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huì)主管

    去鹿門山
    來源:中國藝術(shù)報(bào) | 郝敬東  2025年03月26日11:24

    從龐公去鹿門山,是件有意義的事。

    龐公,因漢末名士龐德公而名,今為襄陽古城疏減過載功能之新區(qū)。自打從古城老區(qū)遷居至此,我便常常想到龐德公這位先賢,且屢屢徒步街巷故道,以期覓得一絲陳跡。可嘆1800年時(shí)間太久,終是“有幾承虛供,無碑表舊蹤”。

    龐德公之名望,不止他是司馬徽的摯友、諸葛亮的良師、龐統(tǒng)的叔叔,且為他們命了“水鏡”“臥龍”“鳳雛”之名,還在于當(dāng)時(shí)割據(jù)荊州的劉表,多次延請其入衙輔事皆被謝絕。二人有則經(jīng)典的對(duì)話流傳于世。表問:“先生苦居畎畝而不肯官祿,后世何以遺子孫乎?”公曰:“世人皆遺之以危,今獨(dú)遺之以安,雖所遺不同,未為無所遺也。”意思是說,世人都想追權(quán)逐利,把危險(xiǎn)的權(quán)勢和財(cái)富留給子孫,我則留給子孫耕讀傳家與平安生活,只是所留不同罷了。劉表聞之,只好悻悻而歸。

    為避劉表復(fù)擾,龐德公攜全家隱居鹿門山躬耕采藥為生、彈琴讀書為樂而從此不返。

    龐德公之隱,并非意氣用事,亦非消極避世,而是他有一雙慧眼,看破了財(cái)富、權(quán)勢的無常。與其在俗塵里爭高下,還不如遠(yuǎn)離功名利祿,寄情于山水田園,耕讀傳家于子孫,這樣生活才平安、快樂才長久。

    龐德公擇鹿門而隱,抑或還有另一層原因。清同治本《襄陽縣志》載:“帝與習(xí)郁(巡游蘇嶺山)俱夢見蘇嶺山神(兩只梅花鹿),命郁立祠于山,上刻二石鹿夾道口,百姓謂之鹿門廟,遂以廟名山。”此記述看似是鹿門山名的由來,實(shí)則印證了劉秀文韜武略的非凡智慧——攜郁游宿鹿門山,君臣連夢境都一致,還愁天下不能同心共治哉?而習(xí)郁這位有功之臣,也就不難理解何以被封襄陽侯了。這事雖與龐德公相去約180余年,但鹿門山的神性與明君賢臣的足跡,鹿門山的禪意與天生麗質(zhì),當(dāng)是他擇隱的不二之地。

    這一隱,龐德公便開了襄漢隱逸之先河,奠定了鹿門的“隱山”之基。自此,鹿門隱士,代有相繼。東晉習(xí)鑿齒,唐孟浩然、張子容、王迥、皮日休、唐彥謙,宋戴之邵,明任顯宗、鄭杰、蔡思繩等,皆曾歸隱于此。可以說,他們無一不是追慕先賢遺蹤、奔“龐公棲隱處”而隱。在這里,他們或躬耕田園以享甘苦,或飽讀詩書以求其志,或作詩詠懷以守初心,或打坐禪修以舍往念……在獲得符合人類本性和返璞歸真生活樂趣的同時(shí),也創(chuàng)造、勃興、積淀了襄漢隱逸文化,以致鹿門山至今都彌漫著“隱”的氣質(zhì)、散發(fā)著“逸”的光彩。

    其實(shí),從龐公去鹿門山不過30余里,但古時(shí)交通不便,又有漢水相隔,無有半日難能抵達(dá)。而今天,渡水有橋,履陸有路,我從龐公驅(qū)車前往20分鐘即達(dá)。停車山腹,但見翠竹、碧樟、蒼松,還有楸樹、花櫟、青岡、鄂椴以及眾多叫不上名的灌叢,從谷底一直鋪排到山頂,茂密如蓋,清幽無邊。抬眼環(huán)顧,獅子山、香爐山、霸王山、女媧山,如同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攜手相牽而又各守一方,拱衛(wèi)著鹿門山和鹿門山美懋,好一處靜謐、清雅的人間仙境。

    步入登山梯道,參天古樹的濃蔭,幾近遮蔽了初秋的天光,林內(nèi)平添幾分蒼黯。此時(shí),恰有鹿門寺的鐘聲傳響,讓我倏然想到孟浩然的《夜歸鹿門山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

    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

    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

    惟有幽人自來去。

    孟浩然家在龐公之側(cè)峴山邊,相隔500年左右,他心追步隨自己的鄉(xiāng)鄰龐德公隱居鹿門山。即使某天入城辦事天已向晚,也要夜歸鹿門,而捷徑便是乘船自漁梁渡口登岸。待進(jìn)到山中,已是月兒高照,卻也到了龐德公曾經(jīng)的棲隱之處;雖然山巖相對(duì)如門,小徑鋪滿松針,而對(duì)于“幽人”來講,飄逸來去,那是多么的自由自在!

    穿過茂林,鹿門寺就建在敞朗的山腰上,紅墻青瓦,方整古樸。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依次坐落,左右對(duì)稱分布著鐘鼓樓。幾位香客正在殿前上香祈福。吾非信徒,心里惦記的自然是志書記載的“鹿門山有鹿門寺,寺左有三高祠”。據(jù)稱此祠最早是祭祀龐德公的龐公祠,后因孟浩然、皮日休歸隱鹿門,并入同祀而稱“三高祠”。如今,祠已不復(fù)存在,感懷三位先賢,最直觀的當(dāng)是在鹿門山入口的牌坊前——那上面陰刻的“鴻鵠高林”“風(fēng)流天下”“鹿門隱書”,正是他們遺風(fēng)逸塵的準(zhǔn)確詮釋——開襄漢隱逸之先河的龐德公當(dāng)稱“鴻鵠高林”;“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李白《贈(zèng)孟浩然》),李白發(fā)乎于情地褒揚(yáng),孟浩然“風(fēng)流天下”自是實(shí)至名歸;而皮日休在鹿門山苦讀五載,搜羅群書,觀察自然,體驗(yàn)生活,寫下了給他帶來巨大聲譽(yù)的《鹿門隱書》。這位晚唐文學(xué)家在孟浩然身后百余年“攜將入蘇嶺,不就無出緣”,他踏著先賢足跡的堅(jiān)定步伐與詩歌成就,為其贏得了“鹿門雙隱士,皮孟兩詩翁”的美譽(yù)。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文人雅士放歌鹿門,傳唱襄陽?現(xiàn)今留存的詩作,唐有李白、白居易、張子容、吳筠、貫休、齊己、張蠙、羅隱、馬戴、施肩吾等,五代十國有裴說等,宋有曾鞏等。他們皆曾寄情鹿門山水,抒懷田園風(fēng)光,憑吊前賢故人。可以說,鹿門的幽林曲徑、和靜清寂,便是棲隱不歸之絕唱,如李白的“嘗聞龐德公,家住洞湖水;終身?xiàng)归T,不入襄陽市”;鹿門的厚土秀嶺、潺潺流水,便是耕讀養(yǎng)性之佳境,如孟浩然“忽示登高作,能寬旅寓情;弦歌既多暇,山水思微清”,皮日休“鹿門山下捕魚郎,今向江南作渴羌;無事只陪看藕樣,有錢唯欲買湖光” ;鹿門的萋萋芳草、鳥啼蟲鳴,便是潸然淚下之感懷,如白居易“南望鹿門山,藹若有余芳”,齊己“鹿門埋孟子,峴首載羊公”。而曾鞏則在游鹿門不果后,發(fā)出了“不踏蘇嶺石,虛作襄陽行”的感嘆……

    去鹿門山,便是到了一座詩山,到了一座文化名山。

    国产美女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久久99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久无码精品人妻一区| 久久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糸列| 亚洲精品国产字幕久久不卡| 老司机免费午夜精品视频|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99re最新地址精品视频| 高清国产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高清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 91精品国产乱码在线观看| 久久免费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app|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精品熟女少妇a∨免费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9久久国语露脸精品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国产午夜精品福利|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天堂夜夜| 四虎精品影院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小说|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动漫 |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91麻豆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成人a∨免费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 99久久婷婷免费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免费精品| 国产精品免费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