出“午夜文學”“午夜視覺”“午夜行走”等主題文化活動。有人質疑,一家民營書店延時,是為了賺更多的錢,還是為了 給讀者留盞燈?如何在保證經濟利益的同時,做到社會效益最大化?午夜活動模式是否可以在實體書店推廣?對此,記者夜訪南京先鋒書店。
為熱愛閱讀的人留一盞燈
埋首書海的讀者徜徉在閱讀之中;抱著吉他的流浪歌手盡情唱著屬于自己的歌;拖著行李的旅人若有所思地走走停停……6月14日,南京先鋒書店 零點打烊的首個夜晚,牽動著每一位來訪者的心。書店創始人錢小華告訴記者,延長的兩個小時里,賺了1800多元,其中賣書賺了630多元,咖啡和文化創意 產品賣了1170多元。對于一個有17名員工的先鋒書店來說,這個數額并不多,但錢小華已經很滿足。他說,為熱愛閱讀的人留盞燈,是先鋒書店延時營業的初 衷。
晚上十點多,書店的咖啡館仍坐著不少讀者。在午夜活動現場,已經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環城七十里》音樂電影分享會氣氛依舊熱烈,不時傳出陣 陣掌聲。特意從安徽銅陵趕來的讀者朱立莉說:“早就聽說過南京先鋒書店了,今天在這里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聽音樂、看電影、聊人生,實在是一個幸福的夏 夜。”
家住三牌樓的周璇是先鋒書店的常客,她偏愛文學、勵志類的書籍,“這里比家里更有閱讀氛圍,現在營業時間延長,我就能多看一會兒了。”
會員價、抽獎、換購,先鋒書店為前來夜讀的讀者提供了特別的優惠。“午夜運營最讓我們激動的不是營業額的多少,而是讀者們不變的熱情。”南京先鋒書店五臺山店店長李明江說。
晚上11點,書店里仍然有121位讀者,大多是年輕人。不知名的藤蔓環繞著昏黃的燈光,芬芳的書香和醇厚的咖啡香撲鼻而來,當凌晨漸漸來臨,“先鋒書店”四個大字在夜色中明亮如初。
勇氣之外更需要實力支撐
在實體書店生存堪憂的今天,很多書店維持日間經營都捉襟見肘,先鋒書店哪兒來的底氣零點不打烊?
“勇氣之外更需要實力的支撐。”錢小華自信地說,先鋒書店歷來注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平衡,在肩負社會責任的同時,“先鋒”探索出了一條 轉型的新路,由單純的販售式傳統書店模式轉換為以文化企業自身的創新提升、生產高附加值文化產品和創意產業升級的新型書業模式。“書店的營業利潤像滾雪球 一樣越變越大,這也為深夜運營創造了條件。”錢小華說。
“在這樣一個數據化、信息化的年代,人們適應了快速的淺閱讀,先鋒就是想把讀者拉回紙質書籍的閱讀中,讓白天忙于工作的愛書人在書的海洋中尋找自我的力量。”錢小華說。他認為,今年首次將倡導全民閱讀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這為書店深夜運營提供了強大動力。
“深夜書房”是否值得推廣?
在全國,書店運營至午夜已不是新鮮事,有些地方甚至出現扎堆深夜經營的現象,擔憂之聲也隨之而來,深夜運營是否是實體書店扭轉形式的有效途徑?當這股新鮮勁兒過去后,又有多少書店能長久堅持?
從事媒體工作的周穎為“深夜書房”點贊:“這讓我們年輕人的‘夜生活’多了一種選擇,而且這種選擇是積極向上的,在這種‘深夜書房’氛圍下,必將有越來越多的人把閱讀作為常態化的生活方式。”
“實體書店的形式扭轉還是需要依靠產業的升級與轉型,在于為讀者營造一種具有人文關懷和詩意之美的閱讀體驗空間,而深夜運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錢小華說,“一切跟著讀者走”是先鋒18年來不變的信條,只要讀者歡迎,先鋒會將這種模式延續下去。
那么,這種“深夜書房”的模式是否值得推廣?
南京大學教授王運來表示,“深夜書房”模式承載著更多的社會責任,是值得推廣的。“一個城市有沒有文化內涵,不是看它夜晚的娛樂消費多么前 衛時尚,而更應該關注文化消費在夜生活中的分量。像南京這樣文化韻味濃厚的城市,更應該有這樣一個精神家園。”對于書店該如何權衡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王 運來認為,兩者應該兼顧,公益也是利益,很多人在談公益的時候很避諱利益,其實這應該是相輔相成的,當夜讀模式形成了品牌效應,經濟效益便會隨之而來。
“一座城市夜生活的狀態、夜間消費的能力是衡量書店是否適合深夜運營的重要因素。‘深夜書房’這種模式值得肯定,但是書店不應盲目跟風。”南京新華書店總經理陳建國認為,像北京、上海、廣州等這種人流量大,夜生活豐富的城市,更適合有實力的書店進行深夜運營。
也有專家認為,“深夜書房”可以促使人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升一座城市的精神氣質,從這個角度上說,它值得推廣。但是,考慮到當下 實體書店的運營現狀,政府不妨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并引導書店自己“造血”,讓更多書店加入到“夜營”的行列中。(本報記者 鄭晉鳴 本報通訊 員 許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