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寧打造品牌文學活動培育文化新動能 夜話文學,小縣城擁抱“遠方的詩”
“大山外邊的文學是什么樣的?”詩歌新人、云和縣人民醫院財務科會計李方同從前并不了解。
多年來,他提筆寫詩,卻苦于不得章法。直到2024年,李方同在景寧第一次見到“山外邊的詩人”——“聞一多詩歌獎”得主梁曉明。
李方同心懷忐忑,問梁曉明:“初學者要如何寫好現代詩?”
從詩歌意象到語言,梁曉明耐心指點。那一刻,李方同忽然覺得,“山外邊的詩人”竟可以如此親近。
“醍醐灌頂。”他這樣形容那場對話。此后,他風雨無阻地前往景寧網絡文學眾創空間,參加每期“文學夜話”,并潛心學習。今年2月,60歲的他在《詩選刊》上發表組詩三首。
如今,這樣的對話每月都在景寧網絡文學眾創空間上演。這座位于景寧新舊城區交匯處、總建筑面積約兩千平方米的三層大樓,逐漸成為縣城的文化新地標。
在眾創空間一樓書房,記者見到了“文學夜話”策劃者、眾創空間主理人牛凳。他留著板寸短發,圓臉上架著一副無鏡片的黑框眼鏡,笑容溫和。
2002年,18歲的牛凳憑著一股愣頭青般的闖勁,獨自坐了26小時的綠皮火車北漂闖蕩。20年后,作為全網閱讀量超10億的網絡文學作家、獲得過茅盾文學新人獎提名的牛凳,又在眾人不解的目光中,毅然回到景寧。
牛凳的父親生起悶氣:“好不容易在外面闖出名堂了,你又回來做什么?”
說實話,牛凳心里也沒底。用他擅長的網絡文學賦能山區縣城,往好了說是打開發展“新腦洞”,但也意味著沒有“可取經”的樣板。
沒有石頭,怎么過河?一團亂麻中,牛凳抽絲剝繭出一條“內心使命”——讓文學在縣城擁有“流量”,真正融入百姓生活。
“文學夜話”就此誕生了。
大作家來小縣城分享創作經驗,或許算不上太過稀奇,但如果每個月都有作家來呢?如果再進一步,融合傳統文學、非遺、二次元等多元文化,打造一系列“風味十足”的縣城文化活動呢?
“文學夜話”辦到第五期,參與人數破百,一躍成為縣城最火爆的常態化文學活動,引得全年齡段的忠實粉絲月月“蹲守”。
縣城百姓的熱情甚至超出作家們的想象。梁曉明一度擔心詩歌分享在縣城會“冷場”,沒想到百余名聽眾蜂擁而至。網絡作家法醫秦明來時,雖準備了三百人的大會議廳,但仍有近百人擠在門口臺階上,專注聆聽從敞開大門傳出的麥克風聲。
目前,“文學夜話”已舉辦21期,熱度不減,贊助商們紛紛拿出諸如《全職高手》等熱門網絡文學IP的授權文創。
今年春節,眾創空間以這些IP為特色,結合傳統文化,舉辦了景寧開年首場文化市集。連牛凳都沒料到,竟有近千名粉絲聞訊而來,讓眾創空間大火一把。今年中國畬鄉“三月三”活動,又將有75個全網粉絲共計超千萬的coser(動畫、游戲中的角色扮演者)做客眾創空間。
平日里,眾創空間則更安靜一些。滿墻畬族符號映襯著7832冊網絡小說和12000余冊非網文書籍,書頁沙沙聲此起彼伏。不過,若是遇著有人熟門熟路拐進另一頭的辦公室,那極有可能是位默默碼字的網絡作家。
家住蓮都區的95后網絡作家曹葉斌便是如此,他每年要來景寧住上幾個月,“這里有一起為夢想奮斗的創作氛圍。”在景寧創作期間,曹葉斌寫出了一部數據亮眼的作品,并因此順利加入省、市級網絡作家協會。
像曹葉斌這樣慕名而來的年輕作家不在少數。2022年,景寧推出面向網絡文學行業的人才目錄,并成立景寧縣網絡作家協會,首批20名會員以90后為主。
這些年輕作家在牛凳帶領下,化身“文化志愿軍”。他們為七里村修村史、與云中大漈景區共同開發沉浸式游戲、開展“文學進村社”等志愿服務41次,在景寧掀起一股文化暖風。
與此同時,眾創空間作為文學陣地,還實現了“跨山”招引。目前,眾創空間已與番茄小說、縱橫文學等5家網文平臺共建“作家基地”,吸引張萊、祖若蒙工作室等7家名家工作室入駐,并為全國200余位作家提供創作研討、團建等一站式服務。
濃厚的文化氛圍,也在催生新的產業機遇。牛凳帶記者走上眾創空間三樓,一間專業錄音棚正緊張裝修中,這是景寧首家專注影視音頻方向公司的新基地。
而這段產業機緣,竟也始于“文學夜話”。2023年,深圳知名影業青年電影投資人金俊豪回麗水探親,聽說景寧有個文學活動火爆異常,便前去一探究竟。活動現場,他驚訝地發現,這里竟有這么多優秀的網絡作家,且作品極具改編潛力。于是,金俊豪立馬打聽景寧的產業政策,當即拍板,決定在此設立景寧華溪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兩年來,該公司已簽約多個影視音頻項目,并將牛凳的《汴京上元局》改編成有聲書,目前平臺播放量突破15.6萬。如今,眾創空間已吸引7家上下游文化企業入駐,引入短劇制作、有聲配音基地等新興業態,覆蓋影視、動漫、游戲等數字文創領域,“泛文化圈”的商業版圖正持續擴展。
近日晚,眾創空間再次燈火通明,新推出的觀影系列沙龍即將拉開帷幕,景寧第一實驗小學馬齊一家踏著夜色趕來,啟文小學的藍琪悅興沖沖地蹦跶進門。好戲又一次登場,文化悄然播撒在這片熱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