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新聞 >> 各地文訊 >> 正文

    第三屆“朱自清散文獎”頒獎典禮在揚州舉行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4月28日21:55 來源:揚州晚報

    點擊進入下一頁

    嘉賓游覽七河八島。司新利 張卓君 攝

      26日,由中國作協《人民文學》雜志社、揚州市委宣傳部主辦,揚州報業傳媒集團、揚州市文聯、揚州園林局分別承辦和協辦的第三屆“朱自清散文獎”頒獎典禮在揚州舉行,讓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揚州,聚焦到散文。

      在散文由“貴族寫作”到“全民寫作”的今天,散文的創作狀況如何?朱自清散文獎走過六年,成功舉辦到第三屆,對當代散文創作、揚州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昨天,記者再次專訪了部分評委。

      1

      “散文時代”來臨

      當今散文寫作返璞歸真

      “散文是最大眾化的文學,一般人都會寫散文,寫的人也越來越多,形成一種萬紫千紅、生機蓬勃的局面,甚至有人稱‘散文的時代’來臨。”原中國作 家協會黨組副書記、現中國散文學會會長王巨才說,在各種文學體裁中,詩歌和小說等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技巧,散文的技巧積淀明顯偏少,因此散文 逐漸由“貴族寫作”演變到今天“全民寫作”。

      在《人民文學》雜志主編施戰軍眼里,散文是一種真性情的文體。“本來散文就是一個最自由的、在知識界寫作界范圍最廣的寫作題材,從古至今都是如 此。散文是自發性的行為,這種題材是最展示作者自己的,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會在里面顯現無遺;尤其是你的詩心、文心等等,都會在散文中,展 現最強烈最集中也是最隨意。所以,散文這樣最自由的文體,能檢驗一個寫作者的心地、情懷、情感,包括他為人處世的一些原則,尤其能展現出他寫作的能力。”

      王巨才認為,從當今散文寫作的隊伍來看,既有像賀捷生一樣有資歷、堅持寫作的老作家,也出現了一大批像祝勇這樣很有才氣、潛力的年輕作家。“散 文與其他文學樣式一樣,除了有描寫現實生活、給人溫暖、弘揚時代主旋律的作品以外,也存在一批比較自我、專注寫一些小情感題材的作品,它們同樣深受讀者喜 歡。”

      施戰軍認為,當今散文寫作的隊伍有點像朱自清那個年代。“朱自清也不是一個專門的散文家,他還是學者、詩人等等;寫了散文這類文字,慢慢地,他 也成為散文大家了,今天也是這樣的狀態。例如,張煒主要寫小說,馬未都以文物收藏為主,這些人寫作帶有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特點,恰恰這就是散文的真諦。散 文是自由寫作的文體,是從內心里發出的,完全是境界中的人寫出來的文字。今天從他們身上,能夠看出這種氛圍,說明我們的散文回到了散文真正應該走的那條路 上去了。”

      2

      朱自清散文獎感召力強

      助推揚州打造世界名城

      一轉眼,朱自清散文獎已走過6年,成功舉辦三屆。見證了朱自清散文獎從孕育到茁壯成長這一過程的王巨才說:“因為它是以朱自清名義設立的獎項,所以有很強的感召力和號召力。”

      王巨才表示,朱自清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同時也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朱自清在家鄉揚州生活、求學、任教長達16年,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都深深刻 上了揚州印記,同時,揚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人杰地靈,人才輩出。“朱自清的這種精神,不僅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也影響了揚州這座城市。”

      “揚州正在打造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提出這樣的建設目標,可謂高瞻遠矚。”王巨才說,“作為一座即將建城2500年的城市,揚州是歷史上非常繁華的地方,也是文人雅士非常向往的地方。揚州流淌在詩詞里,著名詩篇的作者幾乎沒有沒有來過揚州的。”

      王巨才表示,宋代明清時期,揚州就是一座很開放的城市,是世界上很有名的地方。“現在,揚州打造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是思路的進一步擴展,眼光的 進一步拓寬。”除了全套的規劃,他認為,可經常舉辦像朱自清散文獎這樣有吸引力、社會影響力、覆蓋面廣的文化藝術活動。“文化藝術活動最有吸引力、傳播 力,最容易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大家都愿意參加,都很向往。”

      王巨才認為,朱自清散文獎的影響力將越來越深遠,對揚州來說也是弘揚揚州文化精神的一次提升。“就像馬未都說的那樣,‘揚州’、‘朱自清’、 ‘散文’三個詞絕配,通過舉辦這個獎項,讓更多的人不僅對揚州這座城市加深印象,同時對朱自清、對散文都有深遠的意義。”從這一點來看,朱自清必將成為揚 州打造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助推器。

      現場側記

      部分評委領略“七河八島”風光——

      運河明珠 文人福地

      綠色真是太養眼了

      昨日上午,參加第三屆“朱自清散文獎”頒獎典禮的部分評委來到茱萸灣風景區。潔白如玉的瓊花、蔥郁茂盛的千茱林、珍奇的野生動物,以及秀美的“七河八島”風光,讓他們心曠神怡,連連稱贊。

      綠色真是太養眼了

      觀光車在一條通向公園深處的羊腸小道上徐徐前行,雨珠聚成的霧氣縈繞在林中;鶴鳴湖邊,翠綠叢中,幾只潔白的丹頂鶴傲然地佇立。遠處,游人隱隱約約,亭閣若隱若現;道路兩旁,各種花卉爭奇斗艷,樹木高低錯落。

      “你看,這瓊花開得真好看,潔白無瑕。”曹雪萍驚奇地說。

      邱華棟感嘆:“這里的綠色真是太養眼了,我感覺要醉氧了。”他還即興作了一句“醉心田,養我眼”的打油詩。

      激發文人創作靈感

      登上游艇,飽覽運河風光。寧小齡不由說:“揚州是京杭大運河的發端,雖然歷盡遷徙,但今天還是一眼看不到邊際,真是太神奇了。”

      “運河明珠,文人的福地”。離船上岸進入聚鳳島,在濃密的樹林里,年過七旬的王巨才走在最前列,沒幾步便停下來,對著沿途的花花草草拍個不停。 “我要把今天看到的美景拍下來,給北京的朋友看。他們一定不會想到,這是揚州;沒想到揚州還有這么一塊原生態的地方,真是美極了。”

      陪在王巨才旁邊的李平也附和道,前幾次來揚州都太匆忙,像這么美的地方應該早點來。

      同樣有這種感覺的還有邱華棟。他說:“這里給人一種古樸、清秀的感覺,和揚州的文化相得益彰。這里不僅僅是個旅游點,更是一個文化點,會激發文人的創作靈感。”

      一圈逛下來,評委們流連忘返,意猶未盡。“要不是時間緊,真想在這里住下來。”王巨才笑著說,“我是一個從來都不運動的人,來揚州這兩天,我每天都會早晚各抽出一個小時出來走走,真是太棒了。這是生活在北方的人,很難體會的。”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