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劇《詩宴·唐才子傳》:以昆曲之美再現(xiàn)唐詩風韻
由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三代藝術(shù)家聯(lián)袂演出的新編昆劇《詩宴·唐才子傳》3月21日在京上演,將唐詩的浪漫與昆曲的雅致融為一體,喚起當代觀眾血脈中的文化基因,踏上以詩為媒的精神尋根之旅。
昆劇《詩宴·唐才子傳》是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繼《世說新語》系列后,以“折子戲”的創(chuàng)編方法創(chuàng)作新編昆劇大戲的又一次探索實踐。該劇以元代文人辛文房編撰的《唐才子傳》為藍本,通過《潯陽》《除夕》《守志》《草堂》四出“折子戲”串聯(lián)起白居易、賈島、王維、杜甫、李白五位極具代表性的唐代詩人的生平片段,每折戲都獨立成章,但又相互關(guān)聯(lián),共同構(gòu)成唐代詩人群像。
該劇角度獨特之處,不僅在于以百年水磨腔勾勒出大唐氣象,更在于聚焦偉大詩人遭遇困頓、失意的暗淡時刻,揭示出唐詩名篇背后“痛楚與窘迫”的真實人性,讓觀眾在詩魂曲魄間觸摸到歷史的溫度,并對文人風骨產(chǎn)生強烈的精神共鳴。
《潯陽》一折,白居易與琵琶女的邂逅和江頭送別的悵惘,展現(xiàn)了人生的無常和命運的無奈?!冻Α芬徽郏粌H以丑角演繹賈島,打破傳統(tǒng)才子形象桎梏,并且通過賈島與李昂在青龍寺的詩禪交鋒,折射出詩人為詩癡狂的追求和不改初心的執(zhí)著?!妒刂尽芬徽郏瑏y世沉浮中,王維在凝碧池怒斥叛賊安祿山,慷慨賦詩表明氣節(jié),將文人的忠義風骨刻畫得入木三分?!恫萏谩芬徽?,編劇羅周大膽想象,讓潦倒窘迫的暮年杜甫與瀟灑不羈的青年李白跨越時空相遇,兩位偉大詩人在現(xiàn)實與夢境交織中的對話和對詩,隱喻了中華文化中“詩心”的永恒傳承——即便身處逆境,文人依然以詩為盾,守護精神的高貴。劇終謝幕時,劇中人一一吟誦流傳千年的經(jīng)典詩句,更讓人沉醉于錦繡大唐的詩酒年華。
該劇演員陣容堪稱頂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柯軍,昆曲名家錢振榮、龔隱雷,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施夏明,以及周鑫、錢偉、趙于濤、徐思佳等名角,攜新秀共同演繹。三代攜手,以昆曲水墨腔的婉轉(zhuǎn)悠揚,演繹唐詩的意境深遠。
施夏明在劇中分飾辛文房、劉禹錫、李昂、李白四個角色,跨越小生、官生等行當,串聯(lián)起整個作品,展現(xiàn)了強大的人物塑造能力??萝妱t深入刻畫了王維在安史之亂中的掙扎與堅守,從最初的懦弱與恐懼,到后來的憤怒與抗爭,尤其借鑒傳統(tǒng)戲《擊鼓罵曹》的程式化表演,將人物的隱忍與爆發(fā)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讓觀眾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可歌可泣的文人形象。
全劇編排秉持傳承與創(chuàng)新并舉的理念,遵循中國戲曲虛擬性、寫意性的程式化表達,同時輔以當代舞美形制和審美視角,整體舞臺呈現(xiàn)大氣恢宏,簡約詩意,如同展開一幅幅充滿古韻的畫卷,給演員表演和觀眾想象留足空間。這不僅是創(chuàng)作者對傳統(tǒng)文化深情的回望和致敬,也為昆曲乃至中國戲曲的當代化提供了寶貴經(jīng)驗——唯有深入挖掘文化根脈,并以當代審美重新詮釋,經(jīng)典方能歷久彌新,韻味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