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家動態 >> 正文

    王鳳英:軍旅報告文學作家的藝術行進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7月02日10:00 來源:中國作家網 王鳳英
    青年作家王鳳英發言青年作家王鳳英發言

      軍旅報告文學在真正獨立發展的當代,如何寫,寫得如何,正成為更多的寫作者思考并試圖踐行的自覺意識。從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劉白羽《龍煙村紀事》到李鳴生“航天六部曲”,作家已將最初的新聞通訊漸變為和文學表現手段水乳交融的藝術行進標簽,成為一種富有自我特性的文體形式,差不多和同時期的軍旅小說并駕齊驅,甚至更具有受重視和歡迎的先天條件。作家寫作也從僅為個人行為的普遍認知上升到能夠為部隊官兵提供正能量的前所未有的高度,其輻射到的空間意義和社會影響力決非想像力可以企及。

      當然,軍旅報告文學的優勢明顯,作家的優勢明顯,后者所具有的優勢更甚。軍隊一大批新聞工作者受到的特殊的鍛煉方式和強度,使其獨具政治敏銳性、思想概括力和下馬草軍書的功夫,而采訪涉足之處往往更能搶占先機,有價值的熱點聚焦和重大事件的開放幅度,均使軍旅報告文學作家具有身份上的優越性,這些先天因素如果有深入細致的采訪、快速犀利地反映現實、深入思索的潛水作業和有深厚文學修養的成熟作家們更濃的個人情感的積極加盟,而不僅僅以敏捷的心靈和身手感應和快速反映。那么,軍旅報告文學必會淡化其新聞色彩、深化其歷史底蘊、強化其文化含量,使報告文學保持其文化底蘊和人文精神內涵,顯示軍旅報告文學作家超越軍旅、超越現實,走向深遠的創作時空的可能性。基于此,軍旅報告文學要有自己的調整,作家們也要有自己的調整,以更適合的生長方式表達思想情感,這是靈魂,不可缺席的靈魂。作家需要具有文體創新自覺和藝術把握題材的意識,如近年多發的抗震救災、抗洪救災、反恐維穩等這些非戰爭軍事行動,作家的筆墨鋪寫與部隊官兵的出色表現相比,并不能成比例,甚至,令人無法確信那些英勇、那些高尚,甚至那些死亡,是否真實,作家拼命展示的真實全然或部分被“演”的質疑所替代。這樣,作家會委屈、會失望、會憤怒,但很少有人會反省自己,在表現這些感人場面和事件時是否細膩關注人的感情世界呢?關注的方式是否發生了問題?這些問題形成是否與作家的文學修養有關呢?把真實的事件寫假很容易,而把真實的還原其真實,也就是讓人有現場感,是一件不易實現的事情,這和藝術反映有關。當所有的筆墨對準一個場景的時候提供的反而不再是真實,更像是使足了勁的扭腰送胯;當筆墨變成不吝美好詞匯加諸一個人物身上時,這個人物已被高高舉起狠狠摔下了,他所做的,是表演,他所說的,或者是政治思想語流的冷酷堆積,或者背誦著不接地氣的非人類語言。

      有人說,真高尚是不用表白的,而且真到極致了也就無從表白了。軍隊已不是昨天的軍隊,士兵已不是昨天的士兵,戰爭已不是昨天的戰爭。軍旅報告文學的發展方式肯定也不再是昨天的路數。它必須離官兵內心的情感更近一點、再近一點,離藝術行進更近一點。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