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的一片冰心在玉壺
1920年夏,百年不遇的大旱降臨至北方五省,受災民眾數以萬計。本就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民眾,遭遇這場罕見的天災后,生活過得更是貧困不堪。
燕京大學的學生得知情況后,立即行動起來進行募捐活動。當年10月,燕京大學女校青年會理事部決定,和男校青年會攜手同行,組織一個文藝募捐會,進行演劇救災。此時正在燕京大學求學的冰心,則被選為女校新劇委辦主任。
當時的冰心受“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影響,積極投身學生運動,并因此參加了北京女學界聯合會宣傳股的工作,在學生中很有威望。她被推選為新劇委辦主任,也是眾望所歸。
大家經過商量后,決定演出比利時戲劇家莫里斯·梅特林克創(chuàng)作的戲劇《青鳥》。因為冰心翻譯能力出色,于是,眾人決定將這個光榮任務交給她來完成。冰心不負眾望,幾天后,便順利地將該劇翻譯成漢語。最后,她請人擔任劇中主角,而自己則在劇中出演了一個小角色。
經過一個月的彩排,當年11月27日,劇組在北京米市大街青會進行了第一次公演。演出非常成功,首場演出便為災民募集到了1200多元,這在當時是一筆很大的數目,同時得到了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
不過,在演出救災的過程中,燕京女校的學生們聽到一件非常令人氣憤的事情:一些人販子竟然借災情趁火打劫,將受災群眾家的多個女孩子拐賣到了外地。于是,冰心聯合同學們一起向校方建議,在北平城以外受災最嚴重的地方,設立一個“幼女賑災所”。校方聽后欣然同意。
經過這次賑災,燕京大學女校學生們認為:“想要完全救助一個人,不但要救她們的肉體,還要救她們的靈魂,更要增進她們的知識。”于是,學校派專人教災區(qū)幼女做各種手工,還教她們讀書識字。
隨后,燕京大學女校又準備創(chuàng)辦一所“注音字母學校”,招收成年不識字的婦女,冰心又被派當校長。注音字母學校的授課效果很好,1920年那班畢業(yè)的學生,后來大都成了北方各注音字母學校的老師。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冰心一家人搬到了云南昆明的呈貢縣。當時,呈貢簡易師范學校的校長為了提高學校聲譽,想要聘請冰心擔任學校老師,不過由于經費緊張,給冰心開出的工資很低。對此冰心非常理解,她想也沒想地說:“我到學校義務教課,不要任何報酬。”校長聽后,連連感謝冰心的熱心腸。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呈貢簡易師范學校只招男生,不招女生。冰心于是向校長提議,北平的學校早已開禁,我們不妨也像他們一樣,敞開門招收。校長最后采納了冰心的建議,呈貢簡易師范學校開始第一次招收了女生。后來,冰心還專門為這所學校譜寫了校歌和校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