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人生看得幾清明
    來源:北京青年報 | 甘棠散木  2025年04月03日08:44

    “落盡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清明前后是春光最堪留戀的時間。春色清明,春意透亮,春風溫婉,清明是最有顏色、最令人欣悅的時令和節日。上墳掃墓、游春踏青、分火插柳、放風箏、蕩秋千、玩蹴鞠……且看宋人怎樣過清明節。

    三月節,正是踏春好時節

    清明也被宋人稱作三月節。仲春時節,花明柳媚,社燕歸來,鄉村春社正盛,都城人也紛紛外出踏青。當時汴京城外的園林極多,州南有玉津園、玉仙觀、一丈佛園子、王太尉園、孟景初園。州東宋門外有快活林、勃臍陂、獨樂岡、硯臺、蜘蛛樓,曹、宋門之間有東御苑、乾明崇夏尼寺,州北有李駙馬園,州西北有庶人園、創臺、流杯亭榭;州西新鄭門外有亭榭曲池、秋千畫舫,酒客可以租小舟帳設游賞。其他處還有祥祺觀、集賢樓、蓮花樓、下松園、王太宰園、杏花岡……

    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全城人出城探春,儼然一場盛大的嘉年華。禁衛軍也來湊熱烈,他們旗旄鮮明、軍容雄壯、人馬精銳,鼓樂喧天,謂之“摔腳”。“次第春容滿野,暖律暄睛,萬花爭出,粉墻細柳,斜籠綺陌,香輪暖輾,芳草如茵,駿騎驕嘶,杏花如繡,瑩啼芳樹,燕舞晴空,紅妝按樂于寶榭層樓,白面行歌近畫橋流水,舉目則秋千巧笑,觸處則蹴踘鯉狂。尋芳選勝,花絮時墜,金樽折翠簪紅,蜂蝶暗隨歸騎。”(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芳樹之下,園林之間,田野成為一個巨大的游樂場。大家開懷暢飲,互相勸酬,歌舞之聲,充斥園亭。

    青青麥苗地里歌鼓驚天,許多道人在兜售符水,引來路人無數,蘇軾兄弟倆也擠在人群里看熱鬧。夕陽西下,數不清的紅男綠女匯成歸城大軍,他們攜著棗錮(燕子形面食)、炊餅、鴨蛋雞雛、名花異果、泥娃娃、面具等城外土產,一副意猶未盡的表情。王安石全家也在其中,他瞥見幾個醉臥青草的酒鬼,懷里還抱著大酒瓶,憨態可掬……

    富貴之家自然有自己的專屬園林。“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破陣子》)這詞必定寫于一座幽靜、華麗、雅致的園林里,也契合晏殊太平宰相的身份,他的詩詞總散著一股富貴淡定。

    蕩秋千是清明的保留節目。“秋千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寒食近,蹴踘秋千,又是無限游人。”“黃昏疏雨濕秋千。”在沒有摩天輪的時代,這秋千上系著多少清澈的期盼,撒著多少青春的笑語。

    都城的快樂也感染著百里外的潁州。仁宗皇祐元年(1049)第一次知潁州時,歐陽修就喜歡上這里的民風淳樸、物產豐美、水甘氣和,他與好友梅堯臣相約買田于此。他退休后如愿歸居潁州,《采桑子》里記載著他晚年的幸福。“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游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在相當長的歷史里,寒食節的存在感遠高于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提到清明,這絕對是流傳范圍最廣的詩句。這句詩帶著濃濃的悲傷底色,而這悲傷其實應該屬于寒食節。

    寒食、清明,按照各自的軌跡長期滋潤著中國文化的熱土。舊時冬至后一百零五日為寒食節,然后是小寒食、清明。在相當長的歷史里,寒食節的存在感遠高于清明。宋時寒食、冬至、元旦為“三大節”,祠部頒布的一年共76天的公休假中,元日、寒食、冬至各占七天。因為寒食、清明緊挨,宋代“假日辦”也將兩節并在一起調休。時間一久,寒食、清明習俗其實涵蓋了彼此。

    既然稱作寒食,自然有寒食禁火的風俗。北宋時,寒食前禁火七日,南宋改為三日。如果違反禁令,后果很嚴重:會有風雹之變。執法自然也很嚴格:有專人拿著雞翎去各家灶臺里查灶灰,雞羽稍焦卷就罰香紙錢。不能吃冷食的老弱病殘者必須去介公廟算卦,卦吉才能得到火種。

    這沒有火的日子很難挨,“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王禹偁ch ng《清明》)這也衍生出江南地區食青精飯之俗,“楊桐葉、細冬青,臨水生者尤茂。居人遇寒食采其葉染飯,色青而有光,食之資陽氣,謂之楊桐飯,道家謂之青精干石飯。”(陳元靚《歲時廣記》)其實就是在糯米中加入雀麥草汁,蒸熟后色澤翠綠可愛,綠色又環保。

    既然兩節合并,原本屬于寒食的祭掃活也被清明接盤。按照汴京習俗,新墳必須在清明當日拜掃,當日皇家也派遣宗室去鄭西諸陵、奉先寺道者院諸宮人墳處祭掃。數十萬人都在一天內出郊,汴京城門一定堵塞得很,紙馬鋪生意也興隆得很,全城白茫茫一片,處處都是白紙折疊的樓閣祭品。

    “春陰天氣草如煙,時有飛花舞道邊。院落日長人寂寂,池塘風滿鳥翩翩。故園回首三千里,新火傷心六七年。青蓋皂衫無復禁,可能乘興酒家眠。”王安石這首詩寫于嘉祐二年(1057)清明。當年春天,他總算如愿以償,準備出京知常州。已經六七年沒去金陵灑掃老爸、老哥的墳塋,他真是歸心似箭。這一年也是蘇軾兄弟、曾鞏、曾布、呂惠卿、程顥、王韶的幸運年,在初春的會試中他們都成功上岸,榮登“千年第一龍虎榜”。在這些年輕人眼里,當年清明的天空一定分外明麗清澈。

    寒食禁火,清明取火,俗稱“改火”。依照慣例,皇帝會命內官于殿前鉆榆木或柳木取火,并于清明日將新火種分賜王公貴戚、元勛重臣。這一習俗傳承至兩宋,歐陽修有《清明賜新火》,“魚鑰侵晨放九門,天街一騎走紅塵。桐花應候催佳節,榆火推恩添侍臣。”賜火與被賜火,都是神圣與光榮的象征。

    熙寧九年(1076)清明,在密州做知州的蘇軾登上超然臺,享受分發新火的榮光,“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世事無常,幾年后貶謫黃州的他以罪臣身份受徐太守分新火,感激中不乏窘迫,“起攜蠟炬繞空屋,欲事烹煎無一可。”(《徐使君分新火》)從前瓦缶雖舊,好歹里面有魚。今日空有火種,卻無魚可烹!

    他們的清明,是凄涼和苦愁,是回不去的當年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豁達開朗的東坡一定深深懷念家鄉的風俗。在川西,成都人出游開始于正月初二,結束于四月十九,耍得那才叫個嗨。無獨有偶,南宋大詩人陸游也懷念壯年時蜀中生活,“每憶嘉陵江上路,插花藉草醉清明。”川西天彭縣號稱“小西京”,當地人喜愛養花,頗具京洛遺風。淳熙丁酉清明,成都太守著人從天彭縣買來數百朵直徑過尺的大花,運到成都時露水還未干。一場賞花盛宴立馬開啟,簾幕迎風,歌吹動人,狂歡至夜,這場面羨煞多少讀者!

    可惜,快樂可以共享,痛苦只能獨自咀嚼。崇寧三年(1103)清明,黃庭堅看到的是凄涼和苦愁,“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春風桃李總短暫,江湖夜雨卻常態,窮鄉僻壤的宜州終究是他生命的歸宿。

    更劇烈的痛苦來自國家的衰亡。天崩地裂的靖康國變后,原本祥和清麗的清明畫風驟變,變得暗淡起來、清冷起來。“正當離亂世,莫說艷陽天。地冷易寒食,烽多難禁煙。”陳與義曾寫詩記錄宣和四年(1122)清明,“街頭女兒雙髻鴉,隨蜂趁蝶學妖邪。東風也作清明節,開遍來禽一樹花。”歲月何其靜好。靖康后,他流落湖南,顛沛流離,愁苦滿肚,仿佛踩著偶像杜甫的足跡。晚年流落長沙的杜少陵于小寒食留下名句,“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陳與義對此一定感同身受。

    同病相憐的還有朱敦儒。“雨濕清明香火殘,碧溪橋外燕泥寒。日長獨自倚闌干。脫籜(tu )修篁初散綠,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與誰看。”(《浣溪沙》)清明依舊多雨,景物不免清冷,更清冷的還有他的寂寥心情。當年有多么快意,而今就有多么失落。頭上簪花的還有李清照,面對著陌生的江南清明,感慨世事無常,“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人似春將老。”

    臨安清明是汴京清明的番外篇

    臨安清明類似汴京清明的番外篇。只是皇家祭掃對象改為紹興攢宮,秋千在南方擴容至水秋千,即在秋千架上翻筋斗跳水。清明的儀式感更強,以鉆木取火為例,最先取火的小內侍獲賜金碗、絹三匹,獎品不是一般的豐厚。這臨安城外山水更多,因此交通堵塞的問題應該更加嚴重。

    令人頭疼還有柳枝。“柳戶清明,燕簾寒食”是兩宋清明的風俗。柳戶是指插有柳條的門戶,燕簾則是一種用棗做輔料、做成燕形的面食。“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這話咒得大家都折柳枝插在頭上,以至蘇堤上的柳枝都被人掃清,新柳枝竟然成了稀缺品。“莫把青青都折盡,明朝更有出城人”。

    與汴京清明類似,臨安也有三月春閱。軍人們鳴鑼擊鼓,試炮放煙、飛槍斫柳、走馬舞刀、試弩射弓、打球走馬,好不熱鬧。與汴京清明不同,臨安清明又多了兩個節目:出官試和諸庫迎煮。前者指的是首次任實職的人要參加的資格考試,后者指臨安府各酒庫前往州府教場開沽呈樣。

    各項活動扎堆,臨安清明的熱度又上了一個數量級。手執黃絹旗報榜的“喜蟲兒”正穿越城內巷陌,上門道賀;西湖邊上,考公上岸的幸運兒們在開同年宴;大街上,各酒庫花車游行的陣仗浩大:開路的是大長竹上掛著的三丈余“布牌”,類似巨大廣告牌,三五人合力才能舉起。后面緊跟著鼓樂隊、酒擔隊、社火隊、女童子隊,最吸引眼球的是精心裝扮的官私妓女們。她們頭戴珠翠玉冠,著銷金衫裙,騎銀鞍寶馬,手擎花籃花鼓、龍阮琴瑟。酒庫隊伍鼓樂喧天,沿途還免費發放酒水點心,自然吸粉無數。

    踏青游玩的臨安人主打一個詞,“侈靡”!“宴于郊者,則就名園芳圃,奇花異木之處;宴于湖者,則彩舟畫舫,款款撐駕,隨處行樂。此日又有龍舟可觀,都人不論貧富,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周密《武林舊事》)日暮時分,紅霞映水,月掛柳梢,歌韻清圓,樂聲嘹亮。男跨雕鞍,女乘花轎,依次入城,身后的童仆挑著木魚、龍船、花籃、鬧竿等禮物,用以贈送親朋鄰里。

    《武林舊事》還收錄了臨安清明游玩攻略,詳細記載了網紅打卡點:在蒼寒堂西賞緋碧桃,滿霜亭北賞棣棠,碧宇觀賞新筍,斗春堂賞牡丹、芍藥,宜雨亭賞千葉海棠,艷香院賞林檎花,花苑玩秋千,芳草亭斗草,贏巒勝處觀山……

    “清明后,上巳前,千紅百紫爭妖妍,冬冬鼓聲鞠場邊,秋千一蹴如登仙。人生得意須年少。白發龍鐘空自笑。”這是陸放翁筆下的都城清明,且喧囂且明艷。

    老年的陸放翁其實不喜歡這種喧囂。和風薄靄里,于衡門茅舍,看梨開杏殘;仗策穿林,喜數新筍,素屏圍枕,閑聽鳴蛙;微雨蕭蕭,聽野寺吹螺作春會;或招客看山,共上漁船,聽十里笙歌,看平沙爭渡……這才是屬于他的清明。這種自然疏朗的畫風與其老友楊萬里完美契合。“莫笑孤村小市頭,花邊人出浦邊游。綠楊拂水雙浮鴨,碧草粘天一落鷗。”(《清明日午憩黃池鎮》)

    清明的贛東上饒,平原丹青,花飛蝶亂,桑嫩蠶生,陸游的另外兩位好友——辛棄疾和韓元吉正談詩飲酒,不改豪邁本色。“今宵成獨醉,卻笑眾人醒。”

    祭祖、插柳、踏青、蕩秋千 清明習俗流傳千年

    寒食、清明習俗合二為一后,祭掃與游玩并行,清明節不免給人一種撕裂感。

    這是一支浩浩蕩蕩、悲悲戚戚的野祭隊伍,許仙和白娘子也在其中。他們身著新的素色鞋襪衣裙,提攜兒女,帶著紙馬、蠟燭、經幡、錢垛等,行走在西湖南北兩山之間。他們先去保俶塔燒紙、祭拜懺悔,再在佛殿上看眾僧念經,最后用齋飯,神態莊重。回到西泠橋邊的他們搖身化作游客,隨著同樣浩浩蕩蕩的踏青大軍,過孤山路、四圣觀,看林和靖墳,到六一泉閑走,尋芳討勝、極意縱游。

    清明前后,處處桃李花香,淺白深紅,鶯癲燕狂,只是姹紫嫣紅開遍,一時盡付與斷壁殘垣。花開花謝不免給人傷逝之感,豪放如辛稼軒也徒呼奈何。“算年年、落盡刺桐花,寒無力。”

    看那綿綿的春雨,打落清麗多情的梨花。每念至此,每一個情種都為之黯然神傷。落花尚且如此,更何況永別的情人?辛稼軒的忘年交姜白石,曾在黎明時分,匹馬獨行于合肥的蕭條巷陌,身后是他依依難舍的女子。“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馬上單衣寒惻惻。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強攜酒、小橋宅。怕梨花落盡成秋色。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淡黃柳》)

    這雨也淋在白石友人吳文英的心頭。“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風入松》)乘馬春游的他曾于杭州西陵路邂逅某貴家歌姬,兩人一見鐘情。他們春江同宿,共游南屏,這段見不得光的戀情最終以悲劇結尾,六橋依舊,斯人永逝,清明時的西湖從此成為他刻骨銘心的傷痕。這種深深的無奈、淡淡的悵然,何嘗不是南宋暮年的真實寫照?

    “鈿車驕馬錦相連,香塵逐管弦。瞥然飛過水秋千。清明寒食天。”這是宋亡后元人都城的清明盛況。新王朝雖然廢除了寒食禁火之俗,但是清明那天,游人依舊熙熙攘攘,歌吹不絕,酷似舊朝京洛往事。祭祖、插柳、踏青、蕩秋千等風俗,如深深隱在民族血脈深處的基因,賡續不已。

    国产午夜精品福利| 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图片| 国产中老年妇女精品| 国产精品被窝福利一区|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精品三级AV无码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A∨天堂不卡|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又大又粗|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yw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无码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 | 含羞草国产亚洲精品岁国产精品|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亚洲精品国产美女久久久| 国产精品理论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国产精品 视频一区 二区三区| 国产乱人伦偷精精品视频| 成人99国产精品| 精品伊人久久香线蕉| 国产愉拍精品手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网站下载| 中文字幕精品三区无码亚洲|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pp| 米奇777四色精品人人爽|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作者|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动漫| 久久久久久一品道精品免费看| 久久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国产另类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