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說曾經是中國當代文學最重要的文類之一,很多著名的作者最開始都是靠中篇小說起家,誕生了很多優秀的作品,比如莫言《透明的紅蘿卜》、余華《現實一種》、蘇童《妻妾成群》、格非《褐色鳥群》、王小波《黃金時代》等。
近日,豆瓣閱讀啟動首屆征文大賽,“復興中篇”成為本屆征文大賽“小說組”的主題。
“豆瓣閱讀上線以來就是以中等篇幅的作品為主,其中很多作品都獲得了讀者的青睞。在電子閱讀時代,幾萬字的作品也非常適合發布和閱讀。我們希望借此比賽,喚起廣大作者、讀者對中篇小說的重視,發掘更多優秀的中篇作品。”豆瓣閱讀征文大賽方面表示。
17萬獎金征文
據介紹,第一屆豆瓣閱讀征文大賽分“小說組”和“非虛構組”,參賽者可任選一組進行創作。不管是專業作者,還是希望從豆瓣閱讀開始自己寫作的新人,都歡迎來參加。
“小說組”要求參賽作品為單篇完整的中篇小說;“非虛構組”為主題創作,參賽者需從“我的田野”、“我的歷史”、“我的職業”、“我的愛好”四個主題中任選其一創作。參賽作品須是2-5萬字的中篇作品。
據介紹,“小說組”與“非虛構組”分別設首獎2名,獎金各3萬元;分別設優秀獎5名,獎金各5千元。獎金總額達到17萬。入圍作品將以電子版形式在豆瓣閱讀售賣,作者獲得70%的銷售分成。入圍的作者還將獲得200元豆瓣閱讀禮券。
征文至2013年11月15日截止,期限三個月。所有參賽作品由豆瓣閱讀編輯部進行初審,以豆瓣閱讀上架的一般標準挑選入圍作品。
“最終獲獎作品將從入圍作品中產生。我們將綜合編輯與評審意見,并參考讀者評論,評選出首獎、優秀獎。”
掀起“復興中篇”運動
小說組的口號為“復興中篇”,要求參賽作品為2-5萬字、單篇完整的中篇小說。
中篇小說曾經是中國當代文學最重要的文類之一,很多著名的作者最開始都是靠中篇小說起家,誕生了很多優秀的作品,比如莫言《透明的紅蘿卜》、余華《現實一種》、蘇童《妻妾成群》、格非《褐色鳥群》、王小波《黃金時代》等。
豆瓣閱讀上線以來就是以中等篇幅的作品為主,其中很多作品都獲得了讀者的青睞。在電子閱讀時代,幾萬字的作品也非常適合發布和閱讀。我們希望借此比賽,喚起廣大作者、讀者對中篇小說的重視,發掘更多優秀的中篇作品。
重視非虛構寫作
近年來隨著媒介生態的演進和文學觀念的變革,“非虛構寫作”逐漸興起,為當代中文寫作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非虛構”,顧名思義,是和強調“主觀藝術創作”的“虛構”相對的概念。“非虛構”突出以現實元素為背景,淡化了文學和紀實題材的嚴格界限,同時也廣泛吸收了社會學、歷史學、人類學等其他領域的方法論及問題意識。近幾年的非虛構寫作領域佳作輩出,其中既有梁鴻《中國在梁莊》、蕭相風《詞典:南方工業生活》、慕容雪村《中國,少了一味藥》這樣關涉宏大題材的作品;也有像土摩托《關于音樂的記憶碎片》這樣自身文化情感的表達;更出現了美國人何偉的非虛構作品“中國三部曲”(《尋路中國》、《江城》、《甲骨文》)這樣的優秀作品。
豆瓣閱讀已上架的作品中,非虛構類也占有重要位置,這些作品題材豐富、內容多元,深受廣大讀者喜愛。這其中包括強調寫作積極介入生活、強調作品社會性的紀實類作品(李申《在富士康》、宋燕《編輯部的雞毛》);密切聯系都市社會現象的隨筆專欄類作品(連岳《i問連岳》、李靜睿《枕邊書》);突出個體生活經驗、反映獨特趣味的現實題材作品(米周《南下打工記》);輕松易讀的生活類作品(丁小云《七天治愈拖延癥》和《論文藝女青女如何培養女王氣場》、吉井忍《四季便當》系列)等。
非虛構組的口號為“我的非虛構寫作”。主辦方介紹說,與小說創作相比,非虛構作品更看重的是生活經驗和觀察力。只要有經歷,有想法,愿意總結,任何人都可以成為非虛構作者。
“口號中的“我”就是在強調這種真實的個體經驗;同時,對很多作者來說,非虛構寫作相對陌生,我們希望你以豆瓣閱讀為起點,開始自己的非虛構寫作。”
“非虛構組”參賽者需從“我的田野”、“我的歷史”、“我的職業”、“我的愛好”四個主題中任選其一創作。參賽作品須是2-5萬字的中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