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四秩文心——中國現代文學館“創業史”
    來源:“中國現代文學館”微信公眾號 | 中國現代文學館  2025年03月26日07:58

    1985年1月5日,在中國作家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上,中國現代文學館宣告成立。中國現代文學館是中國作家協會主管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是國內最早、世界上最大的文學類博物館,是中國作協和文學界的寶庫和窗口。

    四秩春秋,文脈綿延;薪火相傳,新章再啟。中國現代文學館自創立以來,始終肩負守護文學火種、傳承文化根脈的使命,歷經歲月淬煉,已經成長為一座融圖書館、檔案館、展覽館、博物館、研究機構與作家故居于一體的世界級文學圣地。2024年5月榮膺“國家一級博物館”稱號。

    四十年間,文學館以46畝方寸之地,筑起3萬平方米的精神殿堂。98.04萬件藏品如星河璀璨:文學大家的墨跡猶存溫度,手稿靜訴衷腸,信札流淌情誼,143件國家一級文物與142座作家文庫,構筑起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立體圖景。這里的一紙一硯,皆是文人風骨的見證;一書一畫,俱為時代脈搏的刻錄。茅盾故居的青磚黛瓦間,回蕩著創作的熱望;作家書房的光影流轉中,躍動著經典的重生。從手稿的修復保護到文物的數字活化,從學術期刊的深耕到文學現場的活躍,文學館始終以改革創新之姿,踐行“讓文物活起來”的時代命題。


    中國現代文學館“初創期”(1981-1985)

    中國現代文學館(萬壽寺)

    四十年篳路藍縷,中國現代文學館從巴金先生一紙赤誠的倡議中啟航,中國作協肩起了這項具有歷史意義的文化工程,于京西萬壽寺西院的青磚舊椽間壘起守護文脈的第一塊基石。1981至1985年,是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初創期,在這五年間,文學館從無到有,從構想到實踐,一磚一瓦都凝聚著創業者們的心血。籌委會高屋建瓴,勾勒出文學館的事業圖景,確立了集收集、整理、保管、展覽、研究于一體的文化坐標。他們積極聯絡社會各界,廣泛征集中國現當代文學史料和文物,一批批珍貴的文學史料與文物被陸續征集入館,散落的文學星火自此聚為長河。“巴金文庫”的創設開創作家專藏先河,茅盾、老舍生平展的揭幕標志著文學館學術研究與社會服務的雙重職能初現端倪,《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遷入,學術陣地初具規模。青磚黛瓦間,中國現代文學的精神圖譜開始顯影。文學館創業者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改革開放初期的文化原野上,筑起了一座文學的殿堂。

    1981年

    巴金首倡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中國作協主席團決定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中央批準由中國作協負責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

    巴金《現代文學資料館》手稿

    巴金《再說現代文學館》手稿

    1981年3月12日,巴金《創作回憶錄·后記》和《人民日報》編者《關于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建議》在《人民日報》刊載,隨即得到一大批著名作家的響應。

    1981年2月14日,巴金先生在為香港《文匯報》寫的《創作回憶錄》之十一《關于〈寒夜〉》和《創作回憶錄·后記》中最早倡議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

    1982年

    中國現代文學館籌委會討論通過《中國現代文學館的性質、任務和工作范圍的設想》。北京市批準將萬壽寺西院移交給中國現代文學館作為臨時館址。中國作協書記處決定籌建茅盾故居,歸屬中國現代文學館。

    1982年10月16日“中國現代文學館籌建處”召開成立會。參加會議的有周揚、賀敬之、王政柱、張大中、劉白羽、艾青、曹禺、王瑤等。胡喬木等為“籌建處”掛牌。

    中國現代文學館籌建處成立照片,與會者討論中國現代文學館的籌辦事項,圍桌者右起:孔羅蓀、艾青、曹禺、周揚、胡喬木、朱子奇、賀敬之。

    1983年

    財政部撥款150萬元作為修繕現用房屋和購置設備的費用。中國作協任命孔羅蓀為中國現代文學館籌建處領導小組組長,決定建立“巴金文庫”。“茅盾生平和創作展”開幕。

    巴金在家中整理捐贈圖書

    巴金文庫

    孔羅蓀與周揚(中)、曹禺(右)在文學館籌建處

    1984年

    中國作協聘請巴金、孔羅蓀為名譽館長,任命楊犁為首任館長。為紀念老舍誕辰85周年,“老舍生平和創作展覽”開幕。

    孔羅蓀

    首任館長楊犁

    老館照片

    1985年

    中國現代文學館1月5日正式成立,3月26日舉行開館典禮,3月27日茅盾故居正式對外開放。《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改由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和中國現代文學館聯合主編,編輯部設在文學館。

    巴金在文學館開館典禮上講話

    茅盾故居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5年第1期封面及改版致讀者頁

    中國現代文學館“筑基期”(1986—1990)

    中國現代文學館自1985年啟航,五年間以破竹之勢,深扎根基、開枝散葉。從體制完善到館藏擴容,從主題展覽到辭典編撰,從學術深耕到社會聯動,重磅捐贈紛至沓來,館藏總量突破20萬件,在守護文學遺產、賡續文化命脈的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1986年

    全國政協文藝界委員蕭乾等聯名提出提案,請求為中國現代文學館修建永久性館舍,這一疾呼凝聚著文學界對精神家園的殷切期待。在開館時,文學館體制架構為辦公室(下設人保組、行政組)、資料室(下設圖書組、報刊組、征訂組)、研究室(下設征集組、檔案組)、編輯部、茅盾故居。本年內設機構調整,設辦公室、資料室(下設計劃采購組、編目組、流通保管組)、研究室(下設《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編輯部)、征集室(下設征集組、檔案組),構建起專業化的管理體系,為后續發展奠定組織基礎。

    1987年

    “巴金文學創作生涯60年展覽”首開先河,以手稿、影像與實物勾勒文學巨匠的精神肖像,以展覽為窗口,以學術為內核,讓文學經典照進公眾視野。同年啟動的《中國現代文學作家大辭典》編纂工程,為現當代文學研究搭建起權威框架。

    “巴金文學創作生涯六十年展覽”一角

    1988年

    慶祝中國現代文學館建館3周年。“冰心文學創作生涯70年展覽”與“老舍文學創作生涯展覽”相繼開幕,以雙星輝映之勢致敬文學赤子。本年,胡喬木視察中國現代文學館,商討體制、館址等問題,更讓文學館在探索中明晰方向,在守望中積蓄力量。

    冰心在“冰心文學創作生涯70年展覽”現場

    1989年

    文學館與北京市文物局續簽萬壽寺西院館舍協議,在青磚古剎間延續文脈傳承的使命,這座臨時的“文學方舟”繼續承載著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記憶與榮光。茅盾之子韋韜捐贈父親藏書及文物,泛黃的書頁間留存著茅盾《子夜》(原名《夕陽》)初稿的批注、與魯迅往來的信箋,以及抗戰時期輾轉流徙時題寫的自勉字幅,再現了一位文學巨匠在動蕩年代的堅守與擔當。聞一多殉難前夜創作的絕筆《九歌(古曲翻新)》手稿入藏,字跡間激蕩著民主斗士的吶喊與文學家的赤忱,以紙頁上的溫度與筆鋒中的氣節,讓戰火淬煉的文人風骨凜然重生。舉辦老舍文學創作生涯展覽。

    聞一多手稿《九歌(古曲翻新)》

    1990年

    舉行建館五周年座談會暨“周揚文庫”“蕭三· 葉華文庫”開幕典禮。周揚文學檔案和藏書15358冊的接收,令館藏總量突破20萬件,達202794件,一座由手稿、信札、文物構筑的文學星河漸成璀璨之勢。“葉圣陶創作生平展覽”再續華章,讓一代教育家的文學理想與家國情懷深入人心。

    韋韜與楊犁在中國現代文學館建館5周年活動中

    從初創到筑基,文學館的五年歷程印證了“積跬步以至千里”的文化韌勁。青磚黛瓦間,二十萬典籍靜默訴說;光影流轉處,一百年文心澎湃激蕩,已悄然編織成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經緯網絡。

    中國現代文學館“躍升期”(1991—1995)

    1991至1995年中國現代文學館步入發展新階段,新建2.4萬平方米館舍獲中央批準;館藏體系持續豐富;巴金、茅盾、丁玲等巨匠特展次第生輝,全國巡展足跡遍染書香;《中國現代作家大辭典》等著作陸續出版,聘請冰心、陽翰笙等文學大家擔任顧問,凝聚名家智慧,在鍛造國家文學殿堂的征途上,譜寫出氣勢磅礴的時代華章。

    1991年

    中國作協任命李準為館長。舉辦茅盾逝世十周年紀念座談會。夏衍文學創作六十周年展覽、丁玲創作生平展覽開幕。

    丁玲生平及創作展覽現場

    1992年

    特聘冰心、陽翰笙、蕭乾為顧問。“丁玲文庫”開幕。“巴金冰心老舍丁玲創作生平展覽”在廣東巡展。蕭乾文學生涯六十年展覽、陽翰笙生平與創作展覽開幕。《中國現代作家大辭典》出版。

    丁玲文庫開幕式

    蕭乾文學六十年展覽

    1993年

    中央辦公廳同意中國現代文學館修建新館,國家計委下達《關于同意建設中國現代文學館新館的通知》,建筑面積2.4萬平米,總投資9600萬元。北京市規劃局推薦慧忠庵為新館館址。

    1994年

    鳳子捐贈《歷次文代會的個人簽名留言紀念冊》。舉辦巴金大型圖片展覽、靳以生平展覽、沙汀艾蕪文學生平展覽、臧克家文學創作生涯65年展覽。

    鳳子《歷次文代會的個人簽名留言紀念冊》

    1995年

    舉辦中國現代文學館建館10周年座談會。唐弢夫人沈絜云表示同意將唐弢藏書全部捐給文學館。楊沫遺囑向中國現代文學館捐贈藏書、文學資料及部分稿費,同時捐贈全部著作版權。

    中國現代文學館十年館慶

    中國現代文學館“躍升期”(1996—2000)

    新世紀的腳步將至,1996年—2000年,中國現代文學館也邁入發展的躍升期:新館從奠基到正式開館,更加寬敞和現代化的空間,為文學研究和文化交流搭建了新的平臺;現代文學館的藏品數量顯著增加,達到305963件;唐弢文庫建立。通過舉辦各類展覽、講座和學術活動,現代文學館繼續在推動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和傳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1996年

    舉行中國現代文學館新館奠基儀式。國家計委決定新館設計以矮層分散園林式民族風格建筑為主,擴加10畝建設用地,分期施工,第一期建筑面積為1萬多平米。主辦茅盾百年誕辰紀念展覽。

    新館奠基儀式現場

    紀念茅盾誕辰百周年展覽

    1997年

    中國現代文學館新館地基開始動工。上報國家計委一期工程總概算為1.489億元。

    1998年

    中國作協黨組書記處會議確定文學館新館舍工程作為國家級項目向建國五十年大慶獻禮。館藏品總量達305963件。

    1998年初舒乙、許紹亞在新館工地例行檢查工程進展。

    1999年

    舉行中國現代文學館新館竣工典禮。《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創刊20年紀念會在新館舉行。

    新館照片

    2000年

    中國現代文學館新館開館。舒乙任館長。常設展覽“中國現當代文學展”(一期)開幕。唐弢夫人沈絜云捐贈唐弢藏書4萬余冊,建立唐弢文庫。開辦中國現代文學館周日公益講座。陸續出版“在文學館聽講座”系列叢書。中國現代文學館信息管理系統正式投入使用。

    《中國現當代文學展》(一期)

    唐弢文庫

    新館不僅為現代文學館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更為文學研究和文化交流搭建了新的平臺。歲月更替文脈續,新基業始成,初心不改。隨著新館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展覽、講座等一場場文化盛宴紛至沓來,讓文學的聲音傳得更遠。

    中國現代文學館“繁榮期”(2001—2005)

    在新世紀的晨曦中,中國現代文學館書寫著繁榮的新篇章。老舍《四世同堂》手稿等珍品入藏,現代文學館藏品進一步豐盈;首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頒獎,激勵新生代文學研究者;一系列意義深遠的紀念活動和展覽,將文學的芬芳播撒至更廣袤的天地。

    2001年

    舉行魯迅誕辰120周年紀念座談會。《四世同堂》等手稿入藏。

    陳漱渝在魯迅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發言

    老舍《四世同堂》手稿

    2002年

    老舍《四世同堂》手稿入選首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舉辦陽翰笙誕辰100周年、孔羅蓀誕辰90周年紀念研討會。沈從文生平與創作展開幕。

    “沈從文生平與創作展”

    2003年

    舉辦巴金、馮雪峰百年誕辰紀念活動。孫犁生平與創作展開幕。首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頒獎。館藏品總量達506000 件。

    “孫犁生平與創作展”

    2004年

    陳建功兼任館長。“網上文學館”(www.wxg.org.cn)正式運行。“紀念丁玲誕辰100周年——丁玲生平與創作展覽”開幕。舉辦聶紺弩百年誕辰暨《聶紺弩全集》出版座談會、《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發刊100期紀念座談會。

    “丁玲生平與創作展覽”

    2005年

    中國現代文學館建館二十周年,舉辦“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珍品展”。“烽火中的抗戰文學展”開幕。舉行巴金先生追思會。舉辦“詩魂永恒——臧克家百年誕辰詩會”大型詩歌朗誦會。《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由季刊改版為雙月刊。

    “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珍品展”請柬

    巴金先生追思會

    二十載春秋,如詩如畫。中國現代文學館記錄了文學的輝煌,肩負時代責任,為文化傳承和學術研究樹立了新的里程碑。

    中國現代文學館“創新期”(2006—2010)

    歲月不息,奮斗不止,2006年-2010年中國現代文學館走上創新之路,不僅完成了二期工程的設計和審批工作,更在數字化建設上邁出堅實的步伐,為文學研究的傳承與創新搭建了新的平臺。

    2006年

    完成現代文學館二期工程的設計、審批工作。舉辦邵荃麟同志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在文學館聽講座”舉辦200期。

    2007年

    藏品數字化加工管理服務系統正式投入使用。完成電梯大修、電子監控系統改造、氣體滅火系統改造及恒溫恒濕系統改造等基建維修任務。柏楊研究中心成立。“一個倔犟的靈魂”——紀念蕭軍誕辰100周年展覽開幕。

    紀念蕭軍誕辰100周年展覽開幕式

    2008年

    中國現代文學館對外免費開放。音像資料數字化采集加工、管理和應用系統工程全面展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中心成立。舉辦“我們走在大路上——改革開放30年文學成就展”。

    2009年

    牽頭成立中國博物館協會文學專業委員會,舉辦《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創刊三十周年紀念暨《叢刊30年精編》出版座談會。

    中國博物館協會文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

    2010年

    現代文學館二期擴建工程全部竣工,成立中國當代文學年鑒中心、中國現代文學館學術委員會。舉辦蕭乾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常設展覽《中國現當代文學展》(一期)改造工作啟動。

    新館二期(文學館C座)照片

    正如文學對真善美的追求沒有終點,中國現代文學館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亦步履不停。這五年,現代文學館不斷推進數字化進程,提升展覽水平,不忘服務大眾的責任擔當,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國現代文學館“深化期”(2011—2015)

    三十而立,2011年—2015年,中國現代文學館迎來深化發展的新階段。展覽、座談會活動豐富,首次聘任客座研究員、啟動第二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在文學界的影響力持續提升。

    2011年

    中國現代文學館聘任首批客座研究員。《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改版為月刊,設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年度優秀論文獎。舉辦“臺港澳及海外華人作家捐贈陳列”展覽。

    “臺港澳及海外華人作家捐贈陳列展”

    2012年

    常設展覽《中國現當代文學展》(二期)開幕。舉辦端木蕻良、王辛笛、鄧拓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第二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正式啟動。

    “唐弢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暨第二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頒獎儀式”

    2013年

    吳義勤任館長。舉辦張光年、孫犁、草明、舒群、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老舍、胡絜青珍藏字畫和馬烽手稿入藏。

    中國現代文學館藏齊白石國畫《蛙聲十里出山泉》《紅蓮禮白蓮》《凄迷燈火更宜秋》《九如圖》

    2014年

    舉辦梁斌、楊沫、徐遲、阮章競、葉君健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

    梁斌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

    2015年

    中國現代文學館建館三十周年,舉辦“記憶與守望——中國現代文學館建館30周年回顧展”。舉辦雷加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血肉筑起的長城——抗戰中的文學”展覽開幕。

    “記憶與守望——中國現代文學館建館30周年回顧展”

    從客座研究員制度的深耕學術,到《叢刊》改版激活研究活水;從作家誕辰的深情回望,到抗戰文學的精神守望,件件活動皆化作春泥,滋養著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根系。三十而立之際的回顧展,既是對既往的鄭重典藏,更是向未來的浩蕩起錨。那些被紀念的名字、被珍視的手稿、被點亮的展覽,終在時光長河中凝結成碑——它告訴我們:此地江河浩蕩,是因有人守護水源,有人疏浚河床,有人值守岸堤,有人在晨光里揚帆啟航。

    中國現代文學館“融合期”(2016—2020)

    2016年-2020年,中國現代文學館開啟了融會發展的新篇章,從手稿活化到空間敘事,從個案鉤沉到體系共建,文學始終作為融合介質,在歷史長河與當代生活中編織綿延的文化經緯。

    2016年

    “紅軍不怕遠征難——文學中的長征”展覽開幕。舉辦劉白羽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

    劉白羽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

    2017年

    “砥礪奮進——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文學成就展”開幕。

    “砥礪奮進——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文學成就展”

    2018年

    李敬澤兼任館長。“現代作家書房展”“回望手寫時代——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80年代手稿展”“重回大陸真好——柏楊捐贈陳列”開幕。

    艾青書房(復原)

    回望手寫時代——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80年代手稿展

    2019年

    “初心與手跡——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紅色經典手稿大展”開幕。舉辦馮牧、郭小川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

    “初心與手跡——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紅色經典手稿大展”展廳一角

    2020年

    全國文學館聯盟成立,中國現代文學館被選為理事長和秘書長單位。舉辦彭燕郊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和“只可自怡悅 不堪持贈君——紀念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展”。

    全國文學館聯盟成立會議現場

    紀念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展

    文學不僅是研究的對象,更可以作為一種獨特的認知視角。通過文學棱鏡觀察社會、解讀歷史,我們得以在審美維度中搭建起連接人文精神與廣闊世界的橋梁。在這個五年中,中國現代文學館繼續穩健前行,持續把文學的金線與各類文化元素相互交織,融合成一幅絢麗多彩的文化畫卷,為文學的傳播與普及探索新路徑,積累新經驗,注入新活力。

    中國現代文學館“升華期”(2021—2024)

    2021-2024年,中國現代文學館以茅盾故居革命文物保護為起點,通過“紅色經典大展”等品牌展覽賡續紅色血脈;以十屆客座研究員方陣、《青春之歌》獎學金構建學術高地;以“文學館之夜”直播、大數據中心建設推動數字化轉型;2024年5月18日中國現代文學館榮膺國家一級博物館稱號;累計館藏近百萬件、年參觀超27萬人次,用“紅色經典展”與“新時代文學成就展”,書寫了從革命記憶到時代精神的文學傳承答卷。

    2021年

    茅盾故居被北京市文物局公布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迎著新生的太陽——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紅色經典大展”開幕并舉行大型網絡直播活動。

    茅盾故居

    “迎著新生的太陽——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紅色經典大展”展廳一角

    2022年

    中國現代文學館客座研究員達到十屆、百人規模。設立《青春之歌》獎學金,啟動評選工作。舉辦李季、馬烽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向人民大地——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特展”開幕。

    中國現代文學館第九屆特邀研究員、第十屆客座研究員聘任儀式

    “向人民大地——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特展”展廳一角

    2023年

    北京市文物局對649件珍貴文物進行定級備案。在網絡平臺推出人文談話節目“文學館之夜”。中國新時代文學大數據中心成立。“坐標——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革命文物特展”“求實——嚴家炎學術文獻展”等開幕。舉辦曲波、林斤瀾、屠岸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王蒙創作70年座談會。陳映真文學資料入藏。

    曲波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

    “求實——嚴家炎學術文獻展”

    2024年

    中國現代文學館被評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歌以詠志 星漢燦爛——新時代文學成就展”“‘三紅一創 青山保林’紅色經典展”等開幕。舉辦金庸、梁羽生、羅廣斌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賀敬之創作85年、宗璞創作80年座談會。館藏品總量達98.04萬件,參觀人次達到276404人。

    “歌以詠志 星漢燦爛——新時代文學成就展”

    “‘三紅一創 青山保林’紅色經典展”

    2024年5月18日中國現代文學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回望四十載春秋,從巴金先生構想的文學資料館,到集茅盾故居、圖書館、檔案館、展覽館、研究中心及博物館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巨艦,中國現代文學館以守護文明根脈、照亮復興征程、讓文物活起來為航標的航程,在世界文學版圖中刻寫下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坐標。

    四秩文心——中國現代文學館“創業史”:

    “文學館1985”:中國現代文學館“創業史”(一)初創期

    “文學館1985”:中國現代文學館“創業史”(二)筑基期

    “文學館1985”:中國現代文學館“創業史”(三)拓展期

    “文學館1985”:中國現代文學館“創業史”(四)躍升期

    “文學館1985”:中國現代文學館“創業史”(五)繁榮期

    “文學館1985”:中國現代文學館“創業史”(六)創新期

    “文學館1985”:中國現代文學館“創業史”(七)深化期

    “文學館1985”:中國現代文學館“創業史”(八)融合期

    “文學館1985”:中國現代文學館“創業史”(九)升華期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 国产精品午夜剧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5555| 成人免费无码精品国产电影|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田中瞳中文字幕久久精品| 麻豆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91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熟女福利久久AV|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柚蜜|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豆|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_| 牛牛本精品99久久精品|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国产人成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99re热视频精品首页|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孕妇| 91久久精品国产91性色也| 日韩av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麻豆|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免费国产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爱| 四虎国产精品永免费|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99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动态图|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久久久久久噜噜精品免费直播|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仙草咪|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VA|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