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出版小說新作《偷竊》
74歲的桑給巴爾阿拉伯裔英國黑人小說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Abdulrazak Gurnah)推出了五年來的第一本小說。
256頁的《偷竊》(Theft)也是古爾納的第11部長篇文學作品,3月18日由英商布魯姆斯伯里社出版。北美版同日上市。
故事發生在最近的一個世紀之交,以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坦桑尼亞旅游繁榮為背景。卡里姆從首都達累斯薩拉姆的大學畢業后,帶著新的自信與雄心回到沉寂的桑給巴爾家鄉。昔日的癲癇少女福齊婭在他身上看到了擺脫壓抑成長環境的希望。兩人墜入愛河,最終結婚。當卡里姆的繼父哈吉·奧斯曼指控他的小男仆巴達爾偷竊時,卡里姆為這個來歷不明、對未來充滿迷茫的貧窮男孩提供了避風港,帶他到桑給巴爾,給他找了一份酒店前臺的工作。
就在老一輩人因“擺脫英國統治的動蕩與混亂”仍然心有余悸時,新的禍患又一次出現了。西方人以游客和“志愿旅游者”的身份重返非洲,帶來了腐敗與誘惑。隨著旅游業、科技,外加意想不到的機遇和風險進入他們世界的寧靜一角,卡里姆、福齊婭和巴達爾都對掌握自己命運這句話有了不同的理解。
卡里姆參與了一項由歐盟支持的可持續綠色發展計劃。隨著女兒的出生,他與妻子開始爭吵。他與巴達爾的不平衡的友誼開始變質——巴達爾對他感激涕零,但卡里姆總是覺得不夠。他愈發專橫地支配巴達爾,要求無盡的感激和尊敬,甚至服從與沉默,堅信沒有他的幫助,巴達爾“最終會淪落街頭,成為某種罪犯”。歐盟派到坦桑尼亞的援助工作者(或稱志愿旅游者)也是一樣的。在當地人面前,他們總是帶著居高臨下的態度、“壞透了的脾氣”和麻木不仁的冒險精神。其中一個21歲的英國白種金發美人杰拉爾丁·布魯諾(自稱公鼠杰里)與為人寬厚的巴達爾調情,卻遭后者拒絕。結果,已經成為當地政府發展辦公室紅人的卡里姆與杰拉爾丁打得火熱?!肮艩柤{巧妙地將志愿旅游與殖民事業相提并論?!薄缎l報》3月19日的書評寫道,“《偷竊》有力、感人且發人深省,是古爾納杰出作品的重要補充;這本小說浸透了心碎與失落,但最終拒絕絕望。”
古爾納1948年12月20日生于非洲東部的桑給巴爾蘇丹國,18歲時因為當地不斷發生針對阿拉伯人的暴力事件而不得不離開家鄉。他用假證件和借來的400英鎊,假冒游客,登上了從達累斯薩拉姆飛往英國的航班。他本想成為工程師那樣“有用的人”,卻在愁苦中訴諸文字,終于在1987年出版了處子作《離別的記憶》。此后,在《偷竊》發表之前,他又陸續寫出九部長篇,主題包括流亡生活、身份認同、自我形象和無處安放的歸屬感,以及葡萄牙、阿拉伯、德國和英國殖民主義在東非的余毒。
古爾納前十部長篇小說的漢語譯本已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在過去三年里分兩批出版。它們是2022年上市的《天堂》《最后的禮物》《贊美沉默》《來世》和《海邊》,以及2023年上市的《礫心》《遺棄》《離別的記憶》《多蒂》和《朝圣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