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偷”走值得珍視的東西
《黃雀》是我寫的第一部公安題材原創劇本。熒屏上,掃黑和命案的故事已有不少,我想找一個不怎么被人關注的警種,通過案件里形形色色的人,展示些許僥幸和巧合,丟失與追尋,執著跟放棄,以及人生的得與失。
電視劇《黃雀》劇照。(片方供圖)
不了解反扒去寫抓賊,就像初出茅廬的“幼鳥”去抓小偷。深入采訪是繞不過去的環節。3年前,我跟著公交地鐵的反扒民警,每天在早晚高峰里,跟著一輛輛公共汽車,一圈圈地繞著,用專業術語說,叫“慢慢磨”。反扒民警的確不容易,是汗珠滴到塵埃里的不易,是日復一日、無限循環的不易。劇本里很多的臺詞和細節,都是用眼睛和耳朵,看到和聽到的第一手資料。看得聽得越多,越是心生感慨。在反扒民警的故事背后,我看到了人生的機遇與巧合,以及堅守正義、追逐光明的責任與定力。時代的浪潮就像一只大手,把很多人推來搡去,將他們的命運交織在一起。《黃雀》的故事主要發生在火車站廣場,這里盜竊案層出不窮,火車站廣場就像一個循環的跑道,反扒民警不遺余力地追逐著。跑得快,或許就能抓住自己想要的東西,倘若跑得慢了,目標就跟丟了。
火車站也是一個縮影。再也沒有比火車站更能把人迅速吸引集中,又迅速分散別離的地方了。緣分深淺不一的人擦肩而過,隨便兩個人就能萍水相逢,在無數個偶然堆砌而成的契機之下,在人生中尋常的一天里相見于此,或者點頭之交,或者生死博弈,但通常都只是一面之緣,匆匆相見又匆匆而別,也許這輩子再也不會相見,如同我們人生旅途中曾經遇到過的很多過客一樣。花姐、黎小蓮,眾多人物在《黃雀》的故事里都有較完整的前傳。相隔多年,當他們再次出現的時候,很多人變了,包括但不限于口音、善惡、年齡、心態,以及生活里的掙扎與軌跡,以及每個人在結尾時的歸宿。
也許時間才是最大的竊賊,它“偷”走了太多人最珍視的東西。在《黃雀》的故事中,我寫了反扒民警郭鵬飛、李唐、花姐,同樣不惜筆墨地寫了走上歧途的黎小蓮。他們中有人丟失了愛情,有人丟失了善良,有人丟失了曾經的輝煌和勇氣。有人塞翁失馬,也有人失而復得。
我寫螳螂捕蟬,也想寫黃雀在后。車站里,每個人都奮勇向前,他們行色匆匆,發力趕路。有人會錯過列車,但更多的人會準時抵達終點。每個人會面對怎樣的未來,其實并沒有人能完全預知,懸念就此生出。黃雀,更隱喻著命運。
無論社會怎樣變遷,描摹生活的書寫者都該有一顆虔誠之心。
(作者為電視劇《黃雀》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