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飽滿的激情開拓抗戰題材文學創作新境界
——抗戰題材重點扶持項目創作研討會在京召開
2013年5月30、31日,由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辦公室、總政宣傳部藝術局、中國作協軍事文學委員會主辦、解放軍出版社協辦的“抗戰題材重點扶持項目創作研討會”在京召開。
為激勵抗戰題材文學創作,迎接和慶祝抗日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項目特設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專項,吸引了各界作家的積極參與。李西岳的《血地》、馬泰泉的《生死界》、海飛的《回家》、簡寧的《水吼》、郝煒的《雪崩》、劉強、解永敏的《盤踞》、王劍冰的《天大地大》、何頓的《黃埔四期》、楊樹的《決戰東寧》、李駿虎的《中國戰場之共赴國難》、王秀梅的《一九三八年的鐵》等長篇小說,彭荊風的報告文學《旌旗萬里》,張笑天的《白山黑水》、劉俊杰的《帝國陰謀》和孫昱瑩的《雪地金達萊》等電視劇劇本,已入選2012年度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項目。這些抗戰題材選題的作者大多創作功底厚實,有較豐富的創作經驗,并為完成創作進行了較扎實的積累,一些作者已完成了選題。
研討會就當下的抗戰題材寫作的現狀、今后走向以及2012年中國作協抗戰題材重點扶持作品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與會專家認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優秀抗戰題材長篇小說在思想深度和藝術水準等方面均取得了尤其引人注目的成就,所積累的優良傳統需要我們大力繼承和發揚。當前的抗戰題材寫作在思想認識、敘述方式、文學觀念、史料挖掘、歷史意識以及現實觀照等方面均需要不斷有所突破,應能夠對以往一般意義上的紅色經典、宏大敘事等有所超越,要克服臉譜化、模式化,自覺抵制娛樂化、消費化和暴力化傾向。要繼續開闊抗戰題材和軍事題材文學的視野,使切入的視角更為開闊、獨特并具有作家的深入思考。要具有歷史的反思意識和人性開掘深度,以思想的厚度取勝,在波瀾壯闊的歷史敘述中通過人物命運反思歷史,達到歷史的真實性與藝術的真實的較好融合,通過多側面的歷史書寫積極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熱情呼喚世界和平。
研討會還請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研究員賀新城作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研究專題講座,并與部分抗戰題材重點扶持項目作者進行了互動。部分軍事文學委員會委員及著名評論家和抗戰題材重點扶持項目作者參加研討。(攝影: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