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在線“團建”,共讀東北文學
你眼中的東北文學是什么樣?近日,一場“共讀東北文學”線上圓桌討論在知乎舉行。從作家蕭紅、遲子建到影視劇《漫長的季節》,從工人詩歌再到“黑色幽默”,作家與讀者在充滿大雪、鐵銹與野火的文字里,窺見獨特而迷人的東北。
這場圓桌討論像是一場作家們的線上“團建”。作家賈行家、止庵、吳忠全、馬曉晴、顧合一,書評人韓松落、瘦豬,懸疑小說作者安大飛,內蒙古作家協會副主席安寧,共同參與了此次討論。
賈行家提問:“以20世紀90年代東北工業城市為背景的文學、影視流行的原因是什么?”安大飛回答,一是因為沖突,二是因為疏離感,“東北90年代的故事,這種疏離感是恰當的,既能讓大家不費力去理解,又不會對太多細節產生懷疑”。
吳忠全提問:“如果帶一本書去東北旅行,你會帶哪本?”馬曉晴在回答中推薦了自己寫的《賊拉魔性東北話》,他稱這是一本為前往東北的旅行者而寫的書。
近年來,以東北為背景的文學改編作品、講述發生在這片黑土地上故事的影視劇,受到大眾喜愛與討論,更被稱為“東北文藝復興”。
在知乎用戶的回答中,《人世間》《平原上的摩西》《鄉村愛情故事》等影視劇被反復提及。知乎答主“依賴倒置”說:“苦難是藝術的溫床,從天到地的劇烈變更,更是文化的催化劑。東北文學是在身份劇烈變化中尋求自我(《白日焰火》)、在困境中艱難生存尋找尊嚴(《鋼的琴》)、對苦中作樂的認同與實踐(《馬大帥》)。”
在“東北文學體現了哪些特有的東北地域文化”問題下,《林海雪原》《闖關東》《呼蘭河傳》成為重點討論的作品。知乎答主“晴耕雨讀的浣熊君”推薦并解讀了作家阿成寫的《和上帝一起流浪:猶太人哈爾濱避難記》一書。
他提供了一個特別的視角,哈爾濱的外來移民不像上海租界里的富商闊戶,“在作家的筆下,他們可以是大雨天萎在客棧睡大覺的猶太貨郎,也可以是賣苦力扛大貨的搬運工,更可以是商店職員、漁夫、獵戶等職業。而這就是《和上帝一起流浪》中能夠體現出來的生活質感和悲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