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協新聞 >> 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 正文

    用評獎新風促新人新作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9月24日08:52 來源:中國作家網 李墨波

      2013年夏,一群文學界的作家、評論家在八大處集結,他們來自四面八方,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他們的相聚擔負著近乎神圣的任務:評 選出近年來中國最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從7月8日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評委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始,整個評獎持續12天,在這12天里,原則上不允許評 委請假,其他一切事務都推掉了,大家在這相對封閉的環境中,不受外界干擾,專心致志只為評獎。

      整個評選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多輪投票,日程安排有條不紊,緊張而高效。白天,評委們通常待在房間里埋頭看書,463部參評作品,分到每個評委都 是一大堆,等身的書籍擺在那里實在是一個不小的工作量。逢著投票的日子,大家會到會議室中,對閱讀過的作品表達評審意見,討論藝術得失,然后比較權衡,投 出慎重的一票。會議室里評委們暢所欲言,全無顧忌,什么都可以討論,有時候為著一個學術問題,會有針鋒相對的爭論,氣氛頓時緊張,忽而某個評委一句玩笑, 眾人皆笑,氣氛隨之輕松。最終會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彼此達成共識。

      白天辛苦看書,晚上就到評獎駐地對面的八大處公園爬山。晚飯過后,三五成群,向山頂進發。夕陽西下,八大處的大山更顯靜謐。深山藏古寺,聞聲有人來。山路上相遇,打個招呼,愉快地聊會兒天,偶有爭論,細聽也都是因為兒童文學。

      經過12天緊張而愉快的評選,7月19日,20部獲獎作品新鮮出爐,評委們交上了自己的答卷。令他們欣慰的是,評選結果獲得大家的認可,很多人 為這份答卷打出高分。在評獎之初評委名單公布的時候,樊發稼先生就“喜從心生”,連夜寫下文章,對此次的評委陣容和設置褒獎有加。相信持贊許態度的不止樊 發稼先生一人,類似的亮點其實還有很多。梳理這次評獎,我們看到從評審機制到評委構成再到獲獎陣容都亮點紛呈,呈現出諸多新意。

      一曰新機制。此次評獎相較于以往有較大的改革。評獎延續了茅獎、魯獎以及駿馬獎等幾大文學獎的改革精神,并且汲取了這些評獎中的成功經驗。大評 委制、初評終評一貫制、實名制等在以往幾次評獎中經過檢驗的評選機制都被運用在此次評獎中。本屆評委會一共28名評委,比往屆評委要多出很多,他們自始至 終貫穿評獎全過程,保證了評選的統一和穩定。他們全部實名投票,整個過程在紀律監察組和公證處的監督下進行,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科學的機制,嚴格的紀 律,守護了兒童文學一方凈土。

      二曰新評委。與往屆評獎不同的是,此次評獎的評委中有超過一半的非兒童文學界評委,這樣的比例構成,亦足以稱道。吸納更多的非兒童文學界評委, 既是組織者本意,以求給評獎帶來一種開放包容的品格,同時又是客觀所限,許多兒童文學界的作家、評論家因為有作品參評,所以無法進入評委會。從結果來看, 這樣的設置給評獎、給兒童文學都帶來新意和活力,彼此的溝通和交流,將有助于兒童文學拓寬視野、豐富自身,同時兒童文學也會被更多人熟知和了解,這對于兒 童文學的繁榮發展不無裨益。

      三曰新面貌。新的機制新的評委,必然催生出兒童文學的新面貌,這從獲獎作家的陣容上也有所體現。此次共有20名作家獲獎,其中第一次獲獎的作家 有16人之多,可以說作家隊伍煥然一新。不僅僅是隊伍新,此次評獎所呈現出來的新的藝術風格、新的題材開拓,以及新觀念、新課題都令評委們津津樂道。所有 這些都反映出兒童文學近些年來的迅猛發展和長足進步。

      四曰新風氣。獎掖扶持新人,讓新一代的作家站到舞臺中央來是很多前輩作家的共識。在評獎開始之前,金波先生給中國作協黨組寫信,提出退出評獎。 他在信中說,這些年中國的兒童文學創作空前繁榮,特別是中青年作家創作了大量優秀的作品。他認為自己的作品“沒有超越自己以前獲獎的作品,還有許多值得進 一步修改推敲的地方,所以決定不參加評獎”。金波先生從事文學創作半個多世紀,成績有目共睹,這樣的說法實為謙辭,他是想將機會讓給更多的中青年作家。先 生之舉,高風亮節,其心可嘉,其意可敬。他的這種精神也感動了評委,整個評獎過程都充溢著公正無私的風氣。

      對兒童文學作家們來說,評獎是一次大考,也是一次收獲,評獎結束,他們將重新踏上征程,埋頭耕耘,期待下一個收獲的季節。

     評委會第一次全體會議    計票工作在紀律監察組和公證員的監督下進行                  評委會第一次全體會議                計票工作在紀律監察組和公證員的監督下進行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