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媒介素養,推動新大眾文藝健康蓬勃發展
新大眾文藝無疑是眼下文藝領域的一大“熱詞”。這個“熱”,不僅基于概念本身,更在于概念所涉范疇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在文藝創作、生產、傳播、評價體系等方方面面,蓬勃有力地生長蔓延,并打開了可供無限想象的可能性。
對于新大眾文藝的相關研究與探討已經不少,且基本離不開“新大眾文藝的興起與互聯網、人工智能、新媒體的發展密不可分”“普通大眾廣泛參與、創作、傳播”等相關表述,而這些表述往往又離不開一個共同的基礎和橋梁,那就是媒介。從“人人都是生產者”“人人都是傳播者”的自媒體發展歷程,到“人人都是創作者”“人人都是藝術家”的新大眾文藝蓬勃興起,技術與媒介貫通加持,也給我們審視研究新大眾文藝提供了新的視角——不僅需要從藝術創作規律的角度加以考察,也需要結合媒介傳播的新特點、新情況和新問題來綜合評估。這意味著,提升媒介素養也是助推新大眾文藝健康發展的重要一環。
何為媒介素養?媒介素養主要是指人們對各類媒介信息的選擇、理解、思辨以及相關的生產、創造和傳播能力。一段時間以來,一些新的創作生產和傳播行為,借助于自媒體等形式得到極大拓展,但與之相關的問題也隨之產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恰恰是因缺乏媒介素養、過度追求流量。比如,在商業利益的驅使下,部分作品創新不足、內容同質化;一些作品為追求“爽感”“爆點”,缺乏思想性與藝術性,低俗化娛樂化;一些創作者缺乏自信,盲目模仿外來文化,忽視乃至調侃主流價值和主流文化;過度依賴數據和算法,評價體系不完善等等。提升媒介素養,既是每個人進行信息傳播應有的規范要求,也是依托媒介開展新大眾文藝創作生產傳播的當務之急。
結合新大眾文藝特點,媒介素養的提升,無疑將為新大眾文藝健康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較高的媒介素養,有助于人們更好地辨別新大眾文藝作品的優劣,更好地鑒賞新大眾文藝作品,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價值,進而能夠深入地參與到文藝創作、傳播與相關的消費中去。對創作者而言,能夠幫助他們熟悉不同類型媒介的特點,有針對性地使用恰當的媒介語言進行創作;對于傳播者而言,無論是首次還是多次傳播,較高的媒介素養可以提高作品的傳播效果。更重要的是,倘若創作、傳播、欣賞、評價各環節的參與者都能有較高的媒介素養,也將有助于構建更加良好的新大眾文藝發展整體環境。
但現實是,相對于專業的新聞傳播機構,廣大公眾普遍缺少媒介素養的專門訓練。從推動新大眾文藝繁榮發展的更高要求出發,筆者認為,應通過多方面努力,盡快提升公眾媒介素養,助推新大眾文藝行穩致遠,更有韌性、更有活力。其一,學校教育中應加入媒介素養課程,培養學生對信息及文藝作品的欣賞辨析能力,幫助學生了解新大眾文藝作品創作與傳播特點,提高學生參與相關創作的自律性、積極性及能力;其二,有關行業組織可為文藝創作者提供媒介素養培訓,幫助他們了解不同媒介的特點與傳播規律,增強創作者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巧用、善用各類新興媒介創作和傳播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藝作品;其三,依托社區組織講座、線上活動等加強老年群體媒介素養的提升;其四,各平臺可在公眾使用媒介的過程中幫助提升公眾媒介素養,比如,可專門通過設定平臺使用機制幫助公眾掌握科學、多元的評價方法,避免片面評價,促進新大眾文藝的多樣性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新大眾文藝的快速發展,既反映了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也充分體現出了人民既是“劇中人”又是“劇作者”。人的能力與素養直接關乎“劇”的質量高低。相信通過提升各參與群體的媒介素養,將有力助推緊密圍繞新技術、新媒介產生并發展的新大眾文藝更高質量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