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首屆戲劇季開幕
“黃河灘區頂呱呱,美麗景色人人夸。黃河鐵鍋名氣大,黑陶文化甲天下……”日前,在山東濟南恒隆廣場東翼中庭劇場空間,音樂劇《我家門前有條河》唱響了“泉城好戲·濟南首屆戲劇季”的序曲。
本屆戲劇季涵蓋商圈戲劇、殿堂級演出、喜劇新體驗三大板塊,其中濟南恒隆廣場每周推出免費短劇、即興喜劇及親子工作坊;山東省會大劇院引進《清明上河圖密碼》《門第》等高口碑劇目,開心麻花在濟南恒隆廣場開設夜校課程,市民朋友可零基礎學習即興表演。戲劇季將持續至4月25日。
“泉城好戲”是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精心打造的文化惠民演藝品牌。在現場,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與恒隆廣場、山東保利、開心麻花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將濟南首屆戲劇季納入“泉城好戲”品牌,大家將以“文化賦能城市,藝術服務民生”為理念,持續輸出惠民文化活動。
綠色的舞臺、明黃的凳椅,濟南恒隆廣場把劇場搬進商場,讓戲劇融入生活。在未來5周里,戲劇空間還將面向市民上演《辛棄疾·北望》《雷雨》等多個劇目的經典片段。“在商場里上演戲劇作品是一種非常好的探索,也是年輕人特別喜歡的方式。”話劇《門第》導演張鵬說。
本屆戲劇季首次推出“藝術+商圈”模式,將《雷雨》《偷心晚宴》等劇目引入濟南恒隆廣場,通過“觀劇+購物+餐飲”消費聯動,帶動商圈客流提升,拉動文旅消費,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商業的空間不只是一個消費場所,更應該成為城市文化的傳播平臺。相信本屆戲劇季可以打破傳統戲劇的邊界,將中庭變成舞臺,將連廊變成劇院,讓市民朋友在購物體驗中邂逅《雷雨》的經典對白、在吃飯小聚時沉浸于《偷心晚宴》的即興笑點。”濟南恒隆廣場總經理劉炳富說。
“戲劇不僅是文化傳承的載體,更是演藝經濟的重要引擎。本屆戲劇季將通過‘文化引流、商業賦能’的雙向互動,實現高雅藝術與城市煙火氣的有機融合,培育城市文化新品格、開辟演藝經濟新賽道、激發文旅消費新活力,為濟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吳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