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筆記》劇照 可可 攝
故事簡介
五十年前,吳邪的爺爺挖到了一部戰國帛書,殘書中記載了一個奇特的戰國古墓位置。五十年后,吳邪在先人筆記中發現了這個秘密,隨即與吳三省、潘 子、張起靈等前去尋寶,在這個傳說為戰國時期魯殤王的墓中,他們遭遇了一連串詭異事物,歷經千辛萬苦逃出,而戰國帛書帶來的古老秘密僅僅浮出了冰山一角。 劇作令觀眾對中國古代文化產生興趣。
改編自南派三叔小說,由錦輝旗下上海創·戲劇工作室打造的話劇《盜墓筆記》上演以來,現有場次門票早已售空,成為今年話劇舞臺至今最炙手可熱也最富有爭議的作品。導演劉方祺坦言票房成功離不開南派三叔數量巨大的讀者粉絲對《盜墓筆記》舞臺化的期待。
植入潮流笑點
《盜墓筆記》話劇由五十年前狗五爺盜出戰國帛書開篇,烘托了盜墓現場驚悚詭譎的氣氛,令人不禁屏住呼吸。然而演完五十年前的往事,舞臺風格隨之 一變,原來先前種種都是吳邪為了生意而請人表演的一出戲,吳邪更是因為拖欠演員工資,被雇來的演員拿走擺設家具。觀眾恍然大悟,全場哄堂大笑。
《盜墓筆記》話劇在原作基礎上加入了諸多惡搞元素,話劇開始就植入了發微信的三叔、“我和我的小伙伴們都驚呆了”等時興的搞笑元素,吳邪貫穿全 劇的“我是要成為盜墓王的男人”更是令人捧腹大笑。然而仍有一些“小伙伴”們在“驚呆”之余不以為然。“盜墓筆記開始的年代還沒有微信,這是BUG(漏 洞)吧。”有網友如此說。一些觀眾認為這些改編雖然帶來了“笑點”,但有脫離原著,刻意惡搞之嫌。
細節仍將改進
以華麗大氣又變幻莫測的舞臺效果營造出原著詭異驚悚的氣氛,以逼真的特效和特技表現出眾多妖魔鬼怪,達到“裸眼3D”的視覺效果,是《盜墓筆 記》話劇的一大賣點。導演劉方祺介紹說,此次盜墓話劇以特效電影為制作標準,力爭多媒體展示方式、特技服裝、特技演員技能的逼真。
但仍然有一些原著粉絲提出了不滿意的地方,例如被粉絲詬病“不原版”的黑金古刀,就因為需要被演員在臺上揮舞,重量受到限制,因而稍許顯得單 薄。劉方祺表示,此次盜墓話劇是實驗性的作品,必然不完美,還有許多需要改進之處。小說和話劇表現形式不同,話劇不可避免會受到一些條件約束。今后劇組還 將依托原著不斷改進表現效果,爭取更加逼真還原粉絲心目中的《盜墓筆記》。
“借位只是玩笑”
《盜墓筆記》主角吳邪和“小哥”張起靈之間的互動和羈絆是原著中一條重要線索,更是擁有大批特定粉絲,每每吳邪與“小哥”有所互動時,場內掌聲 總是尤其熱烈。劇末吳邪在鬼柏前呼喚“小哥”時更是全場掌聲雷動,多名觀眾起立鼓掌尖叫。先前演出謝幕時“小哥”和吳邪開玩笑地將臉湊近對方,以扇子遮臉 借位,在引發粉絲尖叫的同時又引發“重互動而輕劇情”的爭議。
不過在劉方祺看來,盜墓話劇并沒有過度地把重點放在這條線上。“借位只是個玩笑”,他表示,“這次的盜墓話劇135分鐘里,吳邪和張起靈真正的 交集總共不過5分鐘左右,實在不能算多。不同粉絲的關注點不一樣,有些觀眾最期待的就是這兩個人的互動,所以在網上討論時會放大這些部分。但是我們沒有刻 意表現這個。”未來盜墓話劇也會側重于原著劇情的表現。“我們肯定還是要從劇作的角度出發,揭開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與神秘。”實習生 柳安琪 本報記者 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