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米莉亞·佩雷斯》《惡人》《無名小輩》《秘密會議》《沙丘二》《我還在這里》《尼克爾少年》《荒島機器人》 文學與電影完美結合:角逐今年奧斯卡獎的八部改編作品
巴西電影《我還在這里》劇照
從外星沙蟲到變性毒梟,從秘密會議到人間地獄,有八本圖書改編成了今年美國電影學院獎(奧斯卡獎)的提名影片。
其中,角逐最佳影片獎的有六部:
雅克·奧迪亞爾導演的西班牙語影片《埃米莉亞·佩雷斯》(Emilia Pérez)一共獲得了13項提名。它改編自奧迪亞爾本人的同名歌劇劇本,其靈感則取材于法國作家鮑里斯·拉宗(Boris Ra?zon)2018年小說《傾聽》(écoute)里的一章,講述了一位墨西哥毒梟意圖通過變性手術銷聲匿跡的故事。
朱浩偉導演的《惡人》(Wicked)共獲十項提名。它改編自美國小說家格雷戈里·馬圭爾(Gregory Maguire)1995年的小說《惡人:西方邪惡女巫的生平與時代》(Wicked: The Life and Times of the Wicked Witch ofthe West),系對萊曼·弗蘭克·鮑姆1900年的兒童文學名著《綠野仙蹤》的重新演繹。王林園漢譯此書由中信出版社以《魔法壞女巫》之名出版于2017年。
詹姆斯·曼戈爾德導演的《無名小輩》(A Complete Unknown)共獲得八項提名。它改編自民謠藍調吉他手、音樂記者和獲獎音樂史學者伊萊賈·沃爾德(Elijah Wald)的傳記《迪倫上電! 紐波特、西格、迪倫與分裂了六十年代的夜晚》(Dylan Goes Electric!Newport, Seeger,Dylan, and the Night That Split the Sixties)。該書出版于2015年,描寫歌手鮑勃·迪倫在1961年至1965年間職業生涯的決定性階段,如何面對著社會和政治的大變革,力排眾議,開始使用電吉他的過程,同時揭示了迪倫對音樂界的深遠影響和他與民謠傳統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
愛德華·貝格爾導演的《秘密會議》(Conclave)同樣入圍了八個獎項。它改編自英國暢銷小說家羅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2016年的同名政治驚悚小說。汪瀟漢譯此書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于2021年。
德尼·維爾納夫導演的《沙丘:第二部》(Dune: Part Two)有五項提名。它改編自美國科幻作家弗蘭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1965年的科幻小說《沙丘》。文楚安漢譯此書由漓江出版社出版于2001年。
瓦爾特·薩列斯導演的葡語片《我還在這里》(Ainda Estou Aqui)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外語片和最佳女主角三項提名。它改編自巴西小說家馬塞洛·魯本斯·派瓦(Marcelo Rubens Paiva)2015出版的同名自傳,講述了父親在1971年軍事獨裁統治期間失蹤對母親和家庭生活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主演《我還在這里》的59歲巴西演員費爾南達·托雷斯95歲的母親費爾南達·蒙特內格羅同樣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由于在1998年電影《中央車站》里的精彩演出,蒙特內格羅成為了第一位獲得這一榮譽的巴西人。
此外,拉梅爾·羅斯導演的《尼克爾少年》(The Nickel Boys)獲得了最佳改編劇本獎的提名。其背后的原著是當紅美國作家科爾森·懷特黑德(Colson White?head)2019年出版、次年獲得普利策獎的同名小說,以佛羅里達州臭名昭著的阿瑟·多齊爾少年學校為原型,揭示出美國社會形同巨型監獄的真相,強暴者和虐待狂掌握著生殺大權,到處都是暴力和不公。林曉筱漢譯《尼克爾少年》更名《黑男孩》后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在2022年出版。
克里斯·桑德斯導演的《荒島機器人》(The Wild Robot)獲得了最佳動畫片提名。它改編自彼得·布朗(Peter Brown)的同名繪本小說,描寫落難荒島的女機器人必須偏離即定設置,努力適應新環境。湯銳和陳方歌漢譯此書2017年由接力出版社出版。
中華讀書報在去年頒獎前報道了進入第96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候選名單的四部改編電影:《奧本海默》《可憐的東西》《花月殺手》和《美國小說》。
2023年只有《西線無戰事》和《女人談》兩部改編影片入圍。
據《芝加哥書評》的亞當·摩根統計,在奧斯卡獎的歷史上,有多達六屆(1956年、1959年、1972年、1980年、1991年和1995年)最佳影片的候選名單完全由改編作品占據。
第97屆美國電影學院獎的頒獎典禮于北京時間3月3日上午在加州洛杉磯市的多爾比劇院舉行。《阿諾拉》獲得了最佳影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