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多情應笑我”?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的杰作,一般也被認為是豪放詞的代表作,必須“關西大漢,執鐵板”來表演(俞文豹《吹劍續錄》)。詞中寫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寫周瑜“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確實是壯懷激烈、高亢入云。但似乎沒有貫徹到底,最后寫到自己的時候——“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語調顯然低沉了不少,好像不太適合“關西大漢”了。
作為千古絕唱,《赤壁懷古》擁有眾多英譯本,遠超蘇軾其他詞作。名家名譯各有千秋。“多情應笑我”是倒裝句,意思是“應笑我多情”,宇文所安的譯文是You will laugh at this sentimental me;艾朗諾的譯文是So full of feeling,others will laugh at me;金斯堡的譯文是I should be mocked for my sentiment。無論是laugh at還是mock,都表示“嘲笑”,嘲笑的對象是“多情”。
華裔學者劉若愚在《赤壁懷古》的譯注中指出,“多情”直譯為much-feeling,可以是褒義詞,表示親愛友善(loving,affectionate),但在這里卻是含有貶義的sentimental——失之過度或不恰當地傷感。他將此句譯為You may well laugh at me for being sentimental。另外一位華裔學者鄭文君的譯文是Do you smile at me for a sentimental fool。在“多情”后面補充了“傻子”(fool)一詞,則使“多情”近乎“癡愚”了。
蘇軾在詩詞中多次使用“多情”二字,基本都是褒義,如“無情流水多情客,勸我如曾識”(《勸金船》),又如“退之身外無窮事,子美樽前欲盡花。更有多情君未識,不隨柳絮落人家。”(《留題徐氏花園二首·其二》)《赤壁懷古》寫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七月,當時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被新派官僚羅織論罪貶謫黃州,正是政治生涯的低谷。他在此時的一首詩中寫道:“南來不覺歲崢嶸,坐撥寒灰聽雨聲。遮眼文書原不讀,伴人燈火亦多情。”(《侄安節遠來夜坐三首·其一》)從中不難看出他的孤獨和寂寞,在歲末凄風冷雨的夜晚只有“多情”的燈火帶給他些許慰藉。更讓他寬慰的是,自從來到黃州,知州徐君猷一直給予多方關照。在《醉蓬萊》一詞中,蘇軾贊揚道:“賴有多情,好飲無事,似古人賢守。”
周郎也是一個“多情”之人。為什么接著周郎寫到自己,“多情”就成了嘲笑的對象呢?關于《赤壁懷古》的主題,前人多有論述。清人黃蓼園說,“題是赤壁,心實為己而發。周郎是賓,自己是主。借賓定主,寓主于賓。”(《蓼園詞選》)當代學者則說得更透徹:“仕途蹭蹬,壯懷莫酬,使詞人過早地自感蒼老,這同年華方盛即卓有建樹的周瑜適成對照。”(《唐宋詞鑒賞辭典》)蘇軾被貶黃州后,詞的創作大量增加。詞在當時的文體地位還很低,反對派攻擊蘇軾是在他的詩文中尋章摘句,完全放過了詞作。顯然,詞是更為自由的表達手段,即使如此,經過“烏臺詩案”而心有余悸的蘇軾,填詞時也必須小心一點才好。當“故國神游”,借歷史上的風流人物周瑜反思自己的過往和政治得失時,他不敢直言“仕途蹭蹬,壯懷莫酬”,只能用“多情”輕描淡寫,含混過去。
(作者為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