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子花開
太陽從佛頂山的西邊一點點緩慢下移,橙紅色的光芒將鳳凰山上成片的鴿子樹盛開的鴿子花照射得更加光潔奪目。隨著微風泛起,在白色的花叢中,白頭翁的響亮叫聲此起彼伏,像是一場迎春的輕音樂演唱會,響徹整個山谷,以慶祝鴿子花超凡脫俗地盛開。
鳳凰山與窯上人居住的山寨近在咫尺,它以山體形似鳳凰被窯上人稱為鳳凰山。窯上人之所以叫它鳳凰山,還在于鳳凰山上生長的樹木不是普通的青岡樹、麻櫟樹之類的雜樹,幾乎都是清一色的珙桐樹,也叫鴿子樹,面積達到了3000余畝,據林場調查人員統計,百年以上的珙桐樹有1000多棵,300年以上的有500多棵,最具代表的要數鳳凰山旁的周家祠堂前的那棵珙桐樹,樹齡達500余年。這棵珙桐樹既是鳳凰山珙桐樹的樹王,也是整個窯上的十大樹王之一。
鳳凰山如此大面積的珙桐樹,歷經幾個世紀沒被砍伐,因曾被劃為禁止砍伐的森林,才得以生生不息地茁壯成長。
周家祠堂那棵有著500多年樹齡的珙桐樹,之所以長成佛頂山的樹神,那是因為它是周前朝家的風水樹,而周前朝祖祖輩輩都是佛頂山的書香世家,在過去既是周家的祠堂,也是周家開辦私塾的書院,因為周家世代耕讀傳家,自然十分看重祠堂門前的珙桐樹,這棵珙桐樹由當初的遮陽樹,慢慢長成了周家的風水樹,后來又成為了窯上人共有的樹神。
每年四月,當桃花、杏花、梨花凋謝的時候,鳳凰山上的鴿子花已由當初的粉黃色,蛻變為純白色,晶瑩透亮的花朵,一經太陽照射,滿山變幻出一片銀白色的世界,讓人看后,仿佛置身于雪海銀山。
俗話說,一樹不成林,一花不成春。整個鳳凰山以無數棵鴿子樹構成鴿子飛翔的林海,以數不清的鴿子花構成了像千萬只白鴿棲落枝頭的雪白世界。
珙桐樹又名鴿子樹,也叫空桐、柩梨子。佛頂山下的鳳凰山上生長的珙桐為野生樹木,開花時花色雪白,花形就像一只展翅飛翔的白鴿,一些西方植物學家把珙桐稱為“中國鴿子樹”。
每到四月,珙桐繁花盛開時,遠遠望去,像一只只美麗的白鴿棲息在茂密的綠蔭叢中,像白玉雕琢落在翡翠色的樹枝上,給人以強烈的視覺震撼。當茂盛的白花凋落后,綠葉滿枝的樹枝上,便被一個個綠色的小燈籠替代,當微風拂過,那些小燈籠像少女掛在耳朵上的耳環而隨風搖曳。
在草長鶯飛的春天里,游人們來到佛頂山,除了看綠色的生態,看百花爭艷,看綠水山川,更多的游人無不是慕名鴿子樹的花海而來,在鴿子飛翔的天地中,感受渾然天成的自然之美。
初到佛頂山的人,如果站在遠處觀看,誰也不會想到鳳凰山上的潔白會是鴿子花組成的潔白海洋,還以為是發生了倒春寒,下了一場春雪,皚皚白雪落滿枝頭。走近細看,這才發現眼前的花海,哪里是雪花,原來是像白鴿一樣潔白好看的鴿子花。在春風的吹拂下,她們正跳動著輕盈的舞步,搖擺著婀娜多姿的身姿,以幻化之美激蕩著游人們的一片春心。
站在觀景臺上的村支部書記陳金山,無不自豪地對前來觀光的旅游者們講述這片花海生生不息的秘史。過去因為交通不便,我們鳳凰山上的鴿子樹盛開的鴿子花,是長在深山人未識,如今旅游公路開通后,來我們窯上看鴿子花開的人是絡繹不絕。
這是佛頂山獻給人類的圣潔禮物,更是大山給居住在窯上的人們的深情回饋。
鴿子樹高可以長到15至20米,葉子呈廣卵形,邊緣有一些鋸齒。樹皮呈深灰色或深褐色,四月開花,十月結果。鴿子樹為喜光或偏喜光的樹種,尤其喜歡溫涼濕潤的氣候,比較耐寒,不耐高溫。鴿子樹跟大熊貓一樣,是1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留下的孑遺植物,它經歷了第四紀冰川時期而幸存下來,是植物界的“活化石”,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被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列為一級保護植物。
關于鴿子樹,我國著名作家碧野在他的散文《神農架之行》里就有過深情的贊美:“我們抬頭一看,生長在危崖上的一棵樹上落滿了白鴿。可是那許多鴿子不怕人,高聲叫喊,扔石子嚇唬嚇唬它們,都不飛。‘那是珙桐樹呀,樹上不是鴿子,是開的白花!’……我們都驚嘆起來。仔細一看,那滿樹銀花,在微風中,顫顫悠悠,正像展翅欲飛的大群白鴿。”
陳金山感慨萬千地說,要是當年大作家碧野能到佛頂山,看了鳳凰山上的鴿子花海,他一定會寫出更加氣勢磅礴、更加打動人心的文章來。
珍稀的珙桐樹,只在中國南方的四川、貴州、湖北等地生存下來,它是多么的彌足珍貴啊!在歷史的滄桑輪回中,在歲月環境的變遷中,它留給人類的,不僅僅只是悅心的美麗,而是一種堅強的傳導,使得人類在千萬年之后,既能觀賞到潔白如雪的鴿子花海,還能親身感受來自上古植物傳遞的神秘信息。
(作者系著名作家、魯迅文學獎得主)