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詞語的人》:詞語與逃亡
《收集詞語的人》寫于2023年,這篇小說的創作,源于對語言、記憶和身份的多重思考。語言不僅僅是交流的工具,它承載著文化、情感和個體的生命體驗。我希望以這篇小說探討語言如何成為連接人與人、人與世界的紐帶,以及它如何塑造和改變我們的身份與命運。
小說的主人公田無字,是一個“收集詞語的人”。他來自江南水鄉,卻在荒涼的西部高原上尋找詞語的意義。他的行為看似荒誕,實則是對自我身份的追尋與確認。田無字的母親是一個裁縫,她的生活被縫紉機的“嗒嗒”聲所束縛,而田無字則被詞語所束縛。他逃離了江南的水鄉,試圖在高原的荒涼中找到新的語言和意義,但最終發現,無論他走到哪里,那些詞語依然與他過去的生活緊密相連。
田無字還有一個隱藏的身份,也是這個人物為何來到西部這片無人之境的原因——他是一個“逃亡者”,或者說他假借收集詞語而掩蓋“逃亡者”的身份。他以為自己殺死了繼父,慌亂中逃離了家鄉,開始了他的逃亡生涯。他無法面對自己可能犯下的罪行,也無法面對那個懦弱、無力的自己。他選擇逃離江南水鄉,來到荒涼的西部高原,試圖在這里找到新的身份和意義。他收集詞語,通過語言重新構建自我,卻始終無法擺脫內心的恐懼與愧疚。
巴索是這篇小說里另一個角色,他是一個孤獨的牧民,生活在高原的荒涼中。他的生活簡單而堅韌,但他的內心卻充滿了對過去的懷念與痛苦。巴索的妻子卓瑪和兒子多吉的離世,讓他陷入了深深的孤獨與自責。田無字的到來,打破了巴索的孤獨,也讓他重新面對自己的過去。田無字在巴索身上看到了父親的影子,而巴索在田無字身上看到了兒子多吉的影子。他們彼此依賴,彼此救贖。
田無字收集的詞語承載著他對母親、對江南水鄉的記憶與情感。每一個詞語,都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而巴索則通過田無字的講述,重新理解了自己的妻子卓瑪和兒子多吉。語言在這里成為了一種橋梁,連接了過去與現在,連接了不同的文化與個體。
在這篇小說中,我盡量使語言樸素和準確,試圖通過簡單的敘述,傳達出深刻的情感與思考。但愿讀者在閱讀這篇小說時,也能感受到故事的張力,體會到詞語的力量與意義。每一個詞語,都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它們承載著我們的記憶與情感,塑造著我們的身份與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