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陳俊:為什么是封面
    來源:《長江文藝》 | 陳俊  2025年04月01日07:33

    一本書,在讀者尚未翻開它之前,所有的文字都在書本里沉睡著,唯有封面,一直睜開著眼睛。它仿佛是在等待著那個心儀的意中人,來喚醒在書紙上沉睡的靈魂。

    乙巳年初,給熱衷文學的友人送去最新一期《長江文藝》。友人端視封面良久,又如盲人識字一般,里外正反地把整本刊物摸了個遍,詫問:“可以啊,鳥槍換炮,穿金戴銀,這是過上好日子了?”我答:“是啊,在辦刊人眼里,刊物就是自家的娃,如今趕上好日子,怎么著也得把娃兒裝扮得體面一點啊。”友人的話里,透露出一部分讀者,確切地說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老文青對文學刊物面貌的習慣認知——樸素的封面、彌散墨香的新聞紙、磨損的書角微微卷起了邊,那個年代文青們斜挎的帆布包里,定能找到這樣一本刊物,如同今天的蘋果或華為手機在年輕人手里一樣。不同的是,當代文青多半是通過手機屏認知文學刊物,期刊版面比手機屏幕大得多,卻被擠得幾無立腳之處。即便如此,紙質刊獨有的物理屬性及閱讀體驗,空間方位、情感記憶、視覺、觸覺甚至還包括味覺,帶給讀者的多感官沉浸感受,仍是無可替代的。面對電子閱讀的挑戰,封面,作為文本與讀者的第一觸點,其表現形式、傳播方式和價值內涵,無疑將面臨轉型與重塑。

    《長江文藝》自今年1月號起,在原創版上做了一些變化,用信息時代的話來說,可稱為“迭代升級”,即提升了紙張質量、增加了印刷工藝、改變了設計風格。特別是在封面設計上運用了此前從未采用過的UV、起凸和燙銀等印刷工藝,如同在華麗的外衣上佩戴了亮眼的飾物,也就是友人口中所說的“鳥槍換炮、穿金戴銀”吧。作為1949年創刊的老牌文學刊物,《長江文藝》身上的點滴變化,都可能構成期刊演進史中那些生動而有趣的細節,或許是灼灼銀輝吸引了眾人眼球,1月號雜志出版后,載有該期封面及目錄的推文,竟破了刊社公號點擊量的紀錄,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可視為作者和讀者對刊物形式面貌提檔升級的一種熱烈反饋,于此做個記錄、權當注腳。

    變化的焦點,自然是集中在了封面之上。《長江文藝》今年的封面紙張,采用綿柔的細紋啞粉紙替換了先前的硬質銅版紙,封面也不再覆啞光膜。啞光膜最大的優點、同時也是弊端,便是阻斷了刊物與讀者的聯系,讀者在封面上留下的任何痕跡,包括指紋、汗水、油脂、氣息等,這些都可以用紙巾在光滑的封面上抹去,不留一絲痕跡,也抹去了一本書的生氣。去掉了這層膜,封面便能夠敞開胸懷自由呼吸,使讀者的DNA可以真正融入到書紙里,能夠隨著歲月和生命一起發黃、一起變老,令刊物承載起獨一無二的情感記憶。

    此外,《長江文藝》還增加了封面及內文紙張的克度,并選用了手感更為細膩醇厚的純質紙,只為增強讀者的閱讀體驗,使雜志拿在手上,更具分量感。適度的物理重量,某種意義來說,能夠營造出一種莊重感,是文本深度與廣度的象征。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曾說:“一本書的重量讓我感到安心,仿佛它承載了整個世界。”他的話令我產生了非常有趣的聯想,在《長江文藝》今年第1期的出版過程中,因印刷廠誤將一部分雜志采用了克度更重的紙張印刷,一本雜志的重量甚至抵得上一塊石頭,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幾乎成為當期全中國文學期刊中最重的一本,就連負責發行投遞的郵局都發聲抗議,這么重的一本刊物,卻按原來的克數和價格來投遞,簡直虧死了。借用博爾赫斯的話說,2025年1月號的《長江文藝》,無疑承載了我們的整個世界。當然,這不過是笑談,但刊物的物理屬性能夠增強閱讀的沉浸感則是不爭的事實。作家們對書籍質感的描述不僅體現了他們對閱讀的熱愛,也揭示了書籍作為物理對象在文化傳承和情感連接中的重要性。無論是觸感、氣味、重量還是翻頁的聲音,書籍的質感都是閱讀體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封面上的刊名采用了起凸效果,并在此基礎上做了燙銀工藝,封面圖案部分則覆上了一層透亮的UV膜,特殊工藝的運用旨在提升刊物的品質和觸感。燙銀并不少見,十月文藝出版社曾推出過賈平凹小說《廢都》特別版,封面即采用了燙銀工藝,顯得低調而奢華,與小說的文學風格和主題相得益彰,燙銀的書名和裝飾圖案在光照下呈現出獨特的金屬質感,增強了該書的視覺吸引力和收藏價值。起凸和燙銀帶給讀者的閱讀感受無疑是深刻的,英國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在《普通讀者》中提到,書籍的觸感是她與文字建立聯系的第一步。她寫道:“手指觸摸書頁的瞬間,仿佛觸摸到了作者的思想。”我珍藏著一本作家余華的小說《活著》,書上有他的親筆簽名,因為用力書寫,在落筆處留下了些微的凹痕,每當觸摸到帶有質感的筆跡,都會產生和伍爾夫一樣的感受,會想起余華書寫的那一刻,會想起他小說中的某個橋段,如同其書名一樣,簽名和文本都在《活著》,這種與文本融為一體的沉浸感受,顯然是冰冷的電子屏無法給予的。

    有熱心讀者評價:“《長江文藝》封面上的每一個細節都體現出設計者的良苦用心,展現了文學期刊的尊嚴,令人感動。”平緩、厚重而又耀眼的銀色,不僅支撐起了立體的刊名,也豐富了刊物在質感上的觸覺體驗,更增強了閱讀儀式感。我能夠想象出,當讀者將目光停留在封面上,手指觸摸著起伏不平的肌理質地,宛如翻山越嶺一般,只為即將投身入文學世界的那份純凈感受。

    幾年前,我的同學徐文濤兄給我寄來他的譯著《為什么是藝術》(Why Is That Art?),原著者是美國藝術理論家特里·巴雷特(Terry Barrett),我很喜歡這個反問式的書名,具有挑戰性的意味,職業習慣也驅使著我在不斷迎接這樣的挑戰,在面對眼前的每一本書刊時,心底都會有這樣的反問,為什么是封面?或者說,為什么這是封面?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牛頓通過追問“為什么蘋果會落地”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達爾文通過追問“為什么物種會變化”提出了進化論。出版人追問“為什么這是封面”,不僅催生了更具深度和創意的封面設計,還催生了環保紙、特種紙、金屬及雕刻工藝等等這些新思想新材料新技術在封面的運用。這一追問過程既是藝術探索,也是市場思考,更是對書籍文化意義的深度挖掘。早在《墨子·貴義》中,即記載有“古圣王書之竹帛,鏤之金石,琢之盤盂”。清代乾隆年間編纂《四庫全書》時,封面采用的是黃色綢緞裝幀,內文采用的是特制的貢紙,都是只有朝廷才能使用的材質,象征著權威與正統。古人為傳承文明不吝成本,選擇最穩固最美觀的竹帛、金石、盤盂、綢緞等作為載體。這些既是書籍形態演變的見證,更構成了中華文明“重史”傳統的物質基石。

    在刊物設計中,紙張、材料與工藝是設計思想的物質外衣,而封面則是其精神內核的凝練。它們如同形與神的交融,共同詮釋著刊物的氣質與靈魂,賦予其獨特的生命力與美學價值。在今年的封面設計中,《長江文藝》一改此前沿襲多年的設計風格,以抽象的形態、純粹的色彩,融入文字的構成與留白的意境,在無聲中化身為一種精神的符號,引領讀者在方寸之間,觸摸文本的脈搏與刊物的靈魂。限于篇幅,關于封面圖形設計部分的未盡之言,容后再敘。

    《長江文藝》的封面設計,在電子閱讀時代的演變,既是技術驅動的必然結果,也是雜志社辦刊和設計理念的主動創新。正如法國哲學家保羅·維利里奧所言:“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會重新定義視覺文化的邊界。”封面設計正在從“靜態的裝飾”轉變為“動態的對話”,從“實體的觸感”進化為“數字的體驗”。可以預見,未來,封面或許會以更豐富的形式存在,但其核心使命——在瞬間打動讀者、傳遞文本精神——將始終不會改變。

    為什么是封面?封面如此重要!

    久久久无码精品人妻一区|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线路一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女主播自在线拍| 99爱在线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女教师|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下|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无限资源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级|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午夜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一线|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日韩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中文| 午夜精品美女写真福利|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 日本人精品video黑人| 99re这里只有精品热久久|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综合AV一区二区国产馆|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电影| 精品亚洲国产成AV人片传媒|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12| 99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久精品国1国二国三在| 久久99国产亚洲精品观看|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蜜芽| 2021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